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1050篇:亲子关系

 热爱生活的小倪 2021-11-30
我的一些中年同事的孩子,或已经读大学,或已经参加工作。


每每听他们聊起关于孩子的事情,基本上一致地说着:“没事儿不打电话,打电话的时候就是需要经济支持了!”

这是普遍现象。

我大姐也是这么说的。

自从大外外去青岛读大学,基本上没怎么主动给家里打过电话,除非~没钱了。

平时,大姐大姐夫想他了,担心他在陌生城市会想家会孤独,就会主动打电话,嘘寒问暖的。

结果呢,打个电话,聊不到两句,孩子就开始忙碌了,要么在去上课的路上,要么在吃饭的路上,要么在宿舍洗刷忙碌着。

后来发现,是家长离开孩子内心一团糟,孩子内心是很坦然的。

因为他结识了新同学、新朋友,他们就像羽毛丰盈的小鸟,扑棱着翅膀飞出鸟巢,他们是沉浸在展翅飞翔和拥抱蓝天的喜悦之中。

我后来问过大外外:“你为啥不跟父母打电话呢?”

大外外说:“聊啥呢?我说的,他们听不懂;他们说的,我又不喜欢听。”

嗯,他说的是实话。

我仔细回忆我在外地上学的那些年,似乎也是这样。

在学校的每一天,几乎是在上课、准备考试、做试验,吃饭,跟同学在一起逛街、聊天。

似乎,一整天一整天都抽不出时间来给父母打个电话。

即便是打了电话,也是说:“我很好,身体很好,我还有钱,不需要钱。”

然后妈妈就说:“家里很好,我和你爸身体也很好,庄稼收成也很好……天冷了,多穿点衣服。”

然后,不到两分钟就无话可说了。

也倒不是心疼话费,反倒是最亲近的人,一时成了无话可说的人。

这种现象一直延续到我离开学校。

真正能跟爸爸妈妈聊天,是在我结了婚以后。

刚到婆家,内心是莫名地慌乱,因为邻居嫂子跟我说:以后这里就是你的家了,回娘家就是走亲戚了……

当时,我心里一阵阵心酸,然后鼻子也开始发酸……一阵孤独。

我是10岁就离开家在外面上学,什么事都习惯了一个人面对,哪怕一个人飞去几千里之外的陌生城市,也没觉得孤独。

可是,邻居嫂子一句话,我心里没着没落的,看着滨哥都感觉陌生,然后就抹泪。

滨哥站在一旁说:“给爸爸妈妈打个电话吧!他们肯定也很想你。”

我一下子就涕不成声。

这些话,是想讲给姑娘们听的。毕竟,男人可以守在父母身边,他们或许体会不到嫁人后与父母分别时的悲伤。

有时候反而觉得,空闲时给父母打个电话,然后等周末去看看他们,也没那么难。

或许,等阔儿长大了,也会像其他孩子一样,由与我无话不谈,到变成不想说了吧!只是,我还是希望,自己能和孩子一起成长,然后成为好朋友,如果,那时,他还需要我这样的一个朋友。

写在后面:

我们花了很多时间来找寻最便捷的沟通方式,却忘了面对面的一个眼神一句话才是最贴心的交流。


别让最亲的关系,变成了最心酸冷漠的关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