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心目中的谭富英

 cxag 2021-12-01

图片

《四郎探母》 谭富英 饰 杨延辉

  时光倒流于1948年,我还在上小学的时候,空暇时父母就会带我到离家不远的长治电影院(旧称华德电影院)去看电影。长治电影院是划为三轮档次的影院,经常会插场放映一些陈旧过时的老影片,因而我曾有幸看过黑白影片京剧《四郎探母》。后来我才知道,电影中的主角杨延辉,就是谭富英扮演的。这部电影拍摄于1933年,由上海天一影片公司制作,导演是尹声涛,时在上海天蟾舞台任编剧兼演员。其中男女主角分别是由谭富英与雪艳琴担承。雪艳琴在当时也是红得发紫的菊坛名家,其影响仅逊于梅兰芳。雪艳琴与谭富英同庚,27岁的青年人火候正旺,堪称是红氍毹上的黄金搭档,两位艺技珠联璧合,相得益彰,成功地完成了我国电影史上第一部黑白有声戏曲影片。谭鑫培在1905年拍摄了中国第一部无声戏曲纪录片《定军山》。相隔28年,谭氏祖孙担纲主演了中国电影史上两个第一,从无声过渡到有声,应该说是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图片

《将相和》 谭富英 饰 蔺相如、裘盛戎 饰 廉颇

  新中国成立初期,谭富英领导的同庆社与裘盛戎领导的戎社,合并组成“首都太平京剧团”。不久,又在北京市文化部门主筹协调下,于1952年底成立了民营公助性质的“北京市京剧二团”。团内阵容强大、群英荟萃,除裘盛戎辅佐外,还有李多奎、杨荣环、陈永玲、谭元寿、马长礼、杨盛春、高宝贤、张洪祥等等,正是行当齐全,名角云集。更兼文武场乐队密切配合,如耿少峰、汪本贞、张继五、谭世秀等琴师鼓佬,可称得上是国家一流水准的京剧团体。二团排演了《将相和》等历史题材的新戏,在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大会中,谭富英和裘盛戎都获得演员一等奖。1953年,谭富英参加了第三届赴朝慰问团。恰巧,父亲谭小培正在病中,临行前这位梨园行中有名的孝子,左右为难地跪在父亲床边,古今不能忠孝两全,他乞求父亲能理解宽恕与支持。不日,他就收拾行装赴天津随团集合出发。孰料蓦地接到父亲病危的电讯,只能即速返京与父诀别,并亲自料理父亲的丧事。事后他又匆忙返津随团赴朝。公事在前,以实际行动参加抗美援朝,慰问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他的这种精神令人敬佩。

图片

《除三害》谭富英 饰 王浚、裘盛戎 饰 周处

  回国后谭富英又紧张地投入《正气歌》和《除三害》的排练与演出。这两出戏在当时具有现实的宣传教育意义。1954年底,谭富英率北京市京剧二团赴沪作短期巡回演出。那时,我已读高中,对京剧的爱好日趋浓厚,其兴趣从武戏渐渐转移到文戏。谭富英的唱腔艺术将我领进美轮美奂的京剧殿堂,令我叹为观止,赞美不已,套一句上海时髦方言:“我真吃煞脱伊”(意思是钦佩、崇拜得五体投地)。这期演出,从1954年12月中旬至1955年1月下旬,约时一个半月左右,父亲竟带我看了9次之多,至今我还完整保存9张珍贵的戏单。时隔半个世纪,这些戏单如今已成为谭富英舞台生活的历史档案与收藏文化珍品。

图片

《打渔杀家》 谭富英 饰 萧恩、罗蕙兰 饰 萧桂英

  谭派的主要代表剧目《定军山》《战太平》《南阳关》《晋楚交兵》《洪羊洞》《打渔杀家》《琼林宴》《失空斩》《碰碑》等等,谭富英将优秀的传统剧目几乎按序演了一遍,令我大饱眼福。同时使我深深感到京剧流派的魅力,同样一出戏,不同的流派,具有不同的特色,显示了无穷的艺术魅力。

图片《战太平》 谭富英 饰 花云

  谭富英为人恬淡豁达、笃诚敦厚,早在富连成学戏时已是有名的“科里红”,毕业后事业上春风得意、一帆风顺,但他总是严以律己,从不傲睨自若、不争名利、不吃“戏醋”,并主动提携年轻有才华的演员,如在《铡美案》中,原来陈世美一角由他本人扮演,为了培养青年,主动让他的学生马长礼担承。再如,谭富英比裘盛戎大10岁,深知37岁的裘盛戎是舞台生涯的黄金时期,无论是体力或经验都属于充沛丰富阶段,应该竭力支持创造机会给予他更多的舞台实践,从安排的戏码便可表明。例如:今天是裘盛戎的大轴《姚期》、明天是谭富英的大轴《定军山》、后天是裘盛戎的《坐寨盗马》、大后天是谭富英的《战太平》……。这样轮番循环演出,谭富英不以团长老大自居,不耍大牌架势和独霸舞台的高尚戏德,受到行内外的赞扬。

图片

《空城计》 谭富英 饰 诸葛亮

  谭富英的唱腔酣畅淋漓、铿锵清脆、运腔柔婉、吐字珠玑。欣赏谭富英的表演艺术,简直是一种音乐享受。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先生说:“音乐是上界的语言。”戏曲乃音乐升华之综合产物。看谭富英演戏,犹如雅室品茗聊天交流一般,沁人心脾有益健康。我被他的艺术魅力所折服,内心燃烧起一股学谭的火苗。怎么学?请谁教我?我迷茫惆怅。考虑再三只能面对现实,决定自学。所谓自学就是听广播、放唱片、看剧本、对曲谱。1955年的科技水平远不能与今日相比。当时有只五灯收音机,再有台手摇唱机,已是中上等生活水准了。于此我买的第一张唱片就是谭富英的《空城计》。正面是一段〔西皮二六)加〔散板),反面是《斩马谡》的〔西皮导板)加〔散板)。一张78转的唱片,其一面的时间容量不过7分钟左右。这样翻来覆去的学习,把我整整折腾了半年之久,唱针耗掉了10盒(100支/盒),唱片的纹路也磨损了,声音也失真,总算老天不负苦心人,我终于将《空城计》的唱段学会了,也更进一步体会到了京剧艺术的无穷魅力。

图片《战樊城》 谭富英 饰 伍子胥

  日积月累,年岁增长,不几年功夫,我收藏了谭富英许多资料,一些主要的谭派杰作,尽收囊中。通过欣赏学习谭的唱腔艺术,不但学会了许多唱段,而且提高了对京剧的鉴赏水平。谭富英无愧于艺术大师的称号,他不仅有天赋佳喉,而且刻苦努力。他已经名气不小了,还拜余叔岩先生继续深造。可见学无止境,天无边际。

图片
《定军山》 谭富英 饰 黄忠

  谭富英的快板是有名的,例如:《战太平》游街中的“怀中抱定小娇生……”《斩马谡》的“帐下跪定小王平……”《定军山》的“我主爷帐中把令传……”等等,不一而足,在谭派剧目中屡见不鲜。他不但速度快、犹如珍珠脱线、水银泻地似的溅跳倾泻而出,而且吐字清晰、节奏稳健却恰到好处的把握住火候,非无深厚之功力不能。除了唱腔快的特点外,谭的动作也敏捷利索,舞台上锣鼓“四击头”刚落,他已经亮相完毕收腿下场了。曾与谭富英合作过多年的剧作家汪曾祺先生说,“谭富英什么都快,无论唱戏的速度、台上的动作、甚至生活中的走路,都赶不上他。”对于谭富英的表演艺术,汪曾祺先生曾问过与谭合作过多年的旦角名家任志秋老师:“谭富英有什么好?”任老师的回答很简单,一句话:“他像个老生。”汪先生认为是一句言简意赅的绝妙回答。孰知,唱老生的确实有很多人不像老生。记得著名剧作家翁偶虹先生曾对谭有过评论,我觉得最为公正贴切并深表赞同。翁偶虹先生说:“谭富英的唱做念打无不老练精到、脍灸人口、举重若轻,显示'风能扶水立、云欲带山行'的内涵功力,展现的举重若轻。他的念白与做表,则如水流花放,妙造自然、不矜才、不使气、看似潦草,实则乃适度的潇洒,朴实无华而华隐于内。所谓诗宜朴不宜巧,然必须大巧的朴;诗宜淡,不宜浓,然必须浓的淡。正如陈年的酒,风霜的木,药淬的匕首,非枯杭闲寂的谓。这就足以说明他的艺术修养极深,艺术个性极强,从他自己的艺术见解出发,表现出自己的艺术才华。”这段文字翁先生对谭的艺术人生之评说,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做了精辟地概括与肯定。

图片

《正气歌》谭富英 饰 文天祥

  据有关资料统计,谭富英从1923—1949年的26年里,在“百代、大中华、胜利、高亭、蓓开、国乐、开明”等各大唱片公司,录制96张唱片。在这些唱片中反映了谭富英早期、中期的唱腔艺术发展变化的过程,窥管谭富英艺术生涯的缩影。其数量而言,仅次于马连良。谭在舞台上塑造了一系列的英雄形象,如花云、黄忠、诸葛亮、范仲禹、文天祥、蔺相如等等,由于自身的崇高品质和淳良正直性格,在舞台上就自然地折射出璀璨闪烁的霞光。艺术大师梅兰芳看了谭富英主演的《正气歌》后赞曰:“富英的文天祥真正做到临危不惧,从容就义,这跟他的高尚品德的素质有密切关系,酝于中、形于外,不是偶然的。我觉得京剧界有这样一位德才兼备的演员,值得骄傲。”

图片

谭富英为儿子谭元寿操琴调嗓

  我无缘与谭先生接触请教,据说谭富英生活很清简,空闲时蜷在沙发里看书,尤对历史类书籍颇感兴趣,如春秋列国、三国隋唐等,均爱不释手。时常看困了就打个盹,醒来继续阅读,他能整整一天在沙发上看书。他的习惯直接影响了谭元寿。谭富英生前常对元寿说:“要演好传统历史剧,必须要熟悉了解历史,多看历史书籍,对表现人物性格极有帮助。”

图片

谭富英在杭州

  谭富英对油炸食品特别嗜好,如炸油条、炸油饼、炸卷果等都喜欢,谭富英生活中也很幽默,对日常用语的程序也很讲究,比如对任何物品的爱好都说“欢喜”,而从不倒过来说“喜欢”。

图片

谭富英(晚年

  谭富英于1959年入党,在文革中,江青指使有关人员劝谭退党。于此谭富英终日闷闷不乐,百思不得其解,遂使心脏病加剧。后来尽管在弥留之际,知道已恢复了党籍,但心灵的伤疤难以愈合,这是谭富英毕生最遗憾的一件事。

图片

谭富英在给长子谭元寿和弟子孙岳、
蒋厚礼、施雪怀、史金贵、李佩军上课

  50年代初,谭富英在组织上的关心下,为了发扬传统谭派艺术,开始陆续收徒施教。如马长礼、高宝贤、殷宝忠、薛浩伟、孙岳、李崇善等等。谭元寿先生自不必赘言,名门嫡传,是责无旁贷的谭派接班人。在众多的谭派高足中,笔者认为高宝贤老师的艺技最接近乃师谭富英的风范。他不但扮相酷似谭师,而且身上音韵神似,是继承谭派艺术较有成绩的一位演员。我看过很多高宝贤演出的传统折子戏。最近,在谭富英传统剧目音配像的制作过程中,就有高宝贤配像的《武家坡》《李陵碑》《楚宫恨》等等。

图片《野猪林》 谭元寿 饰 林冲

  全国有很多谭迷,有人曾请教过谭元寿先生,“为什么谭派很难学?”元寿先生同意这一观点,也谈了一些看法。他说:“学潭派要具有一定的天赋条件,首先嗓音响亮,俗话说本钱足,还要有扎实的武功基础。二者缺一不可,光是嗓子好,身体动作欠佳就无法完成靠把老生的规范要求,舞台形象效果就大为逊色。因此,学习谭派必须文武兼备,这就对演员有较高的要求,所以近年来学唱谭派的人才不多了。这当然是对专业演员而论。至于谭派票友与爱好者则不必苛求。否则学谭就更困难了。”笔者50年代看过谭元寿很多武生戏,如《三岔口》《白水滩》《金锁阵》《打金砖》等等,他不但扮相英俊、动作漂亮,而且出手利落、台风稳健,表现出扎实的武功基础。我们眷恋谭富英先生,祝愿谭派艺术之花盛开菊苑,永不凋零!

  (摘自 《中国戏剧》 2007年第6期,略有删节)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