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登秀峰,依然喜欢看那飞流直下的庐山瀑布。山景或枯或荣,水流或丰或欠,每每都在变化之中。但那山峦的伟岸雄姿,峡谷千仞蓬勃的气势却没有丝毫改变。 冒着三九天细雨,沿着石阶路,来到瀑布潭底,仰望瀑布从天而降,恍如置身仙境。 山中方数日,世上已千年。 这不由得想起在北京大觉寺无量寿佛外檐下大殿上的乾隆爷的御笔匾额“动静等观”。 有关资料对此的解释是:佛家认为,事物的动静是相等、相对的,动即是静,静亦是动,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所以观察事物,对它的动与静,应等量齐观。反读匾额亦可理解,即“观等静动”:当人们做事之时,不要着急去做,可以先给予观望、等待时机,同时静心思考,最后再付之于行动,又即“三思而后行”。如此深刻的哲学内涵,耐人寻味…… 江西抚州城南人,龙牙居遁禅师(835—923年)是唐代著名高僧,也是著名的诗僧。有妙诗曰:粉壁朱门事甚繁,高墙大户内如山。莫言山林无闲士,人若无心处处闲。 就像无门禅师说的「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自然是「处处闲」了。 到了我等这把年纪,「处处闲」应是追求的最高境界了吧? 下得山来,回首再望,香炉峰绝壁上的瀑布依旧,虽然水流不大。令人欣慰的是,往返步行加上观景4个多小时,尚未感到疲惫。还有些小小窃喜,因为没有见到比我和老伴年纪更长的游客。 只要走得动,还会再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