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万锁 | 亭子头红萝卜记

 时光捡漏 2021-11-30


『时光捡漏』您生活的笔记本

文中配图 | 陈书明

“送客亭子头,蜂醉蝶不舞。三阳开国泰,美哉柳林酒。”身为凤翔人,初知亭子头,却来自阅读唐朝礼部侍郎裴行俭送波斯王子回国途经凤翔柳林镇饮酒即兴所赋的诗词。等走出校门,在县城做上酒店生意,并和西凤酒结下渊源,因为来往柳林镇,对亭子头便开始有所了解。

凤翔柳林镇的亭子头村,位于凤翔城西六公里处,原来的凤千公路穿村而过。在我的印象里,凤千公路途经亭子头村时有一个慢拐弯,拐弯的中间,路北生长着一棵有些年头的龙爪槐,常年郁郁葱葱的。像一位身着绿色彩衣的姑娘,卖弄着她那曼妙的身姿,翘首以盼,含情脉脉地目送着大路上来来往往的行人;而龙爪槐的一侧,是一座一丈多高的六角亭,亭子的亭帽很是别致,琉璃瓦、花色檐,六个帽角都分两层,下首各有一个凤凰头,从不同的角度去看,真像几只展翅欲飞的凤凰,古香古色,栩栩如生。我想,亭子头村的村名应该与这座亭子有很大的关联。

我的家乡凤翔古称雍,夏属雍州,商属周地,自春秋时期秦德公迁都于雍,大秦国曾在此鼎盛称霸,二千多年的雄厚历史至今熠熠发光。家乡的三绝之一西凤酒,古称秦酒、柳林酒,始于殷商,盛于盛唐,到今天已是香飘九州,誉满世界。紧邻西凤酒产地柳林古镇的亭子头村以亭子取名,回缩一千三百多年,她或是柳林酒镇的一处前站招牌。楼台亭榭,宏伟轩昂;她又或是柳林酒镇的一处花园驿站。白日里百花齐放,蜂醉蝶舞;商贾云集,驼铃叮当。到夜晚,千家灯火,璀璨灿烂;人们笙箫和鸣,载歌载舞。

想当年,裴公裴行俭有感而发,留下了千古绝唱:“送客亭子头,蜂醉蝶不舞。三阳开国泰,美哉柳林酒!”让天下更多人由此知悉了大雍州有个柳林镇,柳林镇的美酒万里飘香。同时,也让亭子头的名头跟着柳林美酒一起风光无限。

家乡的柳林镇因生产西凤美酒而扬名天下,不产酒的亭子头村因一首赞美柳林美酒的古诗而被世人知晓。殊不知,不愿做人嫁衣的亭子头村人民,铆着一股大秦后人的狠劲,在几十年前,也做出了自己的一份产业,而这份产业,情寄三秦大地的肥沃土地,关系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那就是每家每户饭桌上缺少不了的红萝卜的种植。

红萝卜又称胡萝卜,是野生胡萝卜的变种。根为肉质,一般成长圆锥形,颜色为红色或黄色。红萝卜吃起来脆嫩多汁,芳香甘甜,富含大量胡萝卜素及维生素。因为对人体有护眼、通便、增强免疫力和抗衰老的功效,被世人称为小人参。

也许是柳林镇的水质好,她既能酝酿出晶莹醇香的西凤美酒,也能让柳林镇的土地肥沃生津,种植出的农作物别具一格;又可能是柳林镇的人民勤劳聪慧,立(窖)、破(窖)、顶(窖)、圆(窖)、插(窖)、挑(窖),西凤美酒醇香芬芳,后味无穷;旋、耕、播、务、收,种植的农作物皆为上品。

亭子头的红萝卜色泽红润,表里鲜嫩;品相端正,粗细匀称;清脆香甜,口感上乘。在市场上广受用户欢迎,深得本地和周围县区民众喜欢。一度时期,曾远销西安、广州、上海等地。只是前些年,因为村里劳动力大量外流,亭子头的红萝卜产业渐渐消沉,市场上没了踪影。偶尔见卖,也是挂着羊头卖狗肉,借的亭子头红萝卜的名头。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还是共产党的政策好。2021年,柳林镇政府统一部署,在亭子头村党支部的领导下,亭子头村按照“坚持党建引领,壮大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发展思路和“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开发历史文化,不忘古人恩惠,依托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注册了“裴公亭”红萝卜品牌,流转土地110多亩,用于红萝卜种植。

淅淅沥沥的秋雨送走了晚秋的惆怅,清清冷冷的西北风送来了初冬的迷茫,关中平原上,美丽的家乡秋色还未褪尽,有红扑扑的苹果还在田间树枝上东张西望;有红灯笼一样的柿子也在农人的房前屋后打着秋千,享受着暖暖的冬阳。而在柳林镇亭子头村的田间地头,更是一副喜获丰收的繁忙景象。只见那成片成片的绿缨缨开始发黄,一根根鲜嫩的红萝卜在机械的轰鸣声中被剥离出肥沃的土壤。男的、女的,老的、少的,一位位合作社的社员喜气洋洋,收拢着、清理着,将这一棵棵“小人参”小心翼翼地装袋的装袋,装箱的装箱。路边有过往的行人在论斤争两;地头有开着大货车来的远方客商在装车过磅。今年亭子头村的红萝卜,一定会像柳林镇的西凤美酒一样美名远扬。

我是因为十多年前在家乡凤翔县城做过酒店生意,对家乡柳林镇亭子头的红萝卜情有独钟。离开家乡这么多年,每到初冬收获的季节,我都会想起亭子头的红萝卜来,只是前些年市场上鲜见,总觉得遗憾。前段时间,从朋友圈中看到亭子头的红萝卜种植产业复兴重现,心中不免惦念。正好回家探望父亲母亲,便驱车去了趟亭子头村。

出了凤翔城,西去的凤千公路拓宽成了笔直宽阔的西凤大道。因为改掉了弯道,无形中将柳林古镇和凤翔县城拉近了许多。感觉没走几分钟,就来到了亭子头村的地界。路边合作社售卖红萝卜的摊点已经开张,农运车刚拉来一车装袋的红萝卜,就被在此等候的人们一抢而光。借着社员给我现场装箱的时间,我和一位姓张的副社长攀谈了起来,听他介绍:亭子头村的红萝卜每亩产量可达到3000—4000斤,亩均收入在5000元以上,主要通过客商订单、线下销售、采挖体验等方式出售。下一步他们亭子头村将进一步扩大红萝卜种植规模,配备大型生产机械和红萝卜清洗、包装、加工、储藏等厂房、设备,延长产品销售周期和产业链条,同时申报绿色产品商标,发展电商线上销售模式,做强做优产业品牌,增加村集体和村民收入,走出一条发展特色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的新路子。听了这些话,我不由得为他们超前的思维和勇于开拓的精神暗暗赞叹。这位姓张的副社长听说我要拉他们的红萝卜去西安送朋友,说是我给他们的红萝卜打广告、做宣传,怎么都不愿意收钱,弄得我既尴尬,又感动。

离开亭子头,在回西安的路上,我就想:善良可爱的家乡人民,他们忠厚纯朴,聪慧能干。他们种植红高粱,酿制凤香白酒,让西凤美酒畅销全国,走向世界;他们种植红萝卜,情系千家万户,充实了人民大众的物质生活。而小小红萝卜,可切丝凉拌、可成片煎炒、可分段火炖、可整根水蒸;成末可做面食的底菜,口感细腻、酸香味美;成块可做炒菜的配头,百搭百艳,色味俱全。它既能进普通百姓的厨房,又能入路边街道的餐馆和面庄,也能上那些大型宾馆、高档酒店的餐桌厅堂。就像一位名演员,在不同的剧目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而每次出场,她那红鲜的容貌,一点都不会变样。

晚上回到家中,让爱人拿出一瓶珍藏了二十多年的红标绿瓶西凤酒,凉拌了一盘亭子头红萝卜切的红萝卜丝,品着这些醇香爽口的家乡味道,不由得让人一阵阵陶醉……

美哉大凤翔!美哉柳林镇!美哉亭子头!美哉家乡人!


END
版权归“时光捡漏”所有
作者简介

李万锁,凤翔籍商人,原经营凤翔县东湖大酒店,现居西安。热爱生活,关注家乡。喜欢文学,容仁爱于胸怀,行真情于笔下。


精彩回顾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公众号转载须联系授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