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磊∣保定老行当系列——配钥匙

 唯我英才 2021-11-30

锁是加在门、箱子、抽屉等物体上的封缄器,需要专用的钥匙才能打开。存物、出门要上锁,取物、进门要开锁,保证每个人对自己财产所有权的就是那把挂在腰间或放在包里的钥匙,拿着它进出自如,如果把它忘到了屋里或是丢失了就会被拒之门外,这时就得配一把同样的钥匙。

配钥匙是个急人所急的老行当,在保定也如其他地方一样,经常会看到配钥匙的摊点和等待着配钥匙的人。

据出土文物考证和历史文献记载,锁具发展至今已经有5000年的历史。最早的锁没有机关,只是做成老虎等凶猛动物的形状,想藉此把小偷吓走,只能说是一种象征性的锁。还有石锁,并没有钥匙,只是以绳索或铁链束缚,来防止别人随便进入。早在公元前3000年的中国仰韶文化遗址中留存有装在木结构框架建筑上的木锁,也不过就是应用于门上最简单的锁具——门插关。

据说鲁班是我国第一个给锁装上机关的人,按他的生卒年月计算,这也有了近3000年的历史。我国的金属锁最早出现在汉代,那时的铁制三簧锁技术已具有相当高的水平并前后沿用了1000多年。明清时代是古锁的鼎盛时期,以铜质和铁质为主。18世纪英国人发明了“焊钩锁”,标志着现代锁的兴起。我们目前广泛使用的弹子锁是美国人小尼鲁斯·耶鲁于1860年发明的。上世纪50年代,成本较低的低焊钩锁、叶片锁、弹子锁陆续进入我国市场,中国古锁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人们称“锁”为铁将军,它在门上一站,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钥匙”是“铁将军的克星”,可以说是“心有灵犀一点通”。

配钥匙的师傅是怎样让那打不开的“铁疙瘩”“开口说话”的呢?早年间,修锁的师傅拿到一把没有钥匙的锁,首先要找到装有弹子的一面,把封住弹子的铝块用小钻钻孔剜掉,取出里边的内弹子、外弹子和装在外锁芯圆孔中顶住弹子的弹簧,并分别记住每组弹子的固定位置。再选一块与锁孔薄厚大致相等的铁片,用剪刀剪成一个与钥匙孔相应的钥匙坯,在砧子上用剁子剁出与锁芯相符的沟线,打磨光滑后就成了一个钥匙坯,插入取出弹子的锁内就可以把锁打开了。然后把钥匙坯比照锁上的5个圆孔的位置画上标记,分别按每个孔内弹子的长度在相应的位置上用锉刀锉出凹槽。每锉一个凹槽就把钥匙坯插入锁中,把内弹子放入相对应的孔内,如果能够转动,说明钥匙坯这个凹槽的深浅与这个位置上的内弹子是相符合的,再用这样的办法依次在钥匙坯上锉出其他各组内弹子相应的凹槽。这时,就可以把钥匙坯插入锁内,把内弹子按照原先的位置装入锁上的5个小孔中。如果钥匙坯能够转动,再把外弹子和弹簧也依次装入相应的孔内,最后用铝块把所有洞孔封闭,一把钥匙就配置成功了,然后根据顾客的需要配制出多把钥匙。

这是最原始的配钥匙的办法,说起来简单,但在当时却是匠人的不传之谜,原因是“教会徒弟就会饿死师傅”。在有了智能配钥匙机器的现在,又有了现成的铝制钥匙坯,这套方法早已过时,成为历史的记忆。

(保定市地方志办公室合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