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四期了,我终于明白它是什么

 昵称65749916 2021-11-30
建安二十四年,倾盆大雨中,关羽须发凌乱,浑身浴血,在一处山崖绝壁里陷入敌军重围。

面对数十名长戟兵,他拼尽最后的力气,包围圈却越来越小。
 
突然间敌人消失了,雨中只剩下关羽一人,他操起青龙偃月刀开始狂舞。
 
你以为你在看《影》的续集,实际上你看的是舞蹈综艺。


图片


B站和河南卫视联合出品的这部《舞千年》,我从第一期就在追了。

倒不是为了别的,只是我一直没搞清楚。

所谓的传统文化舞综,到底是个啥?

直到最近这两期我才终于明白:它究竟是啥现在可能还说不清楚,但反正不只是我们熟悉的那种“综艺”。

《关公》不算最夸张的,像第二期里的《昭君出塞》,整个节目14分钟,只有两分钟的舞,剩下的12分钟完全是讲昭君的历史短剧。
 
第四期的《赵氏孤儿》,大部分的时长也都贡献给了剧情,把陈凯歌那部旧作的前半截整个翻拍了一遍。

 
图片


这事从第一期人家就摆明了,我没反应过来,大概是对“古风综艺”这四个字的刻板印象太深。
 
说实话,看前两期的时候,我是差点被劝退——B站古风盛行,河南卫视热衷传统,这俩一联手,古味直接爆表,能把我逼退三里地。
 
今年的古装舞蹈节目不是太少而是太多,尤其河南卫视出品。
 
如果说《洛阳水赋》尚能让我眼前一亮,那么后续的《端午奇妙游》、《中秋奇妙游》就是不断重复自己、猛打古风标签的同质化操作,不免让人觉得审美疲劳。

 
图片
 

会一直被这种节目吸引的人是啥?小学生吗?
 
古风,在这些节目中,早就不是脱胎于传统文化而自然形成的风格,而变成了一个有些浮于浅表的标签,被狠狠地打在架空的古代人物上、现代眼光下的古代元素堆砌上,以及五光十色的奇观视觉效果上。
 
看了《中秋奇妙游》,你不会记得任何真实的历史故事,只能狠狠夸一句《甄嬛传》里沈眉庄和温太医的神仙爱情,这样的文化底蕴,真的配得上那个“河南卫视得了文化牛逼症” 的热搜吗?
 
《舞千年》开篇带给我的感觉,就是这样一场古风奇观秀。
 

图片

 
它注重大场面,第一集里的《相和歌》,舞蹈前出现了汉代城镇街景,拍得相当大场面,群演又要赶集,又要玩杂耍,跳火圈……

那个如梦似幻的长安城仿佛是一切故事后面的永恒布景。
 
但对不起,《长安十二时辰》里就看够了。
 
到了《孔子》里,甚至都没实景了,直接上CG。

CG效果还有点拉,晚会感夺屏而出。

这样的舞蹈,真的能让我进一步了解儒学吗?

 
图片
 

这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大唐不夜城门口的那个不倒翁小姐姐,确实火上了抖音,火到了全中国。

但不好意思,最后我脑子里留下的,只有不倒翁,没有大唐。
 
奇观可以吸引人的眼球和关注,但传统文化真的可以通过奇观来传播吗?

这是我看所谓的“古风节目“ 一直抱有的怀疑。
 
 
图片
第一期《相和歌》
 

不过,任何事都不会是它表面看上去的样子,结论不宜过早下,尤其放在一部B站出品的综艺上。
 
我对节目看法的改变,是从第三期开始的。
 
第三期里的《越女凌风》这个舞之前,讲了个无比凄婉的故事——
 
凌风和楚离二人并列天下第一剑客,但又彼此对立,两人在一次争夺第一的打斗中,互换了彼此的剑和伞,相约换回信物的那天分胜负,也决生死。此后十年,凌风寸步不离楚离留下的剑,她练剑以养剑,直到分不清是为了等待对方,还是履行诺言。

十年后,当凌风看到红纸伞被水流冲下,明白与楚离已经再无相见可能。
 
而直到此时观众才知道,原来这个故事和第一期《侠骨伞影》的故事是呼应的!
 

图片
 

这么一个王家卫式的武侠爱情故事,这些漫长的草灰蛇线和人物塑造,仅仅是为了引出后面的一场剑舞,值吗?
 
要知道,剑舞是一种特别的舞蹈,它脱胎于武术,不同于目前古典舞审美,不追求柔弱无骨、长袂翩跹,而注重身韵的硬度和肢体的爆发力。
 
于是,前面这个小剧场的作用就很明显了,它让我们在消化故事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代入了情景和情感,从而迈入了欣赏剑舞的门槛。

 
图片
 

如果没有前面的故事,你看这舞就是舞。

有了故事,你再看舞,就是情了。
 
也是从这个节目开始,我被这些看起来有些莫名其妙的穿越剧场说服了——

它们的存在,是为了让舞蹈被真正理解。
 
再比如《关公》里,没有故事,你就没有进入舞蹈的心境,只会看到一个化着关羽妆的演员在狂舞。

而知道了舞蹈发生的情境,才会明白舞蹈背后的悲凉。
 
《赵氏孤儿》更是如此。

不知道程婴曾为了保全大义付出了什么,你又怎么能知道他跳这舞时的痛苦?

就算你已经听过这个故事,小剧场也能帮你迅速进入状态,最终在舞蹈中达到情感的高潮。
 
用评论区的一句话:这是沉浸式观舞。
 

图片
 

我们看了太多的单纯舞蹈节目,甚至一些所谓文艺演出,给个作品名,就开始跳了。

作为一个普通人,如果没有太多的知识底蕴支撑,我哪知道它在跳个什么意思?
 
美则美矣,缺点东西。
 
《舞千年》里剧情的存在,是前置了舞蹈要表达的观念和情绪——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和底蕴,用剧情的形式,更容易让年轻人接受。
 
就像影视剧里的“煲汤”,有些剧情似乎是闲笔,但没有它们的存在,观众的情绪没有积累,最后的高潮戏就无从存在。
 
所以单说《舞千年》是展示奇观,确实错怪了,它是双核心的。

只不过剧情那个核心,得你耐下心来看才行。
 
别因为它披着是个舞综的外衣,你就觉得它是视觉系了。


图片


《舞千年》想做的,不仅如此。
 
如果说古装戏配上古风舞是顺理成章,那么古风舞配现代戏,配科幻戏,又是啥?
 
是第四集的《幻世金刚》,剧情开篇是个末世背景,还是唐朝荐舞官开金手指看未来。

 
图片
 

故事剧情梗概——

末世空气被污染,依靠空气净化局的科技力量支撑普通民众的生存。一个氧气基站坏了,为修复基站,工程师小刚不顾生命危险抢修成功,拯救了世界。
 
然后,画面切换,所有基站工程师化身壁画上的金刚,跳起了敦煌舞。
 
继承了赛博朋克的衣钵,标准的末世科幻故事。

拍得……相对于真正的科幻电影来说,确实稚嫩了,顶多能算个致敬COS。

 
图片
 

但是你说一点意思都没有吧,好像也不是。
 
毕竟这是我第一次(可能也是所有人第一次),把敦煌舞蹈和未来末日联系在一起。
 
转念想,唐代人看西域宗教神话,虽然跟我们现在看科幻小说不是一回事,但心里面那种“哇哦”的感觉,是不是也有一点类似呢?
 
抱着疑惑上微博搜了搜,好家伙.
 
有觉得导演路走偏了的:

 
图片
 

也有觉得不失为一种创新的:

 
图片
 

从节目的最终呈现上看,确实效果有限,有点遗憾。
 
但传统文化真的就应该照本宣科吗?
 
我不觉得。
 
金刚所指是守护,放进一个更时髦更现代的框架里,但要表达的意味还是一以贯之:“金刚怒目,所以降伏四魔”。
 
用昨天看到的一篇专门写这节目的稿子里的话说:人人无我皆金刚。


图片
图源:公众号“为你写一个故事”
 

力与美,宗教色彩的庄严神秘,并没有因为时空和背景不同的打折扣。
 
这是一个有趣的实验,它讲传统,但没有依赖于传统故事背景,而是大胆的把传统的内核放在未来的背景下,它走得更远了。
 
不管这场实验成不成功,我都挺佩服的。

 
图片
 

《舞千年》这个节目,确实没有常规操作里的那种所谓“爆点”。
 
云合数据发布的《2021Q3综艺网播表现及用户分析》显示,全网有效播放TOP20的网综里,竞演类或带有比赛游戏的对抗类综艺占据了半壁江山,这类综艺在台综中的占比更高。
 
《舞千年》跟“竞技”、“比赛”啥的一个也不沾边,同样也没有综艺里最爱的狗血撕逼和社会话题,没有热度简直是一定的事情。
 
但一旦你看进去了,接受了这个设定,基本上就能成死忠粉。
 

 
图片

 
前期不猛,后劲足,这似乎成了B站做综艺的一个普遍现象。
 
去年《说唱新世代》开播也是毫无水花,全程也没闹出一丝丝“节目效果”,但最后千万网友哭着喊着想给节目众筹一个热搜。
 
我不知道《舞千年》会不会延续这个惯例:这个在大众眼中以“传统”、“国风”为标签的综艺,不是太古了,而是太新了。
 
不过就像中国传统故事里的伯牙子期。

它能遇到知音,不就没白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