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才是真正的“中古包”!女神节特供!

 先秦考古杂谈 2021-11-30

“中古(ちゅうこ)”一词源自日本,

就是“二手”的意思,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

伴随着日本经济的大起大落,

买卖二手奢侈品包的包店迅速发展起来。

在日本,中古店随处可见。

掐指一算,

兴起于日本的中古包不过百余年历史,

这哪算什么中古……

这才是真正的“中古包”

(“中古”:在我国历史上多指魏晋南北朝隋唐这个时期)

 唐代·双女并立挎包俑·南京博物

唐代·彩绘蝶髻挎包女俑·国国家博物馆藏

唐代·挎包女俑·国外馆藏

从女俑的姿态来看,面部表情优雅闲逸,

并不像是匆匆赶路的旅人,

更像是在街上采买的少女,

或是,级别较高的贵族的贴身侍女。

敦煌第17窟北壁西侧壁画上的近事女,

及树上挂着的挎包,

挎包d的款式颇为别致,

据推测,

此时的挎包上可能已经出现了刺绣、锁扣。

“洛阳多女儿,春日逞华丽,

共折路边花,各持插高髻。”

不少挎包女俑出土于唐朝时繁华的洛阳,

这和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不无关系。

 ·挎包女俑·洛阳出土

因为,从出土的陶俑、壁画、书画等来看,

这样的时尚并未在唐朝之后延续下去,

五代、宋、元、明、清就很少见了。

唐朝女子为何如此的特立独行?

这或许是受到了胡人的影响。

山西忻州九原冈北朝壁画上的女性,

“方盒子”腋下包,似为皮革所制,

小皮靴、腋下包,真,时尚、时尚、最时尚!

 唐代·胡人背包俑

西安东郊盛唐墓葬中出土的胡人背包俑,

身穿窄袖袍,脖颈围有狐尾,

虽为男性,

但这件陶立俑身上却斜挎着一个半圆包,

乍一看很像是“手拿包”,

实际上,是从右肩至左肋斜挎着的。

 虽不能肯定挎包是否完全习自胡风,

但是,唐代女子喜“胡风”却是不争的事实。

唐·胡服女

 唐·胡服女性壁画

大翻领、窄袖、对襟袍服,腰系革带,

考古资料中的胡服女性比比皆是,

大有“不爱红妆,爱武装”的味道,

又或者,这是当时的“男友风”。

在唐朝女子的这股风潮之后,

似乎,挎包,

或挽包,

多为后世贵族女子所不屑,

并且,挽包多多少少会给人以远行的联想。

此外,古人的衣袖里缝有口袋,称为“袖袋”。

银子啊、书信啊等小物件都可以塞进袖袋里。

又何须挽包出行?

不过,除了袖袋这个秘密收藏地,

古人似乎更钟爱于小包——荷包,

系在腰间,解放双手,何乐不为?

最具中国特色的“中古包”——荷包

汉代·锦囊·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荷包,古人用来盛放小物件的小型口袋,

外出时多系于腰间,

早在商周时就有荷包,

此时,它被唤作“鞶(pán)囊”

《礼记·内则》载:“男鞶革,女鞶丝”

男子的鞶囊用皮革制成,女子的鞶囊用丝帛。

汉晋·蓝地瑞兽纹锦栉袋  

 长12厘米 宽10厘米 

1995年民丰县尼雅1号墓地8号墓出土,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不同的时代它有不同的名字,

香袋、香囊都是它的名字,

在汉代,它成为官员身份等级的象征,

唐代时佩戴荷包的人群增加,

宋代之后,荷包则开始趋于平民化。

古代的荷包多用丝帛缝制,

辽陈国公主墓及驸马墓出土的银囊颇为罕见,

金銙银鞓蹀躞带,下悬小带,

左右悬佩银囊和银刀、银锥。

“包”治百病,自古有之!

古人的荷包,除了装银两,

还可以将荷包当作可随身携带的香器,

莲步生香,大抵如此,

因此,她们并不注重荷包的实用性,

美就够了!

虽然并不能真的“包”治百病,

“包”治不开心,还是没问题的。

今天是“女神节”,

想要女神开心,大家开心,

包包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走,买包去!


趣味鉴读

从以水为“鉴”,到曾侯乙铜冰鉴,青铜鉴,不只是古人的“冰箱”

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为何宋朝的多数皇帝却穿红袍?

为什么西夏帝王画像都那么逼真?

曾侯乙的嘴里为何含了那么多的小动物

杭州挖出战国时期水晶杯?考古专家:非盗墓者遗留,5000年前就有水晶 【古水晶极简史】

我们的一个小群!

我建了一个小群

文物考古

群里只聊文物考古相关内容

入群方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