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福建宁德畲乡

 昵称42722649 2021-12-01

早年,我随朋友们一起去台湾旅游,接待我们的是一位50多岁资深男性导游。他给我们推荐的线路和旅游团设定线路大不一样。他告诉我们,在台湾看自然风光,最好的两条线路:一是上山,二是入海。当时感觉没怎么深刻,多年以后,当自己也走了不少地方的时候,再来体会感觉,这话说的太好了。因为这些地方自然环境相对恶劣,受人类作为较少,如果有所改变,也由于这些地方相对闭塞,改变也不会太多太猛,会留下较多的历史痕迹。这次去福鼎,也印证了当年台湾导游的观点。

闽地多山,是我国东南丘陵所在。宁德地区号称八山一水一分地。人多地少,一些生存条件好的地方早就被强势人群占有,在生存条件差的地方多是弱势的少数民族。这次去看的有代表性二个古村就是畲民居住。

据资料解绍,畲族起源历史悠久,说法好多,主要分布在福建,浙江,江西等七省。畲族总人口71万左右,福建占畲族总人口52%,浙江占24%,而宁德地区占福建畲族人口的一半以上。畲族有本民族的语言,但是没有文字。他们和汉族相比是弱势群体,弱小民族,文化习俗上受汉文化影响较多。明清时期是畲族先民向闽东、浙南大迁徙的时期。他们到达那里时,平坝地区已多为汉族居住,自然条件较好的地方已为汉族所垦殖。因此,他们只能开岩劈岭,叩石耕壤,巡山狩猎。或者是佃租汉族地主的土地,或给地主富农当长工,长年辛勤劳作。他们所到之处,荒山变茶园、沟壑变良田。畲族人民为开发祖国东南部作出了巨大贡献。我在2019.05.01去浙江丽水游览过华东最美的梯田——云和梯田,深深为畲民的辛勤劳苦而感慨万分。(见本公众号《华东最美梯田——云和梯田》)这次看的是二个古村,一个是全国扶贫第一村——赤溪,另一个是半月里村。分别简略叙述如下:

一、赤溪村

赤溪村位于福鼎市磻溪镇东南部,与霞浦相毗邻,距福鼎市区65公里,离集镇23公里。

现在村落分两部分,一部分古村落,一部分是新村落。新村落当然是非常美丽。从现存古村落部分看,当年这个村子也不小,主打产品漆树、桐油树,一定是当时村子赖以生存发展的摇钱树,随着传统造漆业的衰落,这个村子也逐渐没落了。以至到后来,形容当地村民穷困潦倒悲惨生活的故事广为流传,说是畲民家媳妇和婆婆不可同时出门,因为只有一条裤子,谁出门谁穿,二人轮番穿。

闭塞、贫困、落后,三大难,一直折磨赤溪畲民,要知道,改变贫穷命运,创出一条新路子谈何容易。

在中国扶贫第一村展馆里,详尽地介绍了从贫困到富俗的转变过程。

入村的步道,两旁绿树红花,修葺一新,停车场也不小。

进村不远,有个大礼堂,内墙上挂有宣传框,介绍赤溪概况,一些公安正在坐位上认真看影视录像宣传片,接受教育。

村里的路与两边的房子崭新

新的经济增长点——漫山遍野的绿色金矿白茶树

赤溪——中国扶贫第一村

改造后的老房子

展览馆一部分

展览馆一景

正在改造装修的老房子

老村一角

花窗很漂亮,糊壁显得很单薄,竹篾片为芯,两边糊上黄泥抹平,再刷上黑色,就成了墙壁。

 地卜也很单薄,厚度还没脚掌宽。

参观后,总体的印象还是不错。进村的道路很干净,新建的村子也漂亮。一些晚清的老房子也修旧如旧,保存完好。所欠缺的是古村少了见证人古树,可见曾经的贫困将稍微值钱的好东西都毁坏消耗掉了,这也会让参观的人们猜测现在的一切都是后人因势而为,做作打造而成。

 二、半月里村

半月里村,曾名“半路里村”,位于福建省霞浦县溪南镇白露坑行政村,是畲族聚居的村庄。村庄东望玉兔山,与白露坑村有一山之隔,背靠状如弯月的弥勒山山麓,南临双福桥水库。

半月里(半路里),顾名思义,是南来北往贸易通道的驿站。

村里有好几棵三百年左右树令的大榕树

一条像弯月似的山道,绕着半月里村,把它裹了起来,让这村名充满了诗情画意。

古榕荫下,绕村的山道。

从山坡顶看半月里村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三百年历史的龙溪宫(1730年建)是半月里村宗教祭祀的场所。

举人府,清代武举人雷世儒所建。砖木结构,建筑面积546平方米。使用工匠60余人,历时三年,耗银8000余两。是半月里村最能体现其建筑艺术特色的古民居。

举人府的明堂

举人府里花格窗之一

举人府后堂入口

举人府的后堂厨房和灶台

打开举人府后人的食罩,畲民家常菜肴和我们平时菜肴没啥差别,清淡鲜蔬。

举人府上楼的步梯

举人府的地卜又薄又高

住在举人府的这位小个子老妪可是个明星,镜头上过中央电视台。

和畲族明星老太合影,我以为她满头青丝还缠个发髻,其实是戴上去的。

半月里被誉为“畲族历史文化名村”,有近3百年历史的龙溪宫(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雷世儒大厝、雷位进故居、雷志茂故居、秀才院、雷氏宗祠(均被省政府列入文物保护单位龙溪宫的附属保护单位)。

省文物保护单位——雷氏宗祠

和畲族民俗博物馆馆长雷其松合影。

上图照片中间的龙杖以前是半月里村权力的象征,传到那位手里,就意味着他是村里的老大。

村民雷其松是个热心收藏文物的有识之士,他自费办起“畲族民俗博物馆”,收集了相当数量的涉及畲族人民生产、生活、风土人情的历史文物,受到人们的广泛赞许。 

畲族民间博物馆入口,里边展厅好大,有三大层,展品好多,值得一看。门票每位10元,管门的就是馆长。

博物馆陈设的畲族家具

博物馆展品中医药材柜

博物馆展品

博物馆里陈设的畲族衣服和用具

与赤溪村不同的是,这半月里村本来名叫半路里村,是个贸易的要道,交通便利、信息领先,贸易获利,是它生存的第一条件。此外是汉化程度比较高。明清之间这里出了文举人,武举人,还有一门出了三秀才。这些文武名流的产生,与当地汉族有了较紧密的文化交融,实现了共同进步。现在当地经济的支撑业是旅游和白茶。

进村的石地卜,用的石材也是比较单薄。

进村的门楼有瞭望台

这里像模像样的民宅古居相对较多,其财富积累主要是村里的先民们近代去南洋、北方港口贸易获利发迹而成。

纵观二个畬族古村,经过多年的交融,食俗上与汉族己无明显区别,平常时节,特别是年轻人,很难辨别谁是畲民谁是汉民。在建筑风格上与汉族古建筑区别不大,只是感觉略显单薄一些。也许是当地出产大的树材不多,各种材料略显匮乏,交通运输费用巨大所致。

贫困山区,交通不便,生存条件恶劣!本来是劣势,然而对环境破坏少却成了山区不可替代的优势。当初的小生产自然经济,现已成为人们对以往生活的最好回憶。这些最通俗易懂的道理,常常为我们不屑一顾,不以为然,值得人们反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