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晚清老照片:有田不慌的老农,行酒令的歌姬,小妾叼着烟杆洗衣服

 凤城磊宇轩 2021-11-30

久远的历史总是让人回望,不用非要越过千年,一百年前的人和物就让人感喟良久。画师再技艺高超,也没有照相机发明后留下的照片真实直观。遴选一组清末老照片,为大家呈现文字记述难以还原的历史细节,与之前热播的清宫剧比较,看看二者之间有多大的差距!

晚清老照片:有田不慌的老农,行酒令的歌姬,小妾叼着烟杆洗衣服

大清最后半个世纪,“康乾盛世”的余光已经远去,带来的是中华民族最为不堪回首的一段历史。闭关锁国,故步自封;鸦片,租界,割地赔款。内忧外患下,起义频发,百姓生存艰难,苟延残喘。在留存下来的黑白照片中,很少见到笑容。脸上的凄苦一览无余,世道艰微,都在生死线上苦苦挣扎。

晚清老照片:有田不慌的老农,行酒令的歌姬,小妾叼着烟杆洗衣服

坐在箩筐里的乞丐,蓬头垢面,衣服支离破碎。他全身的家当就剩一把水壶了。那时候,天灾人祸,很多人背井离乡外出乞讨果腹。甚至有的人成为职业乞丐,专以乞讨为生。

晚清老照片:有田不慌的老农,行酒令的歌姬,小妾叼着烟杆洗衣服

街上的杂耍艺人,在表演吞剑,可谓惊心动魄。其表情就让周围的人替他捏一把汗。当时的艺人都是真才实学,来不得半点马虎,为了生存都是在刀尖上搏命。

晚清老照片:有田不慌的老农,行酒令的歌姬,小妾叼着烟杆洗衣服

独轮车上坐着八名妇女和一个孩子,个个头戴抹额,端庄秀丽。身后的男子叉腰对着镜头,不知是不是她们的丈夫?

晚清老照片:有田不慌的老农,行酒令的歌姬,小妾叼着烟杆洗衣服

在学校练习射箭的八旗后裔,挨个排着练习。他们的祖上个个骁勇善战,所向披靡。可到了清末,这些八旗后裔已经堕落了,成了花花公子。借着祖上的基业,提笼遛鸟,好吃懒做。射箭也只能去学校过把瘾了,百十斤的弓已经拉不起来,顶多也就是花架子,玩玩罢了。

晚清老照片:有田不慌的老农,行酒令的歌姬,小妾叼着烟杆洗衣服

一家三口在给鸦片打叉,看起来像是棉花。当时清廷鼓励种植鸦片,以解决财政危机。肥沃之地都种上了大烟,导致鸦片人人抽得起,也算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了。

晚清老照片:有田不慌的老农,行酒令的歌姬,小妾叼着烟杆洗衣服

南方水田的老农民,抽着一个大烟袋锅子,坐在田间地头,背后是自家的秧苗。所谓自家有田,心里不慌。碰上灾年也能将就过去,在百姓的眼里,身后的洼地就是命根子。

晚清老照片:有田不慌的老农,行酒令的歌姬,小妾叼着烟杆洗衣服

一张夫妻照,也许是第一次照相,两个人都很拘谨,手攥得紧紧的,满手心都是汗。为了这次照相,二人穿上了“压箱底”的衣服,可以看到没有一点折痕。丈夫的长袍和妻子的马面裙,两个人看起来挺般配。能留下一张照片,也是非常不容易的。

晚清老照片:有田不慌的老农,行酒令的歌姬,小妾叼着烟杆洗衣服

满族婆婆和她的儿媳妇,两个人都梳着二把刷,这发型也清宫剧里也常常见到。桌子上放着水烟壶,看衣着所居也是家境殷实的了。

晚清老照片:有田不慌的老农,行酒令的歌姬,小妾叼着烟杆洗衣服

上海的青楼里,三位貌美如花的歌姬在行酒令,颜值高。服饰光鲜,都是立领。有的歌姬只卖艺不卖身,可身在青楼,有时候身不由己,活得并不快乐。在镜头面前,她们也是强展颜欢罢了!

晚清老照片:有田不慌的老农,行酒令的歌姬,小妾叼着烟杆洗衣服

清朝末年就已经有了摆拍照,这张县太爷审案子的照片就是。他戴着墨镜颐指气使,师爷在一旁出谋划策,两旁衙役卓然而立,只有两名犯人跪在地上大气不敢出。满足了西方人猎奇的心态,与真实却有很大出入。

晚清老照片:有田不慌的老农,行酒令的歌姬,小妾叼着烟杆洗衣服

在上海的租界,一位犯人被囚禁在木笼里,洋人站在一旁拍照留念。洋人在租界中握有生杀大权,大清的律令在那里不管用。

晚清老照片:有田不慌的老农,行酒令的歌姬,小妾叼着烟杆洗衣服

小妾在门口洗衣服,嘴里还叼着烟杆,这得瑟样一看就知道被老爷宠爱。可再怎样尊贵,家里劳务活还得她干,门帘边上的正妻眼神当中带着一种冷漠。妻与妾的差距一目了然,正妻养尊处优,地位巩固,小妾扶不了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