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正德年间,常州府无锡县有一个兰心蕙质的女子。 女子姓徐名慧娘是兴乐村人士,她的父亲叫徐广林,号称“杏林妙手”。故此,慧娘从小跟着父亲学习医术略有小成。 村里只有二十户村民,大多数村民是近十几年间迁移来此落户的,村里唯有徐、贺两家世代在此耕种。 徐家自然是医员徐广林,贺家便是木匠贺诚,本该有了这层关系,两家应当是更加亲近才对,可是不知何故,徐贺两家老死不相往来。 贺诚有一个儿子叫贺涵,长得丰神俊朗,并且聪明非凡。熟读经史子集,二十岁中举,眼看就要做添花郎,他却说不考了! 只因贺木匠没有答应贺涵的婚事。 原来贺涵从小就喜欢心善的徐慧娘,只是碍于两家的关系,把爱慕深埋心中。 他本以为借着举人的身份,向贺木匠提出迎娶徐慧娘,可以水到渠成。可是,贺木匠竟然以断绝父子关系为要挟,不允许这门亲事。 贺涵从小便没了母亲,贺木匠既当爹又当娘含辛茹苦把儿子养大,贺涵为人孝顺,见父亲态度坚决只好熄了这念想。 痛苦之下,贺涵将自己反锁在房间里,三天三夜不吃不喝。 贺木匠好说歹说儿子就是不肯出来,被逼无奈他只好到徐家求慧娘帮忙劝一劝。 慧娘闻言心里也难受,她当然能感受到贺涵的爱慕,只因女子素来矜持,她佯装不知道罢了。 这一天,傍晚,慧娘来到贺家小院,她敲响了贺涵的房门,只是屋里没人应答,她试着推门而入,轻而易举便打开了门,此刻屋里幽暗一片。 稍许,她适应了屋里的光线,只见房内空无一人,桌上留下一封书信。 信中寥寥数字皆是痛苦之意,他对红尘已然死心,愿寄情山水云游四海去了。 贺木匠拿到信之后后悔莫及,嘴里不断说道:“儿啊,你不要怨爹,这都是祖上定下的规矩。” 慧娘心中亦是悲凄,她默然离开了贺家小院,心中也生出了离开山村的去意。 她忽然看见一辆华丽的马车停在门外,待她走进院内,只见父亲和一个中年富态的人把酒言欢。 徐广林见女儿回来,立刻让她给中年人行礼,慧娘不敢怠慢,行了万福礼。 这中年人乃是徐广林的师弟,姓张名不群,他在县城开了一间很大的医馆,这次来的目的就是想请徐广林出山当坐馆医员。 但是遭到徐广林的拒绝,他说道:“师弟,我醉心研究药草,不愿意被俗物缠身,让你失望了。” 张不群苦着脸说道:“师兄,你就当帮帮我,待我寻到合适的坐馆医员,你继续研究药草便是,统共不过几个月时间,不会耽误您的。” 慧娘知道父亲决定的事情不会轻易改变,她心中了有了一个想法。 慧娘突然开口说道:“师叔,我替家父去可好?” “这。。。”张不群有些迟疑 ,徐广林笑着说道:“师弟有所不知,慧娘得我真传,已经独自问诊五年了,如今方圆百里的村民都称呼她为女神医。” 张不群非常惊讶,但是转念一想,师兄医术精湛,能教出一个好徒弟轻而易举,心中也就了然。 于是,他双手抱拳向徐广林郑重说道:“恳请师兄让侄女随我进城,我一定会如亲女儿般照顾她。” 最终,徐广林念在同门情谊,答应了张不群的请求,让慧娘随他进城。 1、女子进城行医,心善救下老叟翌日,慧娘坐着马车离开了山村,不知过了多久,一座城池映入眼帘。 军卒查阅路引无误后,便放了马车进城。马蹄踏在青石板上,发出“哒哒哒”的声音,城中繁华,但是井然有序。 不一会儿,马车就停在一个药铺门口。很快就有机灵的学徒搬着马凳过来。 须臾,张不群带着慧娘进了铺子。慧娘四处张望,只见学徒和医员都在各司其职,并没有因为张不群的出现就停下手中的活计。 张不群拍了拍手,让众人把活计停下,对众人介绍了慧娘,并说了一些勉励的话,众人起身见礼道贺。 随后,两人又登上马车回张府,慧娘的父亲是张不群的师兄,他自然要好生照顾侄女。 马车行驶到张家门口,管家已经在门口等候多时,药铺的跑腿小厮已经把张不群回来的消息提前传了过来。 张不群吩咐管家,慧娘在张家的吃穿用度都必须和少爷、小姐一样,绝对不可以慢待。 很快一个叫墨竹的丫鬟来到慧娘跟前,她带着慧娘来到一处篱笆围成的院子,这是张不群招待贵客而建的,慧娘心中明白,这是沾了父亲的光,不然区区一个医员享受不到这种待遇。 翌日,慧娘来到药铺坐馆,因其是女子,是以在桌案前放置了一个屏风,以免陌生男子见到其容貌。 慧娘初来乍到,桌案前空无一人,她显得有些无聊,只能看书打发时间。接下来的几天,依旧如此。 这个时候就有人嘲笑慧娘只是个充当门面的花瓶,华而不实的做做样子罢了。慧娘只当没有听见,每天风雨无阻,准时来医馆。 这一天,她像往常一样步行去医馆,行至一半,就看见前面乱哄哄的,众人聚在一块围观。 慧娘出于好奇大步流星也凑上前去,只见地上躺着一个衣衫褴褛的老叟,他面色苍白,眼口禁闭,身子不停地打摆子。 众人只是站在一旁评头论足,却没有一个人站出来施以援手。 医者父母心,慧娘于心不忍,她从人群里挤了出来,蹲在地上先给老叟把脉。 旁人善意提醒道:“姑娘,你别做傻事,万一遇到讹钱可就麻烦了。” 街道上有一些花子为了讹人钱财,故意摔倒博人同情。如果好心人上前帮扶,就会被讹诈。久而久之,众人看到有人晕倒,大老远就绕道走,深怕沾染到晦气一样。 慧娘闻言抱以微笑,她简单查看了一下阿婆的瞳孔,然后从身上拿出银针,在阿婆身上施针,片刻过后,阿婆喉咙突然涌动,吐出了哽咽之物。 一阵剧烈咳嗽过后,老者苏醒过来了。原来,他已经几天没有乞到食物,不久前遇到好心人施舍他一个包子,结果吃得太急,堵住了气道,这才晕倒。 老叟得知是眼前女子救了他,心中非常感恩,跪在地上连连磕头道谢。 慧娘将老人搀扶起来,她说道:“举手之劳不足挂齿。”说完之后,又拿出一些铜板给老者,叮嘱他去买一些粥喝。 众人在旁看到这一幕都说慧娘是个好人,得知她是医馆的医员后,众人又称赞她为女神医。 刚才慧娘施针的手法精准,毫不犹豫,足见其医术功底。这件事一传十,十传百,慕名来找慧娘的人络绎不绝。 是以,她的桌案前开始排起了上长队。张不群为此特意在慧娘身边安排了三个学徒,负责记录誊写医案、抓药、维持秩序。 就这样,无锡县女神医的外号人尽皆知慕名而来的达官贵人也多了起来,尤其是官员命妇,高门贵族的女子都指名点姓找她治病。 虽然高门大族给的赏金多,但是慧娘从没有忘记医者仁心,她雷打不动一个月里有半个月不接外诊,只在医馆替普通百姓看病。 2、知府亲自登门提亲,女子断然拒绝这一天,知府管家叩响了张家大门,管家带着两口大箱子来上门提亲,知府家的公子看上了慧娘,想娶她为妻。 张不群不敢拿主意,说此事要和慧娘的父亲商议后再给答复。管家不悦道:“区区一介民女,在知府面前摆谱?好大的胆子。” 张不群见管家生气,连忙赔不是,又奉上十两银子,让他帮忙在知府面前美言,请他宽限几日时间。 管事看着银子眉开眼笑地走了,离开时,他拍着身子打保票一定帮张不群美言几句。 可是,知府知道张家的答复后,觉得掉了面子,一怒之下砸了茶碗。 管事见风使舵,此时哪里敢美言?反而添油加醋说了张不群的坏话。 此时,知府的儿子来到大堂,听见二人对话后,心中扎了一根刺,他失魂落魄跌坐在椅子上。 知府的儿子姓杨名德昌,字符江。如今二十三岁,去岁中了秀才,加上又是知府家的公子,自视高人一等,不把寻常人放在眼里。 他偶然得知县城出了一个女神医,出于好奇就偷偷来到医馆,见到慧娘后,他一见钟情,朝思暮想辗转反侧。他费力说动父亲派人去提亲,没曾想碰到一枚软钉子。 杨知府非常宠溺儿子,见其面露忧色,他说道:“德昌别难过,为父明日亲自去给你提亲。” 翌日,杨知府轻车简从来到张家,他直言说明来意,张不群心中发苦。 慧娘回来以后,他便把此事说与其听,慧娘闻言惊愕,很快恢复平静,她柔声说道:“不瞒师叔,我已有心上人,请您替我辞了知府的好意。” 张不群思忖道:我的好侄女,哪里那么容易推辞,抄家的知府,灭门的县令。 他从思绪中回到现实,然后说道:“回禀知府大人,慧娘已经心有所属,这门亲事还是算了吧。” “咦?我怎么听说徐家小姐从不与外男接触,她哪里来的心上人?怕是你有心欺骗本官。”杨知府不悦道。 “大人,师叔没有骗您,小女子心中已有心上人,他叫贺涵,亦是有举人身份。”慧娘从门外走进来说道。 她知道知府碍于贺涵的举人身份不会纠缠张家,只会怨恨她。 果然,杨知府闻言冷漠地看了一眼慧娘,然后拂袖而去。 张不群焦急道:“你这样得罪了知府,今后还怎么在县城生活?” “师叔,我已经打算向您辞行。”慧娘低着头说道,“什么?你要走!”张不群惊愕道。 如今这个局面,慧娘留在此地危险,倒不如离开才能安全。 张不群想通之后,让账房拿来二百两银子,让她当做盘缠,又吩咐管家找来靠谱的车夫送慧娘回村。 免得夜长梦多,张不群让慧娘现在就走。车夫是个老把式,赶车技术很稳当,慧娘坐在车里没有感觉一丝颠簸。 3、破庙意外救下大黄狗,阿婆出言提醒见端倪马车出城后,上了驿道,不一会儿,刮起了大风,飞沙走石让车夫看不清道路。 车夫把马车驶离驿道,停靠在路旁,这里有一片林子,在不远处还有一座残垣断壁的山神庙。 车夫建议,先进庙里躲避这一阵怪风。于是二人一路小跑进了庙里。 说是山神庙,其实已经看不出任何痕迹,由于年代久远神龛已经不复存在,只在墙上留下一些精美的壁画。 车夫说几十年前,这里附近还有村落,村民靠山吃山,就建了一个山神庙祈求风调雨顺,出入平安。 后来,村里的人逐渐搬走,山神庙也就荒废了,如今只留下半间没有倒塌的正殿。 慧娘被墙上残存的壁画吸引了,上面画着一位身穿圆领团衣的阿婆,她神相慈爱,身后跟着一只大黄狗,游走在山林之间,后面跟着一群欢天喜地的百姓。 就在这时,大门口突然溜进来一只骨瘦如柴的黄狗,对着二人就是龇牙咧嘴的狂吠。 车夫怕它会伤害慧娘,拿起地上的棍子作势要打它,被慧娘拦下。 慧娘说道:“咱们也许是抢了这只大黄狗栖身的地方,不如放它进来躲避怪风。” “不妥,这大黄狗看似弱小,其实很凶狠,我怕它伤了小姐。”车夫担忧道。 慧娘摇了摇头头,示意车夫放下棍子,她半蹲在地上,对着大黄狗招手道:“你别怕,大胆进来。” 大黄狗似乎感觉到了慧娘的善意,它歪着头看了二人一眼,然后它选择朝慧娘方向走去。只见大黄狗摇晃着尾巴走到慧娘的裙摆处,用头蹭了蹭表示信任。 慧娘闻到了恶臭,怕是这大黄狗许久没有洗澡身上发出的异味。 她并没有嫌弃,欢喜的揉了揉大黄狗的毛发,这大黄狗也乖巧的躺在地上。 就在这时,慧娘看见大黄狗后腿上有个疮口,估计是和动物争斗留下的,一直没有好利索,如今已经化脓。 慧娘立刻给大黄狗清理伤口,然后从包里拿出一瓶金疮药,毫不吝啬的倒在伤口上。 车夫在一旁忍不住心疼说道:“这金疮药比黄金都贵,您竟然愿意用来救治一只流浪狗。” “金疮药是用来救命的,没了可以再调配,可是一条鲜活的生命没有了,拥有再贵的金疮药又有何用呢?”慧娘笑着说道。 大黄狗朝着车夫狂吠了几声,似乎在赞同慧娘的说法。 这阵大风来的快,去的也快。不一会儿,天幕变得晴空万里。 慧娘从车里拿来了一些干粮留在庙里给大黄狗当食物。 大黄狗没有吃食物而是跟着慧娘离开了山神庙,与其说是跟着,倒不如说是送别。 大黄狗在竹林边缘就停了下来,它目送慧娘离去,然后依依不舍的进了林子消失不见了。 傍晚前,慧娘就到了家,她谢过车夫,欢天喜地的跑进院子,本想给父亲一个惊喜,谁曾想屋内一片黑暗。 她从柜子上拿了一个火折子,点燃了屋子里油灯,屋里离开亮了起来。 就在这时,院门被人打开,贺木匠走了进来,他看到慧娘之后非常惊愕。 “贺叔,你怎么来了?”慧娘疑惑问道,“您知道我爹去哪里了吗?” 贺木匠手里提着一个食盒,他叹息一声,推开徐广林的屋子,慧娘跟着进去了屋子,一股腥臭味扑鼻而来,差点让慧娘吐了出来。 只见床上躺着一个枯瘦如柴的老者,面容有几分像徐广林。 慧娘刚想走上去,就被贺木匠拦下,他说道:“别上前,你爹得了癔症。癫狂起来会伤人性命。” 慧娘失声痛哭道:“怎么会这样?” “你爹在医书中看到了几味药,不知其效果,就亲自尝试,吃下之后就成了这样。”贺木匠解释道。 “不行,我要替爹爹把脉。”慧娘擦干眼泪说道,但是贺木匠依旧拦着她,然后从怀里拿出一个药方。 “这是你爹在清醒的时候留下的药方,我去了药铺抓药,可是有几味药,铺子里没有,只能上山采药,是以拖到现在。” 慧娘赶紧拿过药方,又从买回来的药材种甄别,发现少了一味牯岭藜芦。 她决定天一亮就上山采药。 翌日,慧娘背着竹篓,拿着药锄,从一条羊肠小道进山,草药喜欢生长在山林荫湿处,是以慧娘沿着陡峭的山路往老林子里走去。 不知过了多久,终于在一处山坡下发现了藜芦,为了保证药性,她小心翼翼拿出药锄,将藜芦的枝叶连同根茎一起挖了出来放进竹篓里。 找到草药之后,慧娘转身下山。就在这时,一道黑影游走在林子间,直扑慧娘, 不一会儿,一只大黄狗出现在慧娘面前。慧娘看到它后退上的绷带,突然想起昨日在山神庙救治的大黄狗。 她惊愕道:“你怎么会来这里呀。” 只见大黄狗越过慧娘,直接扑翻了背篓,背篓里的草药全部散落在地上。 慧娘怒道:“你不许胡闹。”黄狗被慧娘骂后,它对着竹篓一阵狂吠,不时的用爪子去扒拉着竹篓,就是不让慧娘捡草药。 “你到底想做什么!”慧娘是真的被惹恼了,如今父亲重病,这只黄狗还在捣乱,她觉得好委屈哭的梨花带雨。 “不得无礼,快退下!”一道柔棉的声音在慧娘身后响起。 慧娘回头望去,只见一位白发苍苍的阿婆,拄着拐杖站在身后。 阿婆两鬓斑白,她一脸的慈祥,笑起来时,眼里藏着满满的爱意,让人如沐春风。 她上前走了两步,弯下腰用帕子替慧娘擦去脸上的泪水,然后笑着说道:“这天底下怎么会有那么善良的好孩子呢,这孩子偏偏哭成了大花猫。 ” 大黄狗受到训斥后,乖乖的站在一旁,歪着脑袋看向二人。 慧娘说道:“多谢阿婆,不然这些草药就毁了,但是您别惩罚大黄狗,它兴许是遇到了好玩的事,做出了无心之举。” 阿婆笑了笑,同时又摇了摇头,然后说道:“你误会了,它是故意撞翻竹篓,就是为了弄坏草药。” “咦,这是为何呀?”慧娘不解问道。 “小丫头,你家中躺在病榻上的不是你爹。”阿婆郑重说道。 慧娘辩解说道:“阿婆你才误会了,我亲眼见父亲躺在床上,怎么可能不是我爹?” ![]() 阿婆指着药材说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你把药方拿出来,再仔细看一下,就明白了。” 慧娘闻言拿出药方,仔细核对药材名字,忽然两味药的名字映入眼帘, “藜芦和沙参,怎么会出现在药方里?”慧娘心中惊愕。 在古代中医里有配伍禁忌十八反,这味药不可以放在一起使用,容易引起不适。 慧娘思忖道:“这种常识有“杏林妙手”称号的父亲,绝对不会犯。” 她又联想到从回家到如今,似乎真的没有见过父亲!昨天夜里,屋内光线不好,又被贺木匠拦在十几步之外,只是看了一个大概。 这样想来太多蹊跷! 慧娘想明白之后,她猛地发现周围已经空无一人,阿婆和大黄狗已经悄然离开。 此时,山中刮起了凉风,太阳快要下山了,慧娘不敢耽搁,收拾起东西立刻离开。 4、真相大白后,好人有好报,恶人有恶报在回家的路上,她已经想好了对策。 傍晚前,慧娘回到了家里,她没有去煎药而径直去了父亲的房间。 只见大门紧锁,慧娘找来斧子就要砸门。“徐侄女快住手!”,贺木匠匆匆赶来。 他拍着大腿说道:“万万使不得呀,你把门砸坏了,得了癔症的徐老哥跑出来怎么办?” 贺木匠上前去夺斧子,只见慧娘侧身躲过,她厉声道:“你别过来,我只想确认一下里面的人到底谁?” 贺木匠一个箭步上去,张开双手拦在门前,他大声道:“你要砸门就先杀了我。” 就在两人僵持的时候,院子里走进来一个背着包袱的年轻人,他惊讶道:“你们在做什么?” ![]() 二人闻言望去,贺木匠疯了一样的跑过去,一把抱住贺涵大哭起来,然后说道:“儿啊,他们把你放了吗?” 贺涵问道:“爹,你在说什么呀?”慧娘丢下斧子,木然走到贺涵面前,她伸手指着贺木匠说道:“你对我爹做了什么?” 贺木匠这才把真相娓娓道来了,原来慧娘回来之前,知府的衙役突然找到贺木匠,他们说贺涵犯了罪秋后要问斩,想要救他,贺木匠必须答应做一件事,就是配合衙役演一出戏。 衙役把徐广林抓走,然后从墓地里扒拉了一具中毒的遗骸。贺木匠擅长雕刻,让他用木板雕了一张徐广林的脸,然后覆在遗骸脸上冒充徐广林。 命令贺木匠拿着一张错误的方子教唆慧娘去采药,然后煎药给假冒的徐广林喝。 喝完药之后,让贺木匠去县衙告发慧娘毒害亲生父亲。这时候,杨知府出面要挟慧娘,只要答应嫁入杨家就会设法救她。 慧娘闻言大怒:“太无耻了。”贺木匠哭着说道:“我也是被逼着没办法,他们拿贺涵做要挟。” “这件事交给我,我让杨知府知道什么叫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贺涵怒火中烧,先是父亲被人要挟,而后心爱的女子被人觊觎,孰不可忍。 贺涵对着父亲说道:“爹,你还反对我和慧娘的婚事吗?” “那是老一辈定下的规矩,如今儿孙自有儿孙福,我不反对了。”贺木匠大手一挥说道。 原来,贺家传下一个规矩,徐贺两家不许通婚,这是因为两家之间有些误会。 两家祖上都是好友,两人同时看上一个漂亮姑娘,结果漂亮姑娘嫁给姓徐的。姓贺的认为姓徐的有夺妻之恨,便在家中留下遗训贺家不娶徐家媳妇。 但是,心爱女子病故后,徐贺两家在坟茔旁共修了一座庙,后来这庙成了山神庙。 只是年代久远,后代子孙不知道这庙的来历罢了。 贺涵的师兄姓陈,他是南直隶的巡按御史。贺涵罗列了这些年杨知府贪赃枉法的证据,尽数交给了师兄。 陈御史暗中调查,掌握实质证据后,将杨知府查办,在铁证如山的面前,杨知府对罪行供认不讳,他说出藏匿徐广林的位置,慧娘这才一家团聚。 ![]() 最终,杨知府被判革职,家产抄没,流放到关外做苦役。 其子杨德昌沾沾自喜的秀才身份也是花钱买的,最后被夺了功名,只能在街头替人写书信糊口为生。 不久之后,贺涵参加会试,喜得添花郎,衣锦还乡娶了慧娘为妻。 新婚之夜,慧娘坐在梳妆台前,突然问贺涵道:“相公,当日你为何突然回来了?” 贺涵大有深意说道:“我做了一个梦,梦到一个阿婆,身旁跟着一只大黄狗。她对我说你有危险,我这才马不停蹄赶回来。” 此时,慧娘看着镜中的影子,突然发现阿婆和自己长得很像。 写在最后: 诸位,慧娘在你们心中是个怎样的女子呢?不知可否担起“兰心蕙质”这四个字呢? 离开村子前,她的生活很简单,无忧无虑活在父亲的羽翼之下,平时埋头学习医术,哪怕心上人黯然离去,她也只能装成漠不关心。 离开村子后,因她的这份善良,对路边的花子施以援手,得到众人的信赖,从而桌案前找她看病的人排起了长队。 后来,智斗杨知府,没有碍于权势就低头顺从。这是心智的脱变,从一个女孩成长为女子,她开始说“不”。 回到村子后,她差点中了杨知府的圈套,好在遇上了阿婆,在她的提醒之下,发现端倪,从而从困局中逃了出来。 至于,末尾慧娘说与阿婆长得相似,那么阿婆到底是谁?其实,这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慧娘用善良的行为,诠释了什么叫好人有好报,杨知府因为恶行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因此,我们应当常怀敬畏之心,谨言慎行,积德行善,方能享受福报。 |
|
来自: 老大姐嗨 > 《收藏的民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