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些年,有面膜,无品牌

 新用户9576lp0N 2021-11-30

没有核心竞争力。

面膜品类曾是优秀本土品牌的摇篮,远一点的比如美即,巅峰期年回款曾达到了16.9亿港元;近一点有御泥坊,依托淘宝的流量红利,到2016年的营收也接近10亿;另外还有创立于2014年的一叶子,只用了一年时间就达到了19亿元的零售规模。

一叶子

但近几年,再没有10亿级的面膜品牌出现,甚至连知名度比较高的品牌都很少有,这是为什么?

恶性低价竞争扼杀品牌

从近几年的市场情况分析,面膜市场出现的大规模恶性低价竞争,是其很难再孵化10亿级品牌的重要原因。

在面膜市场,恶性低价竞争可以说是近几年的主旋律。不仅在直播间或拼多多上,出现大量几毛钱一片的面膜,甚至在天猫,品牌们的价格战打得也是如火如荼。

根号C根据11月25日的数据,整理了天猫月销量前20的面贴膜产品后发现,有多达12款产品的单片面膜价格不超过5元,占比达到了60%,其中最低的一款面膜价格才1.9元/片,不及一瓶农夫山泉。

从品牌来看,这12款产品除了JMsolution水库面膜是属于韩国品牌,其余全部是本土品牌。这其中既有专业面膜品牌,也有本土护肤品牌,另外也有新锐护肤品牌。

有人可能要说2块钱的农夫山泉可以造就中国首富,那1.9元/片的面膜利润是不是也不低呢?

从中国最大面膜代工厂诺斯贝尔公布的财报获知,2020下半年其面膜系列产品的出厂均价是1.27元/片。如果是按照1.9元/片的零售价计算,产品的定倍率只有1.5,这在化妆品行业属于很低的了。在这种情况下,品牌根本没有多少利润投入到品牌建设,除非有资本的加持。

但资本是逐利的,面对存在普遍恶性价格竞争、且目前规模不算很大的面膜市场,他们也会三思。所以这几年很少有面膜品牌能够拿到融资。

低价的背后是产品没有核心竞争力

在贝豪集团CEO梁宏丽看来:“造成面膜市场恶性低价竞争的最重要因素是,面膜企业普遍没有核心竞争力,产品比较平淡,没有研发,没有创新。”

而产品研发的一个核心指标则是发明专利的数量和质量。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数据,根号C整理了2015年1月至2021年11月诺斯贝尔在面膜领域的相关发明专利,发现在2017年以前,相关的专利申请很少,其中2016年有4个,而2015年仅有2个。另外在2015年之前,则未发现诺斯贝尔有关于面膜的专利申请记录。

从专利的类型来看,在总共60个发明专利中,有19个是和生产相关的,占比接近三分之一。尤其是在今年,诺斯贝尔一口气申请了7个面膜生产的相关专利,涵盖了上料、封口、检测等各个生产环节,而其他专利则仅有一个。

在面膜产品研发上,诺斯贝尔近几年的一个侧重点在膜布上,共有16个发明专利是围绕膜布展开的,包括了石墨烯、艾草纤维等创新材料的应用;另一个是在面膜形态上的创新,诺斯贝尔共申请了5款泥膜的专利,且均在2017年,另外还在2020年申请了一款冻干面膜的专利;除此之外,还有6个包装的发明专利,包括口袋面膜、泡罩面膜等创新包装形式;真正涉及到精华液的专利只有10个,而且大多是诸如“一种修复蓝光损伤的面膜精华液”、“一种针对敏感皮肤的舒缓修复面膜”这类的配方专利。

其实不光是诺斯贝尔,近几年大多数面膜企业的创新也主要是围绕着膜布、形态、包装来展开。这三个方面的创新,在营销和消费者好奇心的推动下,可能会在短期内创造爆款,但没办法真正占据消费者心智,并且很容易被模仿,因此很难成为核心竞争力。

在这种情况下,面膜企业间的竞争很容易演化成比拼价格的“白刃战”,而价格战会压缩利润,让面膜企业没办法在产品研发上进行大的投入,从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高端面膜会是出路吗?

为了打破这种价格战的恶性循环,一些面膜品牌开始推出高端面膜。比如薇诺娜在2020年9月份推出的薇诺娜舒缓修护冻干面膜,目前在天猫的价格是28元/片;而美即在今年8月推出了定价30元/片的“美即毛孔桑拿舱”面膜。不过这两款产品目前在天猫的月销量只有1000+,销量不算太好。

薇诺娜

当然在天猫也有销量好、而且卖得贵的面膜,主要以敷尔佳、可复美、芙清、绽妍等以往主打械字号面膜的品牌为代表。比如敷尔佳有两款产品能够进入天猫面贴膜月销量TOP20的位置,而且价格都是19.9元/片,在所有的20款产品中排第二,仅次于欧莱雅的安瓶面膜。

可复美

另外可复美、芙清、绽妍等品牌推出的医用敷料产品,虽然根据相关法规不能归类于面贴膜,但在天猫搜索“面膜”关键词依然会显示相关产品,而且销量很好。比如绽妍的一款皮肤修护敷料,在天猫售价高达55元/片,但月销量依然能达到10万+;可复美的一款液体敷料,价格是30元/片,月销量也达到了9万+;另外售价29.6元/片的芙清医用敷料,月销量同样达到了6万+。

在线下渠道,同样有卖得很好的高端面膜。据知情人士透露,目前在妍丽化妆品店有一款科丽蔓大水杯面膜卖得非常好,巅峰期一个单品能卖10多万盒,一度让科丽蔓成为妍丽连锁系统内销量领先的面膜品牌。而科丽蔓大水杯面膜的零售价是40元/片。在广州尊伊化妆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来成看来,相比于线上,线下的渠道商更需要体验感好、且有一定利润空间的高端面膜。

由此可见,面膜的消费群体并不只关注价格,他们对于高端面膜产品的需求同样很旺盛。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所谓高端面膜并不是仅仅把价格提高,而是需要以研发做支撑,真正做到高功效、好体验。只有这样,面膜品类才有可能再次诞生品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