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雪落无尘 在网上看到过一个热门话题:“什么人活得最幸福?” 有一个高赞回答:“幸福最重要的秘密就是,感激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无论你的经济状况如何。” 当一个人专注生活,感激美好,内心就会生起满足感。
幸福的人,有种不一样的“心态”,难怪越过越舒坦。 01幸福的人,安于当下
当你保持内在安静,专注当下,心流就会带来幸福与安然。随之,在静定中理清思绪,看清方向,分清人事次重,人生就会有新的收获。 北宋文学家苏轼,一生有太多荣誉和成就,也经历过几次人生起落。最大的不幸,是在官场上被诬陷。 元丰二年,苏轼给宋神宗写了一封信,倾诉自己的遭遇和时政见解。神宗未能理解,反被新党污蔑,说这是讥讽朝廷,对皇帝不忠之意。 苏轼因此险些丧命,被贬黄州。当时他已经四十三岁,本是事业上升期,却承受如此打击。 可是,内心强大的他没有一蹶不振。而是安于当下,收拾心情,整顿重来。 好友马正卿,得知苏轼生计困难,向上级申请了一块荒地给他。就这样,他开始了近五年的异乡生活。 他与家人朝夕耕作,亲近田园,亲手打造“东坡雪堂”,简约的生活却滋养着内心的幸福。 也正是在这种淡到极致,没有纷扰的偏远之地,提升了精神境界。《赤壁赋》等天下名篇,就写于此时。 用专注的心,过好自己的人生。以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苏轼创造出了自己的奇迹。 唯有内心强大,不管处于何种境地,都能造出自己的幸福园地。 唯有安于当下,即使身在偏远异乡,亦能平静享受心灵的故乡。 《当下的力量》里有句话很有道理:
活在过去,就会错过当下的美好;幻想未来,会丢失当下的真实;安然自得活在当下的人,才最幸福。 当你的心,每刻都活在当下,就会永远活在当下。吃饭时吃饭,睡觉时睡觉,内心就会溢满幸福。 02幸福的人,知足常乐
对现实生活懂得知足的人,内心感受如同在仙境。不知道满足的人,内在滋生的就是无尽欲望的凡境。 陶弘景是南朝齐梁时期道教学者、医药家,梁武帝萧衍在位时,几次请他出山为官,次次被拒。 一天,梁武帝到访隐居在华阳洞的陶弘景,忍不住问他:“山中有什么?能让你不愿出山做官?” 陶弘景便作诗一首回答:“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意思是说,你问我山中有什么,山中什么都没有。没有美味佳肴,没有舒适居所,没有荣华富贵。 有的只是那山谷上,数不清的白云翩然。但我每天只要望着它就满心欢喜,快乐自足,没有办法赠送给你。 陶弘景不愿出仕做官,是认为名利权不过虚名而已。你认为,多是拥有,我却认为,少才是得到。 与其短暂拥有,患得患失,不如长久知足,拥有幸福感。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知足是一种心态,也是一种选择。 知足不是放任懒惰、不思进取,而是换种方式理解生活。如果我们只看到别人拥有的,就会欲望膨胀,失去快乐。 学会发现自身拥有的,如时间、家人、健康等,我们的情绪会更积极,做起事来也更有效率。 知足家人彼此相伴,共同营造幸福的家。对待孩子,要满足健康乐观、良好的品行,而不是唯分数论。让孩子在快乐的环境中学习,在温暖知足的家庭中成长。 在春天种上知足的种子,秋天就会收获幸福的果实。幸福是看不见的秋风,却能感受到阵阵凉爽。 漫漫人生路,心态好坏决定幸福的多少。 03幸福的人,内心从容
杨绛这位世纪老人,幸福活过105岁。离不开她清醒通透,自在从容的心态。 在女儿离世的第二年,她挥笔写下回忆录《我们仨》。后来,在一次生病期间,对生命进行终极思考,创作出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 想当年,杨绛与钱钟书被下放到干校劳动,钱钟书看守工具,杨绛看菜园。 有一次,钱钟书取邮件经过菜园子。他和杨绛就隔着小溪,互相应答几声。他们就是这样,时常在菜园相会。但在杨绛看来,就像在后花园约会的小情侣。 杨绛的智慧在于,在苦难面前,清醒认知这只是一时之境。不急躁,不苦恼,内心从容接受,生活依旧前行。幸福,悄溶于此间。 在人生的洪流中,清楚当前无法改变的。不抱怨,不绝望,选择从容的心态应对,干活吃苦又如何? 只要还活着,只要每天还能见到自己的丈夫,时刻把握幸福,决不浪费时光给无意义的生活。 真正幸福的人,不受外在条件影响。无论尝到悲或欢,都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活。 人活一世,最重要的就是,拥有好的心态。
04人生,唯有“知足”,才能福运连绵 亚里士多德曾说:“幸福,是人类存在的唯一目标和目的。” 心态越好,越容易感受到幸福。幸福就是看破生活现象的迷障,找到自我最终的真实需求。
心态决定心境,安于当下,内心才会平静;懂得知足,内心才会快乐;从容不迫,日子才会像春日暖阳般,温润着我们的内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