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才是真正的温柔而坚定?

 momo666 2021-12-01

       耳熟能详的“温柔而坚定”,出自于“正面管教”家庭教育体系:和善而坚定。简简单单的五个字,要做到真的很难!很难!我在十几年的教养生涯中,走过不少弯路,并为此付出了血泪的代价。

宝宝心里苦啊

      误区一:温柔即不让他受伤。这是我很长时间所处的误区,我所理解的温柔,我所理解的接纳,就是尽量照顾他的情绪,保护他的心理,不让他受伤。每次他做错了事情,我不敢严厉不敢惩罚,想告诉他这样是不对的还得小心翼翼地怕伤害到他。这样的结果就是孩子抓住了我的顾忌,慢慢拓宽我的底线,慢慢扩大给他定的规则,越来越肆无忌惮。

      举个例子,还是家长最关心且每天都要面对的做作业的问题吧。当孩子说今晚的作业不想做时,我会问他,为什么呀?你心里是怎么想的呀?然后开始试图讲道理。如果孩子死活不同意,我就会安慰自己:“嗯,其实一次半次又有什么关系呢?最重要要孩子自己想学才行,要相信孩子总有自己想学的一天。”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我以为的温柔,是“我相信我们会爱对方,并且会幸福,我相信你以后会知道怎么遵守规则的。”

      误区二:坚定即严厉。当我意识到我的教育出了问题之后,我迅速倒向了另一边:坚定但苛刻。我能意识到是孩子的界线感出了问题,我想迅速扭转局面,于是我非常坚定,但同时也伴随着苛刻和严厉,孩子完全没有选择的余地。结果孩子有委屈、有不解、有难过、有焦虑,甚至有怨恨,都无处去诉说。

      同样是孩子不想写作业的问题。当我意识到“温柔”行不通了,我会先试图讲道理,告诉他今日事今日毕,告诉他“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道理讲不通了就教训一顿,甚至批评打骂,总之,你想写也得写,不想写也得写。

      我以为的坚定,是“你必须遵守我的规则,你违反规则会得到我设置的惩罚。你不能有自己的想法,你就只有无条件服从。你有怨恨、生气、愤怒、焦虑都是不对的。”

      误区三:反对即敌对。我们有种错觉,认为我们反对或者拒绝就是站在对方的对立面,就是与他为敌。不同意孩子做某件事,就成了你是法官他是犯人,你需要制服他,让他听从你的安排。当孩子小的时候,我们就威逼利诱,当孩子长大一些了,就靠惩罚、批评甚至打骂。这其实有点类似于“极化思维”,即非黑即白的思维,要么就是好人要么就是坏蛋。认为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么就是温柔地肯定,要么就是敌对地否定。

      我以为的反对,是“我反对你提出来的意见,就是反对你这个人,你有意见也不可以。”

      血与泪的教训,让我一次又一次地反省,让我逐渐领悟到什么叫做“温柔而坚定”。

      温柔而坚定,美国心理学大师科胡特在一首小诗中用了另外一个术语“不含敌意的坚决”来表示:如何深爱你?用不含诱惑的深情;如何拒绝你?用不含敌意的坚决。

      为什么会有敌意?武志红老师用了“投射性认同”来解释,即是说,敌意是你对对方威胁的投射,无论你是因拒绝产生的愤怒,还是因顺应而产生的压抑。举个例子来说吧,孩子玩游戏玩得时间太长了,你要收他的手机,于是他反抗了,他对你怒目圆睁,挥舞着拳头,甚至来个刺激点的,直接爬上阳台说要跳楼。你能明显地感受到他的威胁他的敌意,这时你会怎么做?你可能会因为生气愤怒而进行回击:“你跳啊!跳啊!有本事就跳下去啊!”也可能会因为担心害怕而屈从:“你赶紧下来,什么都好说。”除此两种情况,我们好像别无选择。但是无论是哪种情况,你都已经被他投射过来的敌意激发了敌意。担心害怕是你被百分百投射了,生气愤怒则是你将他投射过来的敌意反弹了回去。

      所以,不含敌意就是不被对方的敌意投射。

      那怎样才能不被投射呢?武志红老师介绍了美国催眠大师斯蒂芬·吉利根的一个小练习:一个人向你打出一拳,你可以当面去感受这一拳打来,你也可以转身站在对方的后边,从这个角度感受他。两种感受会截然不同,第一种情形下,你会感觉到紧张,而且会有恐惧或怒气升起,而第二种情形下,你的身体是放松的,而且会对这个人产生一种理解甚至悲悯。站在对方的后边,其实就是去站在对方的角度上去理解他。还是刚才的例子,你想不被孩子的敌意投射,你去试下站在他的角度上去重温一下刚才发生的事情,玩游戏输了好几把,又碰上猪队友,已经心情很不好了,说好了玩完这一把就交回手机,父母还不相信要来硬抢,如此种种累加会是什么样的情绪?你试着把你所感受到的这些说出来,我相信孩子会有很不一样的表现。我试过好多次,当我把我猜想的孩子现在的感受说出来之后,就好像点了一个神奇的按扭,瞬间就化解了孩子的敌意。

      所以,不被投射就是站到对方的角度看问题。

      怎样才能坚定?如果你自己都不相信自己,答应了孩子又觉得是不是太溺爱了,拒绝了孩子又觉得是不是太苛刻了,那无论如何也是做不到坚定的。也许你太珍重孩子,也许你不相信自己能做好,一直在权衡哪种方法对孩子更好,哪种方法更不会伤害到孩子,结果比较来比较去就很难去抉择。真的有哪种方法绝对不会问题和困难吗?对不起,没有。你无论选择任何一种方法都会有问题有困难。问题和困难是永远存在的,孩子越长大越优秀,问题和困难会越来越多。所以,你需要的不是选择哪种方法可以减少问题和困难,你需要的是学会处理和应对问题和困难。

      所以,学会坚定就是要让自己内心强大,学会处理和应对问题和困难。

      某天下午,孩子因为犯错被我罚自己回家。从学校到家里大约是15分钟的车程,走路需要一个小时。中午做的决定,孩子没太当回事,等下午放学打电话给我才知道我这次来真的。开始发脾气,各种威胁:“你这样以后对我以后我也这样对你!”“以后我再也不听你的!”如此种种。我突然领悟到,他越是这样凶神恶煞,越是说明他心里慌了,没有办法了。我很平静地跟他说:“我知道你现在很愤怒很生气,甚至可能很恨我。这都是正常的。”感受到了被接纳,他很快就平静下来了,然后在一个小时的回家中路途中,他打了有三、四次电话给我,他告诉我他走哪条路,现在走到什么位置了,问我从单位出发了吗?我们之间进行了愉快的沟通。我想这就叫做“温柔的坚定”吧。

      温柔而坚定,其实就是双方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一起制定规则,一起遵守规则,在碰到问题时不失友好地坚守规则。“正面管教”家庭教育体系对于和善与坚定的态度是“在纠正孩子行为之前,先要赢得孩子的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