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些香港朋友,送了我一只文艺万花筒

 城市画报 2021-11-30

文章来源:城市画报官方微信号:城市画报(微信号:cityzine)

  


香港这座城市,很难用一个词概括,它的丰富多元,宛如迷人的万花筒,每次打开都能有新的发现。这里有快速的现代节奏,也有原汁原味的传统文化。东西方精神的相遇交融,造就了“自由包容”的个性和文艺发展的沃土。

在香港,艺术不甘于被存放在展厅的“白盒子”里,而是以涂鸦、街头戏剧、live show等形式,走进街头巷尾、公园社区等城市空间之中。这次,城市画报联合香港旅游发展局,邀请佘诗曼、欧阳应霁和Cherry分享他们的香港印象和文艺据点推荐,为大家策划出3条“艺游”路线探寻其中,你将发现艺术已然与这座城市的肌理相融合,出现在城市的各个角落。


  

  

Q:你对西九文化区又怎样的印象和感受?

西九文化区很像我当下的人生状态。这里集中了很多文化艺术场地,像自由空间、艺术公园、戏曲中心等等,在我眼中,是香港文化艺术气息最浓厚的地方,而且仍在不断发展,吸引更多的人前往。就跟现在的我一样,从事演艺行业,也希望自己未来做得越来越好,得到更多人的喜爱。

我很多朋友都喜欢去西九艺术公园和海滨长廊,一家大小在那边野餐,或者带着狗狗散步,吹吹海风。据我所知,西九文化区还会陆续开放其他新的展馆。比如我很期待的M+刚好就在这个月开幕,它是亚洲第一间全球性当代视觉文化博物馆。

图片
西九海滨长廊,有时能遇到气氛活跃的live show和手作市集。图源:香港旅游发



Q:过去你在香港拍过不少剧,在你看来,有没有哪些地方可以称得上港剧经典地?


对我来说,应该是荔枝角公园,像《帝女花》《金枝欲孽》《公主嫁到》等古装戏,很多场景都是在这里拍的。即使是拍摄,公园仍是开放的,我们穿着古装演戏,晨运的人也会在隔壁经过,非常考验我们的集中力。


图片
点击大图查看“艺游”路线一



图片
图片





Q:近年来越来越多香港食物如萱非物质文化遗产,你最喜欢哪一种?

盆菜当然很知名了,也很有“江湖地位”另外,我也特别喜欢虾膏虾酱,曾经特地带去法国给当地的朋友尝一尝。我最喜欢用虾膏蒸五花肉,蒸熟了加点葱花就是“人间美味”。坦白说,虾酱并不是什么昂贵食材,但在香港饮食文化中是一种十分特别的味道。


图片
虾酱的制作工序十分繁复,很多环节要露天作业。图源:香港旅游发展局


Q:近年来越来越多香港食物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你最喜欢哪一种?


我觉得“港味”是一种融合的味道。香港不只受外来文化的影响,作为“移民城市”,这里曾经汇聚了来自各地的人——经香港下南洋、赴欧美,或者在此定居。“融合”是香港文化的基因,也是香港人值得骄傲、珍惜、发扬光大的特质。


图片

点击大图查看“艺游”路线二



图片
图片


Q:你会怎么安排朋友在香港度过一天?


早上可以去香港艺术馆或者附近的K11 MUSEA,安静地沉浸在艺术氛围之中。下午坐天星小轮去香港岛的F11摄影博物馆看摄影展和古董徕卡相机。晚上看维港夜景当然是少不了的,这是香港最著名的一张名片。除了坐缆车上山顶之外,还可以在中环摩天轮看,既浪漫又特别。


图片
在K11 MUSEA,体验多元的艺术装置和免费的专业导赏活动。图源:香港旅游发展局


Q:在香港生活,感觉如何?



2018年正式定居香港之前,我就很喜欢这个城市,住下来之后,有了更多感触。除了工作日,我会在周末拍拍视频,到艺术馆、博物馆看新展览,去西贡感受自然气息等。有时我也会记录一些特别的体验,最近参加的菲佣休息日“地毯午餐”,就很有意思。





图片
点击大图查看“艺游”路线三


“港”新潮 

够“艺”思

无论传统还是新潮,文艺还是在地,总有无限惊喜在香港的各个角落发生。赶快滑动指尖,点击下方图片或“阅读原文”进入H5,来一场艺术旅行,感受这里鲜活生猛、触手可及的多元文化!(在后台上传你解锁的艺文气质卡片,前40名,可获得香港西九龙纪念环保袋1个)

点击图片

立刻解锁你的多重艺文气质

图片



以上内容节选自
《城市画报》2021年12月刊
完整内容敬请期待
特辑
 “港”新潮 够“艺”思 

图片



  桂梅 卢绍聪
  受访者与香港旅游发展局提供
  孔韵彤
  喵9
 周宇雯
   钟欣玲


更多信息及杂志购买请关注城市画报官方微信号:城市画报(微信号:cityzine)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