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期待本科导师制的积极效应

 木香草堂 2021-11-30

近日,北京市教委发布《北京高等教育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行动计划(2022—2024年)》,明确北京市将探索推进本科生导师制,支持有一定基础和潜力的本科生进课题、进实验室,促进科教融合发展。同时,将严把出口关,全面加强对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开题、答辩等环节的全过程管理,对形式、内容、难度进行严格监控。

2019年10月11日,教育部下发的《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提出:“围绕学生忙起来、教师强起来、管理严起来、效果实起来,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本科生导师制是对意见精神的落实。

推进本科生导师制,有助于本科生的全面发展。除了学习上的指导,导师还要在生活能力、思想品质、科研能力、人际交往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强弱项、补短板、提能力,从而实现本科生的全面发展。以往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有一定的差距,改变以往大水漫灌式的人才培养方式,实行导师点对点、面对面培养,有助于人才培养提质增效。

推进本科生导师制,有助于本科生专业学习走深走细走实。除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学习,学生还要学习什么,如何进一步拓宽学生的发展空间,这些问题都需要教师的指导。此外,学生在学习发展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梗阻”,也需要专门的导师释疑解惑。从某种程度上说,导师制是专业的引领,也是成长的引导。

需要注意的是,本科生导师制不能一设了之,还要建立必要的体制机制:一限制导师辅导人数。如果一位教师辅导的学生过多,甚至一个班级就一两位导师,和班级制没有多大差别,难以做到精准培养。二要给导师设规。由于导师对本科生的论文、课题等绝对话语权需要制定相应的规范,明确导师的职责,并对导师的权力进行制约。同时,建立必要的申诉渠道,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

目前,本科生导师制尚处于试点阶段,随着高校体制机制改革的深入,这一制度也会逐步完善,能否成为学生发展的助推剂,我们拭目以待。

(作者张学炬,蒲公英评论独立评论员;张杰编辑,邢梅监制。此为蒲公英评论首发作品,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违者必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