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春期安全教育——郑晓边教授家长直播课第三期

 新父母在线 2021-11-30

一、青春期特点

案例:出走……

青春期是人体迅速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容易产生许多特殊的心理卫生问题。

青春期是变化期。身体外貌、行为模式、自我意识、交往与情绪、人生观等逐渐成熟,产生困扰,自卑,不安,焦虑。

青春期是反抗期。对生活采取消极反抗态度,抗拒父母、学校以及社会生活规范。

青春期是负重期。应付发育变化,逐步建立成熟、符合社会规范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异性兴趣、交往、繁重学习任务给身心造成极大负担。

二、安全教育

(教育部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2007)

指导思想:牢固树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遵纪守法,和谐共处”的意识,具备自救自护的素养和能力。通过开展公共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安全责任感,使学生逐步形成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安全行为的知识和技能,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常识,养成在日常生活和突发安全事件中正确应对的习惯,最大限度地预防安全事故发生和减少安全事件对中小学生造成的伤害,保障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1、预防和应对社会安全类事故或事件。

(1)增强自律意识,自觉不进入未成年人不宜进入的场所。逐步养成自觉遵守与维护公共场所秩序的习惯。

(2)不参加影响和危害社会安全的活动,形成社会责任意识。

(3)理解社会安全的重要意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学会应对敲诈、恐吓、性侵害等突发事件的基本技能。

2、预防和应对公共卫生事故。

(1)了解重大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生活水污染的知识及基本的预防、急救、处理常识;了解简单的用药安全知识。

(2)了解青春期常见问题的预防与处理;形成维护生殖健康的责任感。

(3)了解艾滋病的基本常识和预防措施,形成自我保护意识。

(4)学习识别毒品的知识和方法,拒绝毒品和烟酒的诱惑。

(5)了解和分析影响生命与健康的可能因素。

3、预防和应对意外伤害事故。

(1)增强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意识;主动分析出行时存在的安全隐患,寻求解决方法;防止因违章而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2)正确使用各种设施,具备防火、防盗、防触电及防煤气中毒的知识技能。

(3)了解和积极预防在校园活动中可能发生的公共安全事故,提高自我保护和求助及逃生的基本技能。

4、预防和应对网络、信息安全事故。

(1)自觉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各种法律法规,抵制网络上各种不良信息的诱惑,提高自我保护和预防违法犯罪的意识。

(2)合理利用网络,学会判断和有效拒绝的技能,避免迷恋网络带来的危害。

5、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

(1)学会冷静应对自然灾害事件,提高在自然灾害事件中自我保护和求助及逃生的基本技能。

(2)了解曾经发生在我国的重大自然灾害,认识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之间的关系,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生态意识。

6、预防和应对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件。

(1)了解校园暴力造成的危害,学习应对的方法。

(2)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逐步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抑制自己的冲动行为。

(3)学会在与人交往中有效保护自己的方法,构筑起坚固的自我心理防线。

三、家庭品德教育

《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 》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

(1)家长要倡导文明、和谐、平等、关爱的家庭价值观,建立良好的夫妻、亲子、邻里关系,妥善解决家庭内部矛盾。

(2)家庭德育要回归美好的家庭生活。家长让孩子在丰富、高质量的生活中学会构建和谐关系、开阔视野、培养才干、培养美德。

(3)家长应注意言传与身教相结合,严格要求与个性成长相结合。

四、改善教育方式

民主、温暖,加一定指导,是中国父母最好的教养方式。

快乐教养技巧(父母每日必行16种教养技巧):

   1.三次赞美;2.赞美别人;3.赞美与肯定;4.父母接受孩子;5.让孩子接受自己;6.让孩子接受别人;7.感谢拥有;8.感恩援助;9.感谢他人;10.不要不讲理;11.不做人身攻击;12.拥抱;13.爱的语言;14.爱自己;15.爱别人;16.被子女爱。

如何赞美孩子:

赞美是最强效的正向增强物。孩子没有得到父母的赞美,就是一种惩罚。

赞美技术三种技巧:第一时间给予即时一次赞美,伺机给予二次赞美(告诉其他重要人物),向其他家人或外人给予三次赞美。

父母不但要赞美子女,还要教子女学习如何赞美别人。

赞美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赞美其言行:正向的、优良的、快乐的行为表现。第二阶段——肯定其人格:因为你是一个……的人。

五、家庭行为矫正方法

1、家庭治疗:由治疗者与患儿以及父母一起进行谈话、示范和讨论。治疗的目标是,促进家庭成员间直接、积极和建设性的沟通,围绕特殊行为问题进行讨论,解决冲突,改变僵硬、失调的相互作用方式。

2、认知治疗:除去非理性、不合理信念,以正确的信念取代之。非合理信念:要求绝对化,过分概括化,以偏概全。

3、行为治疗:强化,惩罚,消退,塑造,模仿示范,指导等。

六、常见问题行为

1、攻击行为:因愤怒、敌意、憎恨和不满等情绪,对他人、自身或其他目标所采取的破坏性行为。干预方法:家庭治疗、学校教育、示范和强化法等。开展体育锻炼,让愤怒的情绪得以疏泄。

   2、说谎:有意或无意讲假话。父母等成年人的不良言传身教,对儿童某些缺点采取过于粗暴的惩罚态度,会对儿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使他们通过模仿学习或为了逃避惩罚,取得父母欢心,获得某些奖励而不惜说谎。

3、逃学与离家出走:逃学多是厌恶学习、反抗教师或家长、以及贪玩等原因造成。第一次出走如获得满足,以后会多次离家出走。父母要及时发现原因,和有关方面合作,劝说孩子回家,说清道理,消除误会,解决存在的问题,以防再次出走。查明原因,辅以心理行为治疗和教育辅导。

   4、偷窃:偷窃是少年违法的重要表现之一。干预: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从品德与法制教育入手,对偷窃行为及时批评。

4、反社会行为:违背社会行为规范,造成损害。

影响因素:同伴交往,社会经历,学习失败,电视暴力、网络游戏等。家庭环境影响:虐待、教养方式不当、家庭暴力、家庭离异或变故、体罚、忽视等。患儿心理特征:自我中心;缺乏控制力;自我评价错误。

预防和干预:培训父母来改进他们对孩子的管教方式。对孩子进行干预时有必要与学校保持联络,加强社区干预。 

思考与互动:怎样做好家庭安全教育?请分享家教经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