加入正能量爆表的逆境研习社 今天是2021年的第333天 距离2021年结束还有32天 今晚逆习主题:自我驱动 逆习君说✎ 稻盛和夫说:“真正厉害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质,那就是属于自燃型的人。” 当一个人对自己够狠、够自律、够坚持,他不需借助谁的光,就熊熊燃烧,成为耀眼的光亮。
日本的经营之神稻盛和夫曾经被人问过这样一个问题: “一个人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稻盛和夫回答: “成为自燃型的人。” 在稻盛和夫看来,物质有不燃型、可燃型和自燃型三种。 同样,人也可以分为三种:
想要成就某项事业,就必须成为能够自我燃烧的人。 把工作当事业 前几天回家,跟表哥聊起工作。他现在在一家资深老国企工作。 他的同事中,很多都是七八十年代就进了公司的老员工。 他们常兴高采烈给表哥讲计划经济时代公司的辉煌:一箱一箱发苹果发带鱼发奶粉,食堂师傅是从高级酒店借调来的名厨。 可一谈到现在的工作,就都没什么好气。 他们虽然是老资格,可工资却和表哥这些新进来的差不多。 他们因此对工作没什么兴致,迟到早退,上班时间扫雷接龙斗地主,领导安排的活推一半接一半,还常常怨声载道。 他们还常常传授表哥职场哲学, “别傻乎乎的领导让干啥你就干啥,多做多错,不做一定不会错!” 但表哥发现,在老员工中,市场部的何工显得格格不入。他不混日子,也不抱怨,工作兢兢业业,遇事很有钻研精神,还常帮领导分忧解难。 后来,公司新成立了项目部,何工第一个被平调过去。 新部门要开拓市场,有很多苦差,何工常年忙得脚不点地,却乐在其中。 项目部发展很好,很快就独立出去成立了子公司。 而子公司的老总,就是何工,年薪仅次于总公司老大。而那帮老同事,仍然在领着原来的工资,混着原来的日子。
职场上要把工作当事业,不断地提升自己。如果只为了工资而工作,人的格局就会变得很小,只计较眼前得失,而忽视长远发展。 得过且过、固步自封 《贫穷的本质》,讲到一个小故事。 很多年前,在法国巴黎的一个小镇上,住着一位裁缝。 他年轻的时候,跟当地最负盛名的老裁缝学习过一段时间,会些简单的服装设计。 加上小镇上服装店本就不多,所以他做的衣服受到大家喜爱。 那个年代,他在当地颇有名气。 凡是到店里来的,几乎都是来找他做衣服的。 然而,好景不长。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审美发生了变化,但是他的设计理念却还停留在过去。 顾客想要流行的扎染裙,他表示没听说过; 顾客让他设计一些新款,但他做出来的总是老几样。 时间一久,店里的客人越来越少。 有朋友劝他有空多看看时尚杂志,以更新设计理念留住顾客。 他却说: “拿多少钱做多少事,我只负责把衣服做出来就行了。能不能留住顾客,那是老板的事情,我瞎操什么心?” 后来,几个服装设计专业的毕业生来到了店里,他们做出来的衣服更时髦,样式也更受顾客欢迎。 没过多久,老板就把他辞退了。 身边不乏这种人,工作很多年依旧没有傍身之计,三十几岁了依旧迷茫焦虑。 归根到底,是因为他们像敲钟的小和尚,每天浑浑噩噩,得过且过。不少人更是跟故事里的小裁缝一样,秉持着“给多少钱,出多少力”的理念,自我设限,故步自封。 最后也亲手封死了自己的成长路径,被日新月异的职场淘汰出局! 我见过很多人,经常有人抱怨老天不公,觉得自己怀才不遇,甚至痛恨父母无能。
主动作为 而不是被动听命 曾被美国《时代周刊》誉为“人类潜能导师”的思想家史蒂芬·柯维有一句人生格言: “主动作为,而不是被动听命。” 人若要有所成就,就必须自己点燃自己,成为主动作为的人。 就像稻盛和夫,他的人生有太多的不顺——
“当时周围的同学都很焦虑,找工作到处碰壁,自己也一度陷入对未来的迷茫之中。”
一个人自我驱动的程度,决定了他人生的高度。 前微软战略合作总监刘润说过这样一句话: “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有机会成功? 看他能不能自燃,自己点燃自己,充满激情。 是否主动,永远把选择权牢牢抓在手里,是人与人之间最本质的区别。” 生命,本就是一场持续精进与奋斗努力的旅程。
🙏以上内容,与君共勉。 一句话总结 职场上要把工作当事业,不断地提升自己,不要为了眼前的得失,而忽视长远发展。 只有那些敢于对自己下狠功夫,时刻提升自我的人,才能最终有可能活成骄傲的模样,成为人生的强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