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足迹 —— 广州西关 (下)

 煮酒胡同 2021-11-30

          我顺着杨巷往桨栏路走去,杨巷一半的店铺已经转为品牌男装批发了,不少的店家门口还钉上一块写着“同行勿进”的牌子,多么熟悉和深刻的警告!这表示这一带的男装批发已经非常成熟了。在北京雅宝路服装批发最鼎盛的时候,有些温州人会在市场内逛来逛去,看到那个新款服装批出的数量大,就会装模作样去批发几件回去,不用一个星期,就能有款式基本一样,价格更便宜的在场内销售。这就让最初销售者措手不及,损失严重。因此,曾经有一段时间,雅宝路市场内的有些档口会挂上一个 “温州人与狗不得进入”的牌子。而在广州的各大服装批发市场里,同样有着这样的现象,而对象换成了东莞人而已。九十年代后期东莞从事制衣业的人是很可怕的,他们在广州周边密集地开着一些小型制衣厂,过着日缩夜游的生活,白天拿到款式,马上买齐物料回厂,通宵赶工,隔天就有成衣冲进市场。所以,如果我们的新款没有完成大货数量,是不敢推出市场的,否则仿版一出,就只能降价出货了。但这一行业的温州人和东莞人都有着共同的特点:低调,忍耐,勤劳和进取,那些被人指着脊梁骂的日子并没有维持多久,他们在业界创造的成绩就把同行们远远地甩在背后了,就像广东现在最高档最时尚的服装批发市场,已经集中在东莞虎门的缘故。

          杨巷路的南端连接着桨栏路和十八甫路,前些年,十八甫路在开端处延续杨巷的辅料而建了黄金世纪辅料城,现在也顺应改成了服装批发城。而桨栏路以及连接的光复南路,以前就清一色的是卖布料的店家,而且多为衬布和棉纺类面料,其它面料都非常默契的在中大布匹市场销售。广东人的经商能力是非常厉害的,什么行业都会成行成市地经营,相互竞争之余,更大的用意是告诉需求的人们——不需要到别处,这里有你想要的全部!像海味去一德路,火腿要入珠玑路一样。而现在,桨栏路的变化是这一带最厉害的,整条桨栏路和大部分的光复南路,全变成了服装批发,而且全部是国内的自主品牌男装。这也是我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到这一带的原因,这里已经没有了我的需要!在桨栏路、光复南路和和平东路的交接处,有一条狭窄但又比其它小巷稍为宽阔的小巷,这便是广州市有着三百多年历史的“故衣街”了,故衣街全长不过百米,穿过去就是著名的十三行,所以这一带历来皆是商业繁华地段,从当年卖旧衣到卖伞补伞,再到经营中低档成衣批发,又到只卖布料,最后演变成今天的大型中高档男装批发市场,彼时此刻都能这么繁荣兴盛,让人不得不佩服这些精准掌握商机的商贾们!我想,这也是那些嘲笑我们广东人是“南蛮子”的无知外人,削尖了脑袋也追不上,想不明的!

         桨栏路中段有一条青石板铺彻的,我非常熟悉的小巷,巷口的那块我曾坐过很多回的石墩居然仍在一角。九八年的春节过后,巷口摆了一个旧书摊,摊主是一位微躬着腰的老太。书摊上的旧书五花八门,其中不乏许多中外名著,价钱便宜得让我咋舌。第一天,我便如获至宝的扫了一大摞的旧书回家。此后每次出差,旧书摊是我必然顿脚的地方,有时拿着盒饭,便坐在石墩上边看书边吃饭。日子长了便和阿姨熟落下来,才知原来书摊上很多书,都是阿姨老伴留下的。老伴去世后,儿女都想把这些旧书当废纸卖了,阿姨觉得太可惜,家门口又刚好是巷口,她就干脆摆了这书摊,慢慢地卖着这些旧书,打发时间。附近街坊见了,便也将家里不要的旧书拿到书摊上叫阿姨代卖,一来二去,倒把阿姨的旧书摊壮大了。几年时间下来,阿姨已经记住了我的喜好,想着我会喜欢的书就先放起来等我选择过后再卖。我也习惯了如果独自出差就会把午饭带到书摊上吃,有时会替阿姨看着一会,让她吃个饭。人与人之间的缘分很奇怪,我和阿姨素昧平生,她却很自然地叫我“阿囡”,在离开旧居搬去儿子家住时,清空了旧书,独留下新收来的一套线装《拍案惊奇》和一套《张恨水全集》放在邻居家,嘱咐邻居见到我时交给我,她只跟邻居说了句: 阿囡应该中意这两套,又齐整,麻烦你交给她,告诉她我搬走了,不卖书啦!今天又来到这老地方,想起阿姨,忽然就红了眼圈,原来细碎的情意一直记在心头!

          我继续着往日的足迹,转入了光复路,光复南路卖布料,光复中路卖缝纫机设备及配件,在往日里也是非常集中的。现在光复南路也只是在靠近中路尚余十数间惨淡经营的布料行了。光复中路的大部分针车行也早早搬迁到了中大市场,让这条狭窄的老街告别了喧哗,昔日午饭时间排着长队的那间煲仔饭店,以及银记布拉肠粉店仍在经营,但生意显然落差太大了。我走进银记,坐下叫了粥和肠粉,老板是陌生的脸孔,拉肠粉的师傅却仍是老相识,相视一笑下不约而同也说了声好久不见!吃着熟悉的粥粉味道,看着外面安静的老街,心里是颇为感慨的,如果不是自己见证着走过来,是无法想像这里曾经的热闹的!银记走过几间铺面,便是捷成针车行,捷成经营了几十年了,是这里最老字号的针车行。以前省内很多大型制衣厂的机车和配件都来自捷成行,生意好得旁边连着两间铺面打通了也不够用,更别说写字楼和仓库了。我也走得脚板有点生痛,便顺步走进了捷成,员工都是老朋友,久没见面了,彼此都分外高兴的拉着坐下。泡茶寒暄间,说起近年的市场状况也是不胜唏嘘,随着制衣加工行业向东南亚国家及南非转移,普用型的机车已没了多少市场份额,而高端的电脑控制机车需求又不大,近年反而是帮很多老客户倒腾了不少半新的设备。他们还指着经理笑着对我说:“他是收破烂的!”大家的言语间充斥着太多的无可奈何……

          走出光复路,离晚上的聚餐尚早,决定继续去寻找我的旧日足迹。穿过人民路便是大德路,大德路两边有不少卖啤轮车配件的商家,以前车间运货的啤轮车大多从这里购置物料,厂里的机修师傅自己焊接而成。大德路东行,便是卖包装塑胶袋的天成路,再过去,便是濠畔街的皮革物料市场了。濠畔街皮革市场其实比杨巷路的辅料市场更早地被政府安排了搬迁,现在留下来的也是小部分卖人造皮革的店铺。做真皮的商家因为存储需要空间,早就自觉搬去西场外的新濠畔市场了。其实皮革市场我并不是经常光顾,通常是遇到衣服上需要真皮装饰或者真毛领子的时候,才会过来采购。皮革的气味非常重,真皮子和真皮毛更加厉害。我第一次到仓库找皮子的时候几乎被熏得晕倒,半个小时出来就吐了个天昏地暗,踏踏实实的让同事捉了个小辫子,每次需要找皮革的时候就会拿来提醒取笑我一下。濠畔街市场已经萎缩得很厉害,并没有带给我什么特别的感觉,皮革的气味仍在空气中飘散,时间长了我依然比较抗拒,便加快了脚步离开了。

          走回人民路口,本想继续南行,但忽然想到状元坊因为消防问题,巷内所有的店铺都已经被政府勒令停止经营,市场搬去了哪里,我根本就不清楚。走了一天下来,没有什么地方是能让我觉得一如往日的,内心不至于有多失望,但忽然便觉意兴阑珊了,再没有了走下去的欲望!

          这个世界在不断推陈出新,万物也在努力变迁,我在这个行业的二十年过去了,带着我的青春,执着,热情绝尘而去!书读百遍,其义自出!地本无路,足踏而成!工作生活中经受着酸甜苦辣的锤炼,闲时常常也会静思己过,如果当年我选择的是继续成衣制作,并按原来设想创立自己的品牌,又是否会避免了今日的行业尴尬呢?答案自然不得而知!时光固然不可倒流,今日也未见多少遗憾!人生总有得失,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离开这行业,虽然惋惜,却又接受得坦然。花儿谢了我从不觉得伤感,因为相信明天会开得更灿烂!我想我不会也不能就此老去,我的下一个二十年,期待辉煌!

文:写意    编辑:写意

图片 :写意

煮酒胡同    胡同煮酒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