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敦煌莫高窟,真实与虚拟的旅游(叶平)

 叶老师YP 2021-11-30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甘肃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与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中国四大石窟。但莫高窟可以称为四大石窟之首,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莫高窟始建于前秦宣昭帝苻坚时期,后历经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国、西夏、元朝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宝库。
早在2007年夏,我们沿着“丝绸之路”从甘肃走到新疆,其中一个重要的游览地就是敦煌莫高窟。
在这个重要的佛教文物胜地,我们终于看到了期盼已久的“飞天”,看到了“反弹琵琶”,看到了那可恶的王道士盗卖国宝的藏经洞。
然而,与其他三大石窟不一样,为了保护莫高窟(因为这里的文物更容易被空气腐蚀),景区在洞穴前面统一加修了坚固而整齐的水泥护墙(下方照片的牌坊后面方方正正的洞穴),安装了厚重的防盗门,不仅完全掩盖了莫高窟的原貌,而且就像是把菩萨和壁画都安排住进了“星级宾馆”,每个菩萨都有自己的房间号××窟。
游客需要列队,由景区导游员带领参观,用钥匙逐一打开每一间窟门并随手关闭。洞内不许开灯,只能用手电筒的弱光照明,每位游客也只准许观看10个洞窟,绝对禁止拍摄。为了降低对壁画的伤害,每位游客在一个洞窟内停留的时间,大约只有8分钟。所以,我们在真实的莫高窟游览中,没有留下窟内造像和壁画的任何照片,只好用外景地照片和网上下载的若干图片充当记录。

莫高窟真实游

莫高窟开凿于敦煌城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东麓的崖壁上,前临宕泉,东向祁连山支脉三危山。南北全长1680米。
首先进入的,是莫高窟的标志性建筑——九层楼。九层楼因其共九层而得名。它原为四层,晚唐年间建成五层,宋初重修。现在的九层楼建造于1935年,攒尖高耸,檐牙错落,铁马叮咚。从洞窟的形制上讲,九层楼内部为初唐第96窟,称为“大像窟”,即在主室正壁塑一尊泥塑大像的石窟。
九层楼内正中即敦煌的“北大像”——弥勒佛坐像,高约35.6米,由石胎泥塑彩绘而成,是敦煌第一大佛,也是中国国内仅次于乐山大佛和荣县大佛的第三大坐佛。
此外,塑有“南大像”的盛唐第130窟等也是大像窟。
敦煌莫高窟的石窟造像主要是泥塑,因均施彩绘,故称彩塑,颜料取之于天然矿石,色泽艳丽,颜色长久不变。彩塑是洞窟的主体,一般位于正厅中间,主要塑佛像或菩萨像,四壁和顶上才是壁画,早期的洞窟,壁画只是作为装饰和陪衬出现,但是,恰恰是莫高窟的壁画达到了古代佛教艺术的巅峰。
让我们依次“进入”若干个洞窟内部,用下载的图像解释这些窟室的形制,以及内部佛像和菩萨造像。
莫高窟现存735个洞窟,洞窟除大像窟之外,还有其他形制的石窟。
第254、248、428窟皆为“中心塔柱窟”,因窟中心有方形柱而得名。方柱四面开龛,也有的洞窟是一面或三面开龛的。
进入到西魏第249窟,北周第296窟,隋代第420窟,初唐第220窟,盛唐第328、45窟及中晚唐第159、156窟等洞窟。
这些洞窟皆为“覆斗顶形窟”,窟形平面呈方形。这种形制受汉墓形式的影响,窟内多在西壁开凿一个佛龛,也有少数洞窟是南、西、北三壁各开凿一个佛龛或没有佛龛。
进入到晚唐第85、196窟,五代第98、146窟,元代第61窟等,这些均为“殿堂窟”,多为大型洞窟。
殿堂窟有中心佛坛,坛上塑有佛像,坛前有阶陛,坛后部有背屏与窟顶相接,也有个别洞窟无背屏。信徒可围绕佛坛右旋环通,礼佛观像。
进入中唐第158窟、盛唐第148窟等洞窟。
这些洞窟是“涅槃窟”。洞窟有券顶,西壁有横贯全窟的佛床,佛床上塑有佛陀的涅槃像。
进入这些洞窟(或其他洞窟)近距离参观佛像。
佛像包括释迦、弥勒、药师、阿弥陀以及三世佛、七世佛;菩萨像,包括观音、文殊、普贤及供养菩萨等。
弟子像则包括迦叶、阿难;尊神像包括天王、力士、罗汉等;另外还有一些鬼神、神兽等动物塑像。
莫高窟的千手观音像。遗憾的是,对于莫高窟内部数量最多、规模最大、艺术技巧最精湛、内容最丰富的壁画,我们的“真实游”却没能够给予记录。
莫高窟的壁画在参观洞窟时,我们曾打着手电筒隐隐约约地观看过一部分。为了保留观看的记忆,在那年写作的游记里,曾在网上下载过这幅“反弹琵琶”的“飞天”壁画佳作。反弹琵琶图出于莫高窟唐112窟《伎乐图》,表现伎乐天伴随着仙乐翩翩起舞,举足旋身,使出了'反弹琵琶'绝技时的霎那间动势。

莫高窟虚拟游

莫高窟的虚拟游,指的是2021年9月-12月,“千年丝路·梦幻长江——敦煌壁画艺术精品公益巡展”在武汉市园博园的长江文明馆展出。我们心驰神往,听到信息后,即匆匆赶去参观。
武汉市园博园长江文明馆,现代化的圆柱大厅雄伟壮观。
就在长江文明馆,我们与敦煌莫高窟文物再次相见在武汉,一眼千年。
敦煌莫高窟的三座1:1复刻的洞窟被搬进现场。更惊艳的是,有66幅数字化高保真壁画重磅展出。反弹琵琶、飞天、九色鹿、张骞出使西域——这些敦煌壁画中最具代表性的形象,现场都能看到,恰好弥补了我们15年前没有记录敦煌壁画的遗憾。
展馆中正,来自莫高窟的菩萨端坐在条幅字画前,慈眉善目。
盛装菩萨同样可以妩媚多姿。
典型的石窟造像排列:佛端坐于C位,两旁分别是菩萨、力士和罗汉。
以镜框方式陈列的敦煌壁画,拉开了辉煌章节的序幕。
莫高窟壁画富丽多彩,包括各种各样的佛经故事和飞天佛像,以及山川景物、亭台楼阁等建筑画、山水画、花卉图案,以及当时劳动人民生产的各种场面等,涵盖了社会生活与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生、老、病、死、衣、食、住、行,充分体现了古人不同时期的文化生活。
初唐 飞天
敦煌莫高窟492个洞窟中,几乎窟窟画有“飞天”。据常书鸿先生在《敦煌飞天》大型艺术画册序言中说:“总计 4500余身”。其数量之多,可以说莫高窟是全世界和中国佛教石窟寺庙中,保存飞天最多的石窟。
320窟盛唐 四飞天
320窟盛唐最美四飞天。四位持花飞天,在蓝天中乘着流动的彩云,环绕莲花飞旋,是敦煌壁画最出圈的经典形象。
中唐 飞天
敦煌飞天是佛教里佛陀的八部护法中的乾闼婆与紧那罗的复合体,就是她们的合称。乾闼婆是乐神,周身散发香气。紧那罗是歌神。这对恩爱的夫妻载歌载舞、形影不离。后来被佛教吸收,化为天龙八部众神中的两位天神。
隋 琵琶飞天
敦煌飞天,一舞千年。没有翅膀,不生羽毛,凭借飘曳的衣裙和飞舞的彩带而凌空翱翔。李白有诗云:“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裳曳广带,飘拂升飞行。”飞天意境,自身就是一首瑰丽的诗篇。
329窟 初唐 莲花飞天藻井
藻井约等于我们现在所说的天花板。这幅色彩热烈、变化丰富的莲花飞天藻井图案,是初唐藻井的代表作。
藻井图案
现代仿作的“藻井”悬挂在展厅上方,活灵活现。
元代第3窟是莫高窟仅有的8座元代洞窟之一,最出名的就是窟内的这幅《千手千眼观世音像》。
千手千眼观世音像,整体造型端庄严正中带着一些生动活泼的韵味,于富丽华美中又透着优雅淡定的气息,带给世人极高的审美感受,其神韵使人久久难忘。
有专家评论说,观音立式造像,发髻束起,身修长,圆肩,双足足踏一圆形覆莲台,双层莲瓣。裸身,饰项圈璎珞,肩披飘带,并在臂间回绕,帔帛自双肩后绕下,轻搭在腹前的双臂上,又裙下打结后向两侧对称飘扬开。下着裙,腰部有结,有白色腰裙,裙前长长的白色饰带,上以打结、串珠为装饰,垂搭在莲台之上。人物的姿态端正似一盏灯,略显呆板,而帔帛的舞动飞扬,裙裾的柔软飘逸,饰物的华丽精致使得这尊观世音神清气爽,灵动雅致,韵味十足。
北魏257窟《鹿王本生故事》,记述的就是我们小时候听过的“九色鹿”的故事。它是北魏本生故事画中最早的横卷式连续画之一。
257窟北魏 壁画中溺水者向神鹿叩谢救命之恩
壁画以横幅长卷形式,连续画出佛的前身九色鹿王的种种情节:鹿王在江边救起溺水人,溺水人叩谢;王后梦见鹿王,要求国王捕捉鹿王;国王悬赏捕鹿,溺水人告密,国王带人捕鹿,鹿王向国王诉说救溺水人经过;国王放走鹿王,王后心碎而死;告密者得到报应,身上长癞,口中恶臭。
请将手机横过来观看《鹿王本生故事》壁画全图
鹿王本生故事全图
根据佛经的解释,鹿王其实就是成佛前的释迦摩尼,它法力无边又至纯至善,拯救所有处于危难之中的生灵,代表了美丽、善良和正义。而反面人物是邪恶又无耻的弄蛇人,他被贪欲腐蚀、背信弃义,最终自食恶果。
第61窟五代五台山图(局部)
最激动人心的,是第61窟五代五台山图,这是世界罕见的最古老的巨大地图。
第61窟五代五台山图(局部)
五台山图是一幅难得的佛教史跡画,正如《敦煌莫高窟艺术第61窟》书中所说,它保存了大量佛教历史资料,有的还补充了史书所未载的内容。图中提供了大量古代佛教建筑(寺院、兰若、草菴、佛塔等)、高僧说法、信徒巡礼、著名史跡和灵異现象等,共有榜题195条。
第61窟五代五台山图(局部)

此外,五台山图还呈现了许多古代社会生活民俗场面。图的下部描绘了从山西太原到河北镇州(今河北省正定县)的山川道路和旅行、送供、拜佛者,看到不同身份各阶层的人物服饰和活动场面。五台山图也是一幅大型的山水画。它以山水串联各个独立画面,从中可以见到五代时期敦煌山水画的风格。

有兴趣者可以把手机横过来观看我翻拍的连续三幅图,即可以看到图的全貌。
上世纪30年代,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第一次见到它,立刻被迷住了。后来,他到五台山考察,居然真的找到了在画中曾出现过的佛光寺和南禅寺大殿。天上的诸神、山中的祥瑞异象、写实的山下道路景色、地理形势,共存于一幅壁画,值得一看再看。
初唐第323窟张骞出使西域图(局部)
莫高窟初唐第323窟北壁西侧,以全景式连环画详细地描绘了我们熟悉的张骞出使西域故事。壁画共五组画面,每组画面都有榜题,有的清晰尚存。故事讲的是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赴大夏国去问金像名号。张骞从西域归来后对汉武帝说:“在大夏国的旁边,有一个身毒国,另一名也叫天竺,那里有浮图像(佛陀)。”从此中国始闻有浮图(佛陀)之教。第一组画面表现汉武帝获得金像,同群臣礼拜的情景。
再列举几幅我在巡展中翻拍的其他壁画,仅写出名称,不作过多的解释。无论是佛教传说还是世俗故事,莫高窟壁画的艺术都是如此精妙绝伦。
法华经变之药草喻品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
西壁北侧文殊变
药师佛
须达宁太子本生故事
河西节度使张仪
参观巡展的最后,我们钻进了以1:1比例复刻的莫高窟第17窟。
第17窟大有来头。它又叫藏经洞,1900年被道士王圆箓发现,尘封七个世纪之久的6万余件文物出土,曾经震惊过世界。
这就是藏经洞的原型,我们2007年在敦煌参观,曾打着手电亲眼目睹。
藏经洞内的国宝级文物早已损失殆尽。它以自己的壁画和菩萨坐像默默地向游人讲述那件痛人心扉的往事。
巡展也用一系列的照片证实了这个敦煌文物史上永远的痛——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道士王圆箓偶然发现了震惊世界的藏经洞,找到了6万余件宝物,然后,国外文物贩子们便开始了卑鄙的骗卖和掠夺。
在晚清政府腐败无能、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特定历史背景下,藏经洞文物发现后不久,英人斯坦因、法人伯希和、日人橘瑞超、俄人鄂登堡等西方探险家接踵而至敦煌,以不公正的手段,从王道士手中骗取大量藏经洞文物,致使藏经洞文物惨遭劫掠,绝大部分不幸流散,分藏于英、法、俄、日等国的众多公私收藏机构,仅有少部分保存于国内,造成了中国文化史上的空前浩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