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人 类 颜 值 进 阶 史 》

 印客美学 2021-12-01

    颜值是人类在追求美的过程中永远热潮的话题,每年对于颜值的形容词也层出不穷。

    不过,你知道人类颜值的进化历史吗?人们是怎么样一步步进化到现在的样子的?一起来随小印看看吧~



    NO.1
    一千年,脸小一次
     
    我们的脸每一千年就会缩小1%-2%!如今当下盛行的精致小脸,看来是基因在推波助澜。


    在我们进化的过程中,面部的骨骼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最明显的便是我们的面中变得平滑,牙齿缩小并且后缩等。
     
    脸部变小很大程度上和我们的饮食变化有关(大的改变都离不了吃),火种的发现和利用让人类学会了烹饪。

    图片出自Karl Bryullov

    食物加热后变得更加容易食用也更卫生,人类在吃上面所耗费的时间也变得与来越少,研究怎么吃上花的时间却越来越多。


    《人类简史》一书中曾指出,黑猩猩咀嚼生肉每天要花费五个小时,而人类吃的熟食,每天一个小时就够。

    牙齿整体后缩和大小缩小,我们的面部发生了一次“美”的进化。
     
    古人猿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吃食时需要牙齿反复拉扯,牙齿在多次使用中变得更加坚固也更大,我们的颌骨就会变粗,咬肌也会增大。

    图片出自James Sant

    在未进化的古人那个时候,健硕的牙齿和宽大的颌骨意味着强大和健康,小印猜测那个时候估计是以牙齿大为美。

    细嚼慢咽和少吃坚硬咀嚼力度大的食物,真的会让我们的脸变小!
     


    NO.2
    暴力极大促进颜值进化
     
    打架也能让人像美进化?其实这个美是被迫的。

    人类在进化的过程会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争夺和暴力。手用来打,最易暴露的脸用来被打。

     
    长期的进(打)化(斗)过程中,施力方会朝着有助于打斗进化,比如手部进化到可以握成拳,肌肉骨骼系统变得发达;


    有些地方则朝着尽量减少伤害的方向发展,比如被击打的首要目标——脸,比如朝天的鼻孔容易受伤所以慢慢演化出鼻骨来分担面部的脆弱。
     
    《生物学研究》杂志指出,南方古猿的脸部最坚硬之处也是在争斗过程中最容易受击打并受伤的地方,包括下颚、颧骨、鼻梁和眼眶骨架等。

    图片出自Arturo Ricci

    为了减少受伤,人类的面部在暴力中不知不觉的开始进化。

    他们的下颚开始后缩,长度逐渐出现了缩短的趋势,凸起的眉弓骨变得趋于平坦,而硬度与强度增加,眼眶骨架增大。

    图片出自Edward Hughes

    不难看出,我们现在的面部骨骼也是这样的趋势,只是文明社会中暴力的次数变少,所以通过暴力来颜值进化也显得不太合规。
     
    暴力所产生的颜值进化也影响着现代人的审美,高鼻梁和大眼睛一直是被大家夸赞的五官之一。



    NO.3
    高颅顶可不是一蹴而就的
     
    要知道我们人类颜值在进化的过程中,头骨的改变不可没。


    天仙姐姐就拥有着教科书般的优质头骨。

    我们的头骨在这几千年也在默默的进步着,从扁平的头顶进化出了圆润的头骨。

    从侧面来看,古人类的头骨更像是一颗柠檬:又长又低,眼眶上方和头骨的枕部有着粗大的骨嵴。


    早起古猿人头骨上部扁平,又长又低,眉弓骨特别突出。相比之下,现代人类的头骨更接近球形,像是一颗橘子。
     
    上图柳江人头骨明显已经趋向于现代人头骨的特征,牙齿也开始后缩并且变小。

    头部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变化,原因之一是对大脑的利用越发的频繁。

    人类与动物最大的区别之一便是人类擅长利用工具,这一点肯定离不开大脑的运转。
     

    在250万年前的男男女女脑容量就已经达到了600立方厘米,现在的人平均脑容量已经到了1200-1400立方厘米。

    大脑虽然能帮助我们思考但同样他也给我们带来了负担,头部想要保护结构脆弱的大脑,就需要厚实的头骨来帮忙。
     
    图片出自The Courtship by Louis-Roland Trinquesse

    所以头骨在变厚的同时也会随着大脑的变大而也向上隆起,头顶就会从“柠檬”变成“橘子”。
     
    有趣的是,虽然大脑只占身体总量的2%-3%,但即使休息的状态,消耗的能量也要占到25%。


    颅顶太高也不见得就是美的。

    不过这里的头顶骨骼和大家所说的“圆头”“扁头”可不是一回事哦。

    圆头扁头很大程度上是婴儿时期的睡眠姿势造成,这里我们所说的是头骨的高度。



    NO.4
    下巴其实是后天的产物!

    最初的人类是没有真正的下巴的。
     
    历史书上我们看到的古猿,他们的下巴与脖子呈现一条平滑的曲线,而不像现在的人类,下颏底部有明显的的一个倒T形的骨性凸起。

    图片出自James John Hill——Mother and child

    下巴的进化过程除了与我们发现火种,改变饮食习惯有关外,与我们独特的讲话方式也有密切的关联。

    图片出自约翰·海因里希·蒂施拜因

    上下闭合嘴巴有助于发音更准确更多样,舌头和相关肌肉频繁的肌肉运动导致面部下端出现了这一突出的骨骼结构。


    下颌角也在数不尽的嘴巴闭合间凸显出来。

    另一个下巴出现的原因是我们在直立行走的进化中,人的后脑比较大,重心向后,不易保持平衡。

    图片出自Joseph Caraud

     
    但是下巴上的这一突出的骨骼结构,就能够让以脖子为轴心的大脑袋不易后偏,在跳跃或跑动中更好的保持头部平衡。

    现在下巴也成了审美的要点之一,拥有一个完美的下巴能更高的提升颜值!
     


    NO.5
    地域变化,颜值也不同?
     
    人类从出现到进化一直都在移动,选择一片认为适合自己生存的地域,便开始了漫长的适应环境和趋于环境的进化。

     
    藏族人在进化的过程中面部与中原人有了大的区别。
     
    藏族人的鼻骨较汉族人要高,鼻孔也要更大,这是他们为适应高寒地区缺氧和寒冷所进化的结果。

    长期生活在欧洲北部的人肤色要比低维度生活的人白

    但是,面部部分进化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特征与体型特征并不遵循相同的模式
     
    基因与身高等身体特征之间的关系是明显的,比如身高矮小的人四肢相应会较短,但基因对面部特征的影响却不那么明显。

    图片来自Sir Lawrence Alma-Tadema 

    不管身高与否,都有颜值高的人存在。
     


    NO.7
    为什么越对称越好看?
     
    面部对称性是测量传统吸引力的科学方法之一。
     
    进化优势理论提出,通常对称的面孔更具有吸引力,对称性表明个体健康。

    图片出Aalexandre cabanel

     
    理论上,并没有最完美最对称的脸,随着我们的成长,发育,年龄增长,疾病,感染等,都会导致我们的外表变得不对称。
     
    就比如经常朝着一个方向侧睡的人的脸肯定是不对称的。

     
    面部对称性较高的人被认为具有更强的免疫系统以抵抗多种疾病。
     
    所以在进化的过程中,祖先们会觉得面部对称不仅好看,还是一个显示自身良好基因的指标。

    图片出自爱德华·约翰·波因特

    渐渐地,我们开始对对称性特征产生偏爱,并将其视为具有吸引力的标志,因为在人类历史上,我们始终并且不断地选择更健康的配偶。
     


    NO.8
    进化出的“微表情”?
     
    如果说饮食、气候的变化是促进人类颜值进化的因素,那微表情也是颜值进化的关键之一。
     
    人类可不是从一开始就能在面部展示各种微表情的生物,这是进化了数千年的巨大进步。

    图片来Louis Marie de Schryver——The Dreamer

    人类有了思想后需要和同伴进行交流,维系社交网络,手势和微表情的运用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直立行走解放的双手增加了手势交流的频率,微表情的增加便是增强非语言交流频率的途径。

    图片来自弗朗兹·克萨韦尔·温德尔哈尔特

    面部在适应环境的进化过程中也要适应交流的需要,这时额头越来越光滑,眉毛被解放了出来,获得了足够的活动空间。
     
    与此同时,我们的脸也变得越来越小,能够传递恍然大悟和感同身受等微妙的情感。

    图片来自Robert Payton Reid, A.R.S.A.——In the garden

    合作关系在人类社会逐渐起主导作用,带有侵略性的面部特征就不那么重要了,犬齿变小,脸部肌肉的活动空间变得越来越大,微表情越来越多。
     
    现在我们仅仅只利用脸上的皮肤、骨骼和肌肉,就可以发出超过20种不同类型的情感信号。

    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啦,你对颜值进化有哪些想法呢?评论区欢迎交流~
     
     
     
    参考文献:
    [1] Morphological and population genomicevidence that human faces have evolved to signal individual identity
    [2] 人类脸部进化史令人震惊 暴力极大地促进了人类进化?新华网.
    [3] 你脸上的人类进化史[J].大自然探索,2019(06):7.








     作者:小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