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带你看展(32):蔡国强:远行与归来(Odyssey and Homecoming)

 樱田同学 2021-12-01

地点:故宫博物院午门展厅

图片


图片


艺术家介绍:
蔡国强(1957年,中国泉州)在上海戏剧学院接受过舞台设计培训,此后,他的作品跨越了绘画、装置、录像和表演等艺术的多种媒介。蔡先生开始在家乡泉州尝试火药,1986-1995年在日本生活期间,他继续探索火药的特性,这导致了他标志性的户外爆炸事件的发展。以东方哲学和当代社会问题为概念基础,他经常对文化和历史做出具体现场的响应,并在观众和周围更大的宇宙之间建立交流。他的爆炸艺术和装置充满了超越二维平面的力量,以参与社会和自然。

展览简介:
《远行与归来》是关于蔡国强的艺术、思考与想象的展览,宏伟、炫目、意味深长。开幕恰逢北半球冬至日将临,其后白昼渐长,光明回返,可谓难得吉时。疫情肆虐,阻断着全球的联结。然而,如其标题所示,“远行与归来”邀请我们出脱身体与心理的局限,随蔡国强深入其跨文化的鸿篇巨制,洞开心灵与双眼,拥抱变革性发现与开诚交流的可能。(文字引用于“策展人的话”)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蔡国强的这个展览给予我的第一感受可以用“繁丽”这个词来形容,涉及内容之繁多,表现方式之绚丽,给予我种种视觉上的震撼。当然,这篇关于当代艺术展览的分享算是跨界分享了,正如以前推送里提及的“无论看得懂看不懂亦或是试图去看懂,我想多多少少每个观者都会有所收获。”作为一个观展爱好者,我只能依稀捕捉一些自认为看得懂的地方,但更多的也只是图一个视觉上的欢愉。因此对于这个展览的分享更多是针对观看展览和作品的个人感受,对于作品内容的表达不给予更多阐述,大家各自发挥主观能动性便好。

参观的第一幕是展于西雁翅楼的“远行”主题,该现场展现的是蔡国强“一个人的西方艺术之旅”系列项目中精选的一些在各国重要艺术及展览机构展出的作品,尤其关注蔡国强与不同时期艺术对话时使用的绘画手法。踏入展厅后可以看到大尺幅的《天梯》作为展览的序章,为展览拉开帷幕,似乎《天梯》及其在泉州进行的现场作品也是互联网发展迅速的当今许多人认识蔡国强的开端。而展厅全貌则是富丽堂皇的,丝毫不夸张的是,蔡国强作品的绚丽色彩与故宫本身自有的赤柱碧顶形成了完美的交融,让我有种在古今时空隧道中穿梭的感受。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图片

图片


这一系列的展览展现的是与西方各个时期不同画派和艺术风格以及艺术大师的艺术作品对话,所以如果真想要看懂这些作品需要大量的美术学识。许多风格作品我也只在考研学习期间有所耳闻,或许只在网络上浏览过些许影像质量并不好的图像,这也是十分遗憾的一件事。但蔡国强的作品会唤醒我对这些艺术名词的回忆,曾经为了应试而背诵的艺术史内容又在我的脑海中回荡起来。巴洛克艺术的繁复绚丽;塞尚作品在19世纪末的先锋性;古希腊、古罗马文明的历史依据,各个时期和风格都与蔡国强的作品进行了隔空对话,在蔡国强的作品里可以找到各式各样的艺术痕迹。当然,在看到对话古希腊、古罗马文明中的塞內加头像的时候,高中学画时练习素描头像的场景历历在目地浮现在脑海中。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自20世纪上半叶,美国批评家格林伯格提出艺术是媒介以来,媒介在艺术创作中显得愈加重要,从Action绘画,观念艺术到现如今的科技时代的新媒体艺术,媒介大放异彩。与现代科技潮流不同,艺术家蔡国强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为媒介,与自我.远古.宇宙进行互动与对话。目前故宫正在展出的'远行与归来'展览精选自'一个人的西方艺术史之旅”项目,以对话东西方文明的形式进行创作,展览中的平面手稿和最终的立体成品产生了维度上的碰撞,手稿中火药与纸张的融合也产生了质感与肌理上的不同。他以东方文化为根基,将中国本土与西方的艺术精神融会贯通,在对话的同时,向人类的文明致敬。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参观的第二个展厅则是午门正楼的“归来”主题,这里展出的多是与其主题相呼应的作品,对话中国文化与精神;对话宇宙,对话学画的初心。步入展厅看见的是许多尺幅巨大的作品,材质不一,富丽堂皇,就像是映照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大气磅礴。其作品《柏风》中悬挂在空中的几只火药爆破瓷鸟吸引了我的目光,搭配上厚重蜿蜒的粗犷背景,不由自主会联想到高尔基所描述的海燕,不过其精神内核同样应该是表现那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吧。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观看展览最大的感受是蔡国强对于传统的回溯和对于当代艺术的远望,就像'远行与归来'的展览名称一样。他以天地为画布,面对自身,社会,中国,西方不同维度的对话,火药在此已经摆脱了单纯媒介的意义,更多承载的是蔡国强个人的情感和力量,最终达到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故宫的这次大展,对蔡国强近30年的作品进行了梳理,这种机会是极其珍贵的,展览中标注了蔡国强在各个国家的进行艺术创作和发展的每一个脚印,从泉州到上海到日本...在时代潮流中,蔡国强依然在开拓,去寻找更广泛的艺术边界。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最后走到东雁翅楼观看与西雁翅楼一样是“远行”主题的展览,在作品的展出上与西雁翅楼属于同一系列的延伸。作为不同的是在展厅尽头放置着一组压轴作品,是蔡国强为了庆祝紫禁城建成600年而创作的《梦游紫禁城》,而这个作品的亮点和灵感都是在于对VR(虚拟现实)技术的运用。对此作品有所触动也是由于个人原因,前段时间刚帮助学校老师拍摄中国虚拟现实产学研大会的活动,而时隔不久就看到蔡国强运用此技术进行艺术创作,这一份心中的共鸣油然而生。虽然没能亲自佩戴这个设备带来梦幻般的体验,仅仅是看到前后交相呼应的故宫模型与爆破画面便能知晓其精彩程度。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展览最让我意外的是蔡国强与西方艺术家进行对话的具象绘画集合,夏加尔,塞尚...这与大众所知的烟火艺术全然不同。同时,也有对话埃尔·格列柯的火药草图。除此以外,他的首件虚拟现实作品《梦游紫禁城》在展览首现。这些创作更能看到他对于艺术的一步一步积淀。他用不同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人生和对于世界的理解。在时代前进与回望的冲突中,蔡国强利用烟火会给我们更多的惊喜。

而在其它作品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中国古典水墨画与西洋传统油画的印迹在这个展览里互相交融着,一些别致的纹理和内容若隐若现地呈现在绚丽的火药色彩下,光是这些纹理和画面中隐藏着的种种人和事物的形象就足以凝望许久。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梦游紫禁城》VR效果图

图片



2020疫情的爆发,给予人们生活与心理极大的影响,蔡国强受尼采《悲剧的诞生》启发,在法国表演作品《悲剧的诞生》以三幕烟花,分别以一首诗一幅书法 一场戏为形式去表达不屈,隔离,向上的人生境遇,他讲到:“人类有一种精神,就是在看清生命的痛苦后,仍然接受并享受它 。认识到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总有冬去春来。”

图片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