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阳九真山,何处觅知音(叶平)

 叶老师YP 2021-11-30
武汉人似乎特别痴迷“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唯美故事——月湖畔复原了“古琴台”,汉阳城内命名了“知音大道”,地名上有传说的钟子期故居“钟家村”,汉江对岸有伯牙摔琴的“琴断口”,甚至办的一份全国知名的家庭类杂志也取名叫作《知音》……这是因为,伯牙抚琴遇钟子期的典故,就发生于在龟山之阳的古汉阳,只不过由于汉水在近代改道,准确的称呼似应该改称“汉阴”。
汉阳古琴台前的浮雕

《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篇,生动地讲述了琴师伯牙与樵夫钟子期因抚琴听琴而成知音的故事,既表达了两人的音乐造诣,也说出了知音相通的情感和知音难觅的伤心,“高山流水”至此也成了知音者千古流传的隐喻。

汉阳古琴台前的石雕

《列子》所记载的原文是: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汉阳古琴台

用白话文解释为: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的时候,内心想着高山而奏,钟子期赞叹道:“好啊,高耸的样子就像泰山!”伯牙内心想着流水而弹,钟子期又喝彩道:“好啊!浩浩荡荡就像长江大河一样!”凡是伯牙弹琴时心中所想的,钟子期都能够从琴声中听出来。伯牙放下琴,长叹了一声:“好啊,你都听懂了!弹琴时你心里想的和我想表达的一样。我到哪去隐匿自己的心声呢?”

汉阳古琴台

伯牙是春秋时期晋国著名的琴师,原籍楚国郢都,官至上大夫(经考证,伯牙原本就姓伯,说他“姓俞名瑞,字伯牙”,是明末小说家冯梦龙在《三言》里杜撰)。钟子期,名徽,字子期,楚国本地人。相传他是个戴斗笠、披蓑衣、背冲担、拿板斧,在九真山隐居的樵夫,两人地位身份相差悬殊,但并不妨碍他们互为知音的真挚友情。

汉阳古琴台前的浮雕

接下去的故事,听来却让人异常心酸——伯牙抚琴叹说:“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即命童子焚香,燃烛,与子期结为兄弟,并相约来年中秋再在此地相会。第二年中秋,伯牙如期而至,谁料想此时己与好友阴阳相隔,子期先离他而去。伯牙在子期墓前,抚琴而哭,弹了一曲《高山流水》,曲终,以刀断弦,仰天而叹:“知己不在,我鼓琴为谁?”说毕,琴击祭台,琴破弦绝。 后人感其事,就在汉阳龟山尾部月湖侧畔筑一琴台,以资纪念。

我本以为知音难觅的故事到此已经终结,却不料有人却告诉我,知音的主角钟子期并非难觅踪迹。他与生他养他的父母双亲,以及哺育他长大并学习音乐的故乡,就在古汉阳(现在叫蔡甸区)的巍巍九真山中。

九真山现在是国家森林公园和旅游度假区。文化底蕴深厚,不仅是道教文化的传承地,而且是知音文化的发祥地,只是我孤陋寡闻,不太熟悉而已。

深秋季节,随同在《知音》杂志当编辑的女儿自驾驱车33公里,从武汉市中心抵达蔡甸区永安街炉房村的九真山景区寻找知音。

九真山旅游度假区

九真山旅游度假风景区属国家AAAA级景区,正是以钟子期隐居的九真山为背景开辟的人文景观,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又是国家森林公园,只是不太出名而已。

九真山原名五藏山,相传有九位仙女在此结庐炼丹。公元867年,五藏山改名为仙潜山。后因九峰相向,又改名为九真山。到了宋代,在山顶上建了庙宇,称为九真观。

九真山的九峰蝉联,蜿蜒起伏,势若浮龙,旧称“汉阳县之镇山”。植被繁茂,沟壑纵横,山泉潺潺,鸟语花香,四季景色迷人。

九真山的人文底蕴同样深厚。传说这里曾为大王菩萨驻地,历史上就是江汉平原的道教胜地。原山上有大王庙、双龙泉、菖蒲洞、云台、炼丹池,飞升石等;山下亦有寺庙、庵堂宗祠20余座。据说从南朝开始一直到民国晚期,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善男信女,长途跋涉来到此祈祷,历近千年,香火极盛一时。

不过至今这些景点绝大部分均已经朽废,仅存炼丹池和碑记。有登山者留下过脍炙人口的诗句:“十年不到九真峰,昨夜梦游第几重。山下人家山上寺,一声樵斧一声钟。”描画旧时九真山,倒也十分贴切。

九真观与玻璃桥

乘坐景区电瓶车,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从山门直接到达半山腰处的九真观,不过现在只能叫做“遗址”。

九真观始建于魏晋时期。1800余年前,汉代真人刘伯通云游至山林,见九峰相连,气象万千,江汉泛水,一片汪洋,如同蓬莱仙境。水退去后,一马平川,又仿佛万马奔腾。于是在九真山顶修建一座九真观,含祖师殿、菩萨殿、娘娘殿、灵官殿等,供奉着祖师黄冠道人,后又供奉了真武大帝。

然而,现在的九真观,只留下一座香炉和一个塑像,可能也是后来新建的。

九真观遗址附近,景区新建了一座旅游玻璃桥。桥全长127米,桥面长度100米,宽度2.6米,距离地面高度差不多45层楼,玻璃全透明。

九真山玻璃桥是湖北省的首条玻璃栈道,该桥采用超现实视觉感受,配以特殊刺激效果,以仿真场景与特别感应设置,模拟多种特技效果、惊险剧情和互动游戏。只是这个项目似乎与“知音”没有什么联系。

扶云梯登龙霓山

扶云梯前面的这座“高山”就是龙霓山。说它是高山,因为它就是九真山脉的主峰,与高奏山等构成一脉,沿西至东,沿绵16公里,犹如一条苍龙横卧在永安街境内。当然,也可以说它不是高山,因为它的海拔仅有276米,却并不妨碍它拥有“江汉平原第一峰”的美誉。

为了方便游人登临,后人修建了木梯通向山顶,称为“天梯”。根据明代兵部尚书戴金的七绝诗“石级凌虚倚山峰,扶云直上怯重重。山灵争为人修凿,欲衬艺畦穿桌踪”的寓意,改建为石梯,命名“扶云梯”。

扶云梯总共598个台阶。分下下两部,下面是199个台阶,上面是399个台阶,取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说。
598个台阶说高不高,攀爬起来却甚是困难,特别是对我的小不点儿外孙女。扶云梯曾经吸引过众多武汉市民游客来此打卡,感受“登天步云”的惊险与刺激。
扶云梯上远眺山景,令人心旷神怡。据称,在扶云梯上的观景台上,即可俯瞰整个江汉平原。
更具体地讲,这里能够清晰地看到的是所谓“两山一水”——九真山和嵩阳山,以及汉水的支流索子长河。据说,嵩阳山将恢复建成唐王李世民的家庙嵩阳寺。
拉近镜头看得更清晰……
小不点儿终于叫了饶,趴在台阶上再也爬不动;但扶云梯已经攀到了头,龙霓山顶上隐约看到一座仿古建筑。

锁情台上觅知音

龙霓山顶的建筑名曰“锁情台”,它是为了纪念钟子期父母的爱情而修建。于是,我们终于寻觅到了知音故事的源头。

传说的钟子期父亲是汉阳县钟家台人,也就是现在蔡甸三官村人。因精通乐理,又弹得一手好琴,被人举荐入楚王王宫,任宫廷乐队领班。久而久之,他和宫中一个女子暗生情愫。因害怕事情败露,子期父亲带着这个女子偷偷离开楚王宫,回到自己的家乡汉阳县。

为了躲避楚王的追捕,钟子期的父母再次双双逃至九真山隐居。二人在龙霓山顶对天盟誓,永结同心,永不分离。上天受到了感动,在月老的见证下,赐音乐奇才钟子期于钟氏夫妇。
锁情台供奉的主神,就是见证钟子期父母爱情的月下老人。
据介绍,原来的锁情台建筑物前还有龙霓山的镇山之宝,一把巨型的天下第一同心锁。但现在不知这把锁竟到了何去处?

知音谷里寻知音

从锁情台的后部,兜兜转转下得山来,目的地正是知音谷。相传钟子期随其父就隐居在此谷,从童年到青年,一条扁旦,一把斧头,以砍柴为生。
知音谷全长一千多米,留有抚琴石、子期草庐、试斧石、樵夫亭、山人居等钟子期的生活遗迹。
这块抚琴石,长8米,宽5米,左边是伯牙在抚琴,右边就是听琴的钟子期,再现了“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
子期草庐。青少年时代的钟子期,结庐于此地。草庐前的对联曰:门前溪水流将去,窗外青山跳出来。
试斧石。相传子期12岁那年,他的父亲身患重病,家境一蹶不振。子期便主动担起了家庭重担,每天往返于山林,以砍柴为生。一天,子期在此磨斧,试斧时因用力过猛,不小心将这块石头劈裂,从此,也就留下了一道千古裂痕。
这块石头上依稀可辨:子期砺斧闻涛试韧石裂……
子期从小聪明,因常在父亲身边,听父亲弹琴说曲,所以对音乐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音乐的理解也特别有悟性,不管什么样的乐曲,只要他一听,就可以明白其中的寓意。
山人居。为了让子期不受家事的干扰,他的祖父则在溪边建了这样一座山人居,每当天气晴好时,就让子期在练琴石上练习;天气不好时,就到山人居内学习乐器。
洗月池,一汪池水清澈见底。传说多年来,朝拜九真山的人们,以及来此采药砍樵者都会在这里小憩。
秋水潭取“一望秋水”之意。相传,钟子期的表妹名叫秋水,与子期青梅竹马,常一起习琴韵乐理。钟子期亡故后,秋水姑娘悲痛万分,在此祭悼表哥,泪水长流,汇成一潭清水。
樵夫亭。正所谓:山下人家山上亭,一声樵斧一声钟,知音故里孕奇才,留得伯牙空叹息。
这两个铜像,不知表现的是钟子期父母,还是钟子期与秋水?

连理湖:碧水秋色遇知音

连理湖,可能借用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之意,暗喻“高山流水”。这里是九真山最美的秋景地。
从上方看上去,连理湖其实是一座水库,三面环山,一面向冲,水碧林翠,鸟语花香,宛若瑶池。
连理湖上红杉林,秋色连波,波上烟霞醉。
如今的连理湖,白玉栏杆环湖而围,天人阁、合一廊、九曲桥、回眸桥等景观与湖光山色浑然一体,成为国内独一无二的大型水上浪漫婚典胜地,特制的大彩船、小花船上,可举办各式婚典。
九曲桥秋意阑珊。
闭了眼听那秋风的呢喃细语。
红杉林里不自觉地放慢节奏,
享受那被秋风抚摸的感觉。
回眸桥上惊回眸,百媚暗生。
天人阁合一廊连理新枝
这里有山、有水、有人、有秋色。
最是红杉醉人眼,
九真知音寻觅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