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国藩:男人欲成大器,能力不是唯一,人生低谷时,牢记2个字

 江山携手 2021-11-30

几乎每个成功的人,都不是依靠运气而活着,更不会试图依靠运气来建立事业。可是非常有趣的是,很多人依然对运气这个事深信不疑,他们是错误地将机会当作了运气,没有机会也就没有了运气。

事实上,无论是否有运气,无论资质平庸还是聪颖,或是家境贫寒还是富有,都不是一个人前途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被誉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的曾国藩,他的一生经历坎坷,却能徐图自强,隐忍自立,取得了颇多成就。他学问文章兼收并蓄,留给世人许多忠告,他认为男人欲成大器,能力不是唯一,人生低谷时,牢记2个字,早日成为富人。

这两个字就是“勤”与“懒”。曾国藩认为勤是生动之气、懒是衰退之气,一个人如果贪图安逸,说明此人没有远大的理想,或没有为实现理想而努力的意志。

一、勤

曾国藩认为,“千古之圣贤豪杰,即奸雄欲有立于世者,不外一勤字。”

在曾国藩的传世作品中,家书的影响最大,其中包括了修身、处世、齐家、治国等多方面的智慧,但核心的是一个“勤”字。

孔子反对“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人生态度,孟子也将四体不勤之人视为不孝之辈。在历代家训中,也有一个共同的重要内容,这便是“勤训”。

曾国藩少年时候,目标远大,立志要做圣人,他给自己订立规矩,为“勤”字写了四句注脚:“手眼俱到,心力交瘁,困知勉行,夜以继日。”这四句话也是他一生勤奋的真实写照。每当有懒惰情绪时,他就会深刻反省,并且痛加改过,并在日记中写下自己的自责。

他认为,治学方面必须首先做到“勤”,除“勤”之外别无他途,勤奋方能有恒,才能点点滴滴地坚持不懈。他勤奋读书的习惯即使在从军之后仍旧没有改变,并经常教导部下将士说:“'勤’字之义,在于平日勤加训练,勤于治事,稍有余暇,则读书不辍。”

勤劳的人做起事来从不懈怠、兢兢业业。天道酬勤,奇迹常常是降临在勤奋努力者身上。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人生要义应该以勤为本,以勤补拙,以勤促成。

在这个世界当中,永远没有世袭穷、世袭富的说法,也永远没有世袭胜、世袭败的说法,所存在的只有我奋斗我成功的真理。

当你处在人生低谷时,应该坚定不移地深信着,我们的命运是由我们的行动决定的,而并不是我们的出身,只要足够的勤奋,总有一天走出人生低谷。而一切困难和挫折也会在你奋斗的过程中,被迎刃而解。

如果你是出身豪门,却不懂勤俭持家,纵有家财万贯,也会坐吃山空。

二、懒

曾国藩说:“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懒’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他认为,“人败离不开一个'懒’字”。

曾国藩认识到,懒惰乃人生之大敌。他的一生可谓戒惰如仇,在给几位弟弟的家书中,他这样写道:“惟兄弟俱懒,我以有事而懒,六弟无事而亦懒,是我不甚满意处。若三人俱勤,则气象更兴旺矣。”一家人都勤勤恳恳,日子会越过越好。

他经常劝导家人要戒除惰性,勤奋读书,并且不要脱离劳动。他的弟弟、子侄们谨记他的教诲,平时在读书之余,也经常拾粪、下田,保持了耕读之家的优良传统。

曾国藩认为,勤是可以慢慢养成的,并且要一直坚持下去。他的一生贯彻着一个“勤”字,在晚年几乎双目失明时,仍手不辍书;在已经成就大事后,仍期望自己成为“立言之人”,并为此而努力不懈。

三、结语

业精于勤荒于嬉。一个人一旦变得懒散,就算有能力去做一件事情,也不愿动手去做,从而白白浪费了机会;就算有时间去完成一件事,也会因为懒散而把时间白白浪费了。

一个人懒很容易,因为四肢不勤即为懒、坐着不动即为懒。一懒百病生,要想不被惰气吞噬,就要马上行动起来。

有人说,立业不读曾国藩,阅尽诗书也枉然 。

曾国藩为官30年,蕴藏着无人能及的管理、识人、处世、治家、求学、修身、为官、教子智慧。

蒋介石则将其奉为楷模,不仅自身学习研究,还叮嘱儿子蒋经国将《曾国藩全集》奉为人生宝典。

?曾国藩用实践证明了:一个资质平庸的人,如果真诚地投入自我完善,也可以成为超凡脱俗的圣贤豪雄。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

曾国藩一生的诸多思想至今仍有着现实意义。细读《曾国藩全集》,才能领略其中精深的哲理。(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