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其实不是一个单一的疾病,是一组病因尚未阐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与之相对应的还有克罗恩病。近20年来我国发病有明显增多趋势,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数据,中国2005-2014年间的总病例数约为35万,预计2025年将达150万。 就诊找不到门是最困扰患者的问题 冰冷的数字背后,是患者的一生难题,有的人因为反复便血被误诊为痔疮;有的人因为肛门隐痛、肛周脓肿、肛瘘等一直当成肛门疾病;还有的人贫血、营养不良、体重下降,各种检查折腾的够呛还没找到原因。。。 中药西药用了不少,大小医院都折腾了个遍,病情还是反反复复。年少发病影响生长发育,一路磕磕绊绊走到成年,一不注意还容易癌变。还有更伤脑筋的,害了一代人,还可能遗传给下一代、下下代。 中医药治疗有什么不一样 溃疡性结肠炎即使诊断明确了,治疗也是难题。现代医学的常规治疗手段是首先使用柳氮磺胺吡啶、美沙拉嗪等氨基水杨酸制剂,如果效果不好接下来就是糖皮质激素。以英夫利西为代表的新一代单克隆抗体产品也已经上市了,但高额的费用又是一笔沉重的负担,甚至新药也控制不住又该怎么办? 经过几代名老中医的积淀与传承,我院脾胃科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的中医特色体系,创制了红藤败酱散、溃结方等成熟系列方,既能口服汤剂也能配合结肠透析、水疗,像陈先生在脾胃科住院期间,就是利用中药口服与灌肠同步进行,使中药特色方直接作用于发生病变的肠道粘膜,内治外治结合起来获得1+1>2的最大化效果。 特色中药组方灌肠治疗 不只治病,能做的还有很多 因为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这就使很多患者即使接受了规范治疗仍可能出现病情反复,需要长期用药甚至终生治疗。在这么长的过程中,除了看病用药,我们还能在很多方面做的更好。 1.一定要体检做肠镜 一旦出现长时间的便血,或是腹痛、大便改变这些异常,不要不当回事,或者简单地归为痔疮发作来处理。做一次肠镜不仅能给肠道做体检,如果发现溃疡性结肠炎还能直观地观察病变的性质、范围和严重程度。 临床调查发现,约30%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可能需要全结直肠切除,炎症性肠病有很高的致残率,因此被喻为“绿色癌症”。 事实上,炎症性肠病发生肠癌的概率比常人高10%。当前的主流观点推荐在首次出现症状的8-10年后就应该做一次肠镜体检,早癌筛查刻不容缓! 所以,当你出现便血不知怎么办时,不妨先做肠镜! 2.怎么吃也是大学问 溃疡性结肠炎的饮食总原则是高热能、高蛋白、高维生素、少油少渣膳食,有四大禁忌需要特别引起注意: ①少吃粗纤维食物 大量的粗纤维食物会刺激肠道,并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对原本就营养不良的患者而言更会加重病情。所以,应尽量限制食物纤维,如韭菜、芹菜、白薯、萝卜、粗杂粮、干豆类等。疾病活动期应忌食生蔬菜、水果,可制成菜水、菜泥、果汁、果泥等食用。不要用大块肉烹调,要经常用碎肉、肉丁、肉丝、肉末和蒸蛋羹、煮鸡蛋等形式。 ②慎吃海鲜 海鲜列为'发物',海产品中的蛋白质不同于我们经常吃的食物中的蛋白质,易引起过敏,加重炎症反应。疾病活动期也不建议喝牛奶及乳制品。 ③忌刺激性食物 辛辣刺激性食物会对胃肠道造成不良刺激,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应禁忌辣椒、芥末、酒等辛辣刺激食物,少吃大蒜、生姜、生葱。也不要食用过冷、过热的食物。夏天尤其要避免食用冷饮和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食物。 ④不宜吃油腻食物 溃疡性结肠炎的腹泻常伴有脂肪吸收不良,严重者伴有脂肪泻。应采用少油的食物和少油的烹调方法,可采用中链脂肪酸油脂,如椰子油。腹泻时不宜吃多油及油炸食品,并经常采用蒸、煮、焖、氽、炖、水滑等方法。 以上饮食原则也适用于各类肠道不好的患者。 3.生活细节在点滴 情绪是反复发病的重要因素。患者常年求医问药,不堪其苦,容易产生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进而加重病情,陷入恶性循环。因此我们推荐:保持心情舒畅,注意饮食有节,起居有常、避免劳累。戒除烟酒,忌食辣椒、冷冻、生冷食品,预防肠道感染。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脾胃科已经入盟江西省炎症性肠病联盟,并开设炎症性肠病专病门诊,全力为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建立一个专病专治的港湾,用专科医生的“火眼金睛”,从看似不相关联的表现中揪出溃疡性结肠炎,最大程度减少患者首诊的误诊漏诊。 李龙华 博士,主任中医师 第五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张小萍教授学术经验继承人 擅长:擅治胃炎、消化性溃疡、胰腺炎、炎症性肠病、便秘、各类肝炎、肝硬化、脂肪肝、胆囊炎等。 坐诊信息:消化二科(脾胃科)门诊:周一、三、四、六上午 西湖院区:周五下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