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是清代碑学运动的旗手和精神导师,写对联也是一把好手!

 青木森森 2021-11-30

阮元

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芸台,又号雷塘庵主,晚号怡性老人,扬州仪征人,生于高宗乾隆二十九年甲申(1764年),卒于宣宗道光二十九年己酉(1849年),享寿86岁。


阮元少年即笃志坟典,廿五岁(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成进士,入翰林院任庶吉士,1790年授翰林院编修。一年后因学识渊博,受高宗赏识升任少詹事,入值南书房,1793年至179 5年,提督山东学政,曾数游济南名泉,留下不少赞泉诗,写有《小沧浪笔谈》,杂记济南掌故风物等;广交山东及寓鲁金石学家,遍访山东金石文物,在毕沅主持下,撰成《山左金石志》24卷,对山东乾嘉之际金石学的兴盛贡献颇巨。

后历任浙江学政,仁宗嘉庆三年(1798)返京,任户部左侍郎,会试同考官,未几又赴浙江任巡抚,抚浙约十年。在任期间,除吏治军政之外,又纠合浙江文人,编书撰述不辍。嘉庆六年(1801)在杭州建立“诂经精舍”,聘王昶授词章,孙星衍授经义,作育英才。以嘉庆十年丧父,服除,任职兵部,又先后出为湖南、浙江巡抚。此后,又曾先后任江西巡抚、两广总督。在粤期间,建议禁鸦片,对英商采用较严厉的政策。道光六年,迁云贵总督,旋又晋升体仁阁大学士,在道光十八年(1838)致仕,返扬州定居,先后加太子太保、太傅。1849年 (道光二十九年) 去世,谥“文达”。

他毕生仕宦特达,但撰述编纂工作未尝稍辍。他学问渊博,在经学、方志、金石学及诗词方面都有很高造诣,尤以音韵训诂之学为长。著书180余种,编著有《皇清经解》、《经室集》等。值乾嘉文化鼎盛之时,阮元标领文坛数十年,海内尊之为学界泰斗。

阮元的文集,为《揅经室集》五十七卷所作《南北书派论》、《北碑南帖论》等均是书学史上的重要著述。

阮元以学问家客串书法家的姿态,完成了中国书法史上的一个大转折:


澄清了传统的两大内涵:一是二王为首的帖学体系,一是汉魏碑版、石刻的北碑体系。且明确指出,学习北碑一系才是学习真正的古法。脱却古法,一片俗媚。


将汉晋墓志、山野碑崖提高到书法的层面,并加以赞尚,使向为文人不齿的民间书法并入书法传统,为后人的取法找到了一个新的亮点,这将兆示着一种新的伟大书法实践运动——也即他所预示的北碑必兴。


指明了帖碑之长短,辨别碑帖之渊流,为其后的书法发展明确了方向。

没有人否认阮元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位置。这不仅因为阮元的政治地位和对清世所作的贡献;也不仅因为阮元是乾嘉学术的旗帜和对后学的提携培养;还在于他的《南北书派论》和《北碑南帖论》等书论著述及其书法艺术成就。

阮元善书法,尤精篆隶。入值南书房时,参与撰修《石渠宝笈》,研究宫中懋勤殿所藏的古书画,写出心得,成《石渠随笔》一书。

他的隶书效法《石门颂》《百石卒史碑》,郁勃飞动,醇雅清古。能作擘窠大字。丁文隽《书法精论》认为清代碑学“郑燮、金农发其机,阮元导其流,邓石如扬其波,包世臣、康有为助其澜,始成巨流耳。”









杭州阮公祠内悬挂有一副楹联:“学如逆水行舟,稍纵即逝;心似平原走马,易放难追。”此楹联由清代名臣阮元书写。
对联推荐用笔
|牛耳|
100%好评
点击图片立即抢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