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著名播音艺术家方明去世:“中国之声”,永不消逝!

 許學仁 2021-11-30
图片
文丨国粹君

昨天,一个令人无比沉痛的消息传来:
著名播音艺术家方明于11月29日凌晨因病去世,享年80岁。

记得几天前,还偶然听到了方老朗诵《岳阳楼记》的音频,那浑厚激昂的声音,深深感染了国粹君。没想到转眼间,老人家已驾鹤西去。

图片

相信年长一些的朋友,即使不知道“方明”这个名字,但对他的声音一定很熟悉。

在方明的播音生涯中,曾经5次登上天安门城楼进行转播,在电波中一次又一次见证了新中国历史的进程。

这一生,方明把自己的光和热都献给了播音事业,是中国播音界当之无愧的灵魂人物。

在中华大地上闪耀着他的声音,曾经温暖着你和我。

如今,播音大师逝世,沉痛哀悼,声音永流传!

图片

01
“方明”人如其名:
方向明确,一生与广播结缘

方明1941年出生于北京一个普通家庭。

初中毕业后,方明报考了中央广播事业局技术人员训练班的发射专业。1960年,中央广播事业局在局内选拔一批播音员,在录音科工作的方明如愿入选,开始了自己的播音之路。

图片

第一次播音,还发生了一个小小的插曲。

据了解,方明的本名叫崔明德,因为播音的时候不能用原名,快要进入播音室时发现自己还没有艺名,所以便找来葛兰、王欢、刘炜、林如等人为自己取名,翻阅字典之后,葛兰这才决定为其取名方明。

图片
图片

方明的寓意为“方向明确”,从此方明就一直沿用这个艺名。

就这样,开启了方明和播音一生的缘分。

1960年4月,方明进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组,之后他进步飞快,1961年底就开始播报《新闻和报纸摘要》。

图片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现在是《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时间……”

作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最重要的新闻节目,华夏大地上最响亮的早间新闻播报,《新闻和报纸摘要》在全国新闻界享有巨大的威望和号召力,固定听众数以亿计。

方明和雅坤,成了一对完美搭档。而他们也通过这个窗口,迅速成为百姓们“看不见却听得到”的声音偶像。他们的声音也是国家形象的代表。 

图片

图片

2018年,方明与老搭档雅坤,31年后再度重温《新闻和报纸摘要》。

当熟悉的声音响起,让人又回到了当年的峥嵘岁月。

02
5次登天安门城楼见证历史:
“主席从我的身后走过,那年我24岁 ” 
在方明的播音生涯中,曾经5次登上天安门城楼:

1965年国庆游行、1969年“五一”和国庆庆典、1976年毛主席逝世追悼大会、1984年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次阅兵。

从1965年第一次登上城楼的兴奋,到1976年毛主席逝世追悼大会时的沉重,再到1984年解说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次阅兵的慷慨激昂。

方明不仅用声音准确地向听众传递讯息,更是用温暖理性的声音记录了历史。

1965年,他接到一个令他兴奋的消息,那就是到天安门城楼上转播国庆游行。

我是第一个登上天安门城楼的年轻播音员。”每次提起,方明都眼神明亮,充满自豪,仿佛又站到天安门城楼上的话筒前。
图片
1965年,方明(左一)在天安门城楼转播国庆游行

接到任务后,方明提前半个月就开始准备。2万多字的稿子由三位播音员完成,分到方明这里的就有将近4000多字。

转播不是朗诵,更不是演戏。需要一个'真’字。每一个表情,每一种语气,都要和现场的游行队伍结合起来,让听众通过声音看到画面。”方明说。“工人的力量,学生的朝气,儿童的天真,都需要语言来表达出来。”
让他没有想到的是,1965年10月1日上午,就在游行开始前,原本计划乘坐电梯上天安门城楼的毛主席,竟然意外地选择了走楼梯。

图片

毛主席要走到天安门正中,正好从我们的身后经过。那年我只有24岁,能那么近距离地看到毛主席,心里别提多兴奋了。

方明说,“不过工作人员有工作人员的纪律,不能跟主席打招呼握手。虽然有些遗憾,但作为播音员,我必须这么要求自己。”

游行的播音任务顺利完成,而在方明心中,毛主席从身后经过的身影,却成了他一辈子最难忘的记忆。

图片

1976年9月18日,毛主席逝世追悼大会。

当时的天安门广场上聚集了几十万人,大家都低着头,鸦雀无声。现场只有方明一个人的声音缓缓地回荡在广场上。

“不仅仅是广场,全国甚至全世界都在听我一个人的声音。”方明说:“那个时候压力真的特别大,15分钟的直播结束之后,我两个手心里全是汗。”

方明说,他忽然意识到,原来这就是历史。“我和所有中央台的同事们一样,我们都是历史声音的记录者。

图片

方明历任央广播音部副主任、主任,曾先后承担陈毅、周恩来、毛泽东等领导人治丧期间的主要播音任务,多次参加天安门国庆游行和阅兵实况转播工作,多次参加党和国家重要会议及阅兵、重大仪式的播音转播工作。

方明的声音,让我们在电波中一次又一次见证了新中国历史的进程。

图片
1984年,方明(右一)在准备国庆阅兵的播音稿

03
康辉眼里的“中国之声”:
让我们的经典,传播得更加广泛深远

在知名主持人康辉的眼里,方明就是当之无愧的“中国之声”。

1984年,方明担任建国35周年的播音员,当其声音从电波中传向祖国大地,传向世界各地的时候,整个国人为其兴奋,也记住了方明的经典之声。

图片
图片

据悉这场播音中,方明的稿子一共有一万多字,长达2个小时的播音,方明居然一字不差,充分展现了祖国的强大和信心。

图片
图片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阅兵时,康辉同样在现场直播中进行了解说,表现堪称完美。

当两代国庆阅兵解说——方明、康辉首次合作朗诵《沁园春·长沙》,场面震撼,让人感慨万千!

作为播音艺术家、朗诵表演艺术家、中国播音学研究会会长,方明为播音事业勤勤恳恳工作了一辈子,把文化艺术当成了生命生活中的一部分。

近年来,从广播一线退休的方明,并没有停止忙碌,将工作的重点放在了朗诵上。

他以丰富的人生阅历、深厚的文学涵养和精湛的朗诵技巧,创作了无数经典朗诵作品。

《蜀道难》《百年小平》《沁园春·雪》《对衰老的回答》《梦游天姥吟留别》……交织着动人的情感,有的婉转流畅,有的荡气回肠,体现出情景交融、虚实相生、自然本真的意境美。

方明用声情并茂的创作表演手法,经常在舞台上生动再现诗歌散文的意境,达到以诗感人、以诗化人的艺术境界。

方明诵读《蜀道难》



方明诵读《荡气回肠唐宋篇》


方明诵读《梦游天姥吟留别》


方明诵读《岳阳楼记》

同时作为播音元老,方明对播音事业可谓爱之深,责之切。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1600多人,摊子大,包袱重。而播音员队伍近年来发展有些失控,南腔北调、沙嘶噼哑什么声音都有,收听率下降,与电视相比失去很多听众。

方明不解:“国家的电台电视台,是代表国家的声音的。普通话是写在宪法中的呀。”他总是那样字正腔圆,即使是在电话中、闲谈中。

他把毕生的精力,贡献给了他热爱的祖国和播音事业,一直奔忙在各地朗诵艺术推广和培育中国播音新人的路上。

如今方明走了,但播音界却人才济济,他的儿子也是播音界的一员,相信他的这种精神一定会好好地传承下去。

大师之风,山高水长!

图片

图片



04
勇斗病魔:经典之声,永远铿锵

除了在事业上取得辉煌的成就之外,方明在面对病魔时也是非常勇敢。

2006年,方明因罹患胃癌,接受了胃切除手术。

他在与病魔斗争期间,依然能用铿锵有力的声音抒发胸怀,体现出奋发向上的品格。

在手术后不到一个月,他便又投入工作,不到三个月就重返舞台。

在最后的采访中,他还提及,“我从事播音事业五十余年,本来想好好庆祝一下,没想到竟和胃癌打了一场遭遇战,我和癌症的斗争,现在已经初战告捷!

“初战告捷” 四个字,体现出方明对疾病的藐视和对生命的无比珍爱,以及坚强乐观的心态,让人感动。

方明曾经朗诵过一首诗歌:《对衰老的回答》:

假如有一天

我被后人挤出这人间世界  那么

高山是我的坟茔

河流是我的笑声
在人类高尚者的丰碑上
一定会找到我的姓名


方明的一生与广播结缘,承前启后,博采众长,将自信和专业完美地融入到生命当中

他一直保持淡泊名利,淡然地面对生死,并迎来了艺术生涯的一个又一个高峰,这才是中国播音界的灵魂人物。

他是为声音而生的人,也是为声音而活的人。

如今,他带着对话筒的热爱,对听众的不舍,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愿天堂没有病痛!
致敬,缅怀,
方明老师,
“中国之声”,
永不消逝!!

图片
转自国学精粹与生活艺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