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什贝利诗歌朗读会招贴) 长诗《欧洲》全译– VII (美) 约翰 · 阿什贝利 少况 译 
(诗人纽约家中。左边一幅是他在巴黎期间认识的画家让·埃里翁的作品) “哦,是的,”陌生人回答。“我在报纸上看到关于她的事情。她经常飞吗?”
(安妮·邓恩的作品。她出生于1929年,在英格兰和加拿大长大。1961年,她在巴黎认识阿什贝利,诗人有一首长诗《荷尔德林旁注》是献给她的。)
| 翻译札记 1. 67节和68节里,“野的”和“更多的”分别顶到前面。可能是一种随意,一种任性,但也让读者可以自己去随意解读,比如写作中的野性,不守规矩;比如诗人希望突出更多的可能性。没有唯一的解读,没有封闭的“真理”。2. “因为它是 / 也就是说”,69节说的是什么?没有名词,没有具体的所指。词语在大雾中滑行,什么也看不见,白茫茫的一片。里面应该有点什么吧?3. 飞行高度,股市见底;小说故事,报纸新闻。马克·福特用《两极》来评论诗集《网球场誓言》。4. 18世纪初,斯威夫特说“最崇高的两件事情是甜蜜和光明”,即人类的审美享受和智力活动。一个半世纪后,马修·阿诺德借用了这两个概念,写在他著名的《文化和无政府主义》中。“甜蜜和光明”成为衡量诗歌的标准:令人愉悦,富有教益,即所谓寓教于乐。但在这首诗中:扒手(蜜蜂?)、可耻、嘲笑……5. 杂志《孤地》第一期面世,非常鲜明地表现了三个倾向:先锋、欧洲和知识分子写作。6. 艺术,尤其是现代艺术,在阿什贝利的诗歌创作中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过分。1961年,在巴黎,通过画家埃里翁的介绍,他认识了画家安妮·邓恩和罗德里戈·莫伊尼汗。他们后来与他一起创办杂志《艺术与文学》。7. 1961年,在卫斯理大学出版社负责诗歌编辑的约翰·霍兰德问阿什贝利,《一些树》之后,他有没有第二本诗集,阿氏寄去了《网球场誓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