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免疫学基础课程作业(7)
2021-12-01 | 阅:  转:  |  分享 
  
免疫学基础课程作业_A(7)一、单选题1.(4分)G—菌对青霉素、溶菌酶不敏感的原因是A.G—菌细胞壁含粘肽少,其外侧还有外膜层保护B
.G—菌细胞壁含脂多糖较多C.细胞壁缺乏磷壁酸D.细胞壁含有脂类AE.以上均是答案A解析第十章第二节细菌的结构2.(
4分)关于耐药性突变的特点,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A.耐药性突变率低B.耐药性突变具有相对稳定性C.耐药性突变是随机发生的
D.耐药性突变可以自然发生,亦可诱导发生E.耐药性突变是接触药物后发生的答案E解析第十三章第一节细菌的变异现象3.(4分)
HIV感染人体后,其慢性感染期大多是A.数天B.数周C.数月D.数年E.数十年答案D解析第三十章第一节人类免疫
缺陷病毒4.(4分)抗原与抗体发生交叉反应的原因是A.抗原与抗体均为蛋白质B.抗原与抗体的结构相似C.抗原与抗体的分子
量接近D.抗体蛋白为多聚体E.不同抗原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抗原决定基答案E解析第一章第三节特异性和交叉反应5.(4分)PPD/
OT试验的原理是A.毒素抗毒素中和试验B.结核菌素的毒性作用C.I型超敏反应D.Ag-Ab复合物在局部沉积E.
迟发型超敏反应答案E解析第十九章第一节结核分枝杆菌6.(4分)细菌致病性强弱主要取决于细菌的A.基本结构B.特殊结构C.
分解代谢产物D.侵袭力和毒素E.侵入机体的部位答案D解析第十四章第二节细菌的致病性7.(4分)免疫的概念是A.机体抗
感染的防御功能B.机体识别和排除免疫原性异物的功能C.机体清除损伤和衰老细胞的功能D.机体抗肿瘤的防御功能答案B解析医
学免疫学绪论8.(4分)感染中枢神经细胞,在胞质内形成内基小体的病毒是A.狂犬病病毒B.水痘-带状疱疹病毒C.巨细胞病
毒D.EB病毒答案A解析第三十八章第一节狂犬病病毒9.(4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传播途径不包括A.通过同性或异性间的性行为
B.输入带HIV的血液或血制品,器官或骨髓移植,人工授精,静脉药瘾者共用污染HIV的注射器和针头等C.消化道传播D.母
婴传播答案C解析第三十章第一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0.(4分)半抗原的抗原结合价是A.一价B.二价C.四价D.五价
E.十价答案A解析第一章第三节特异性和交叉反应11.(4分)葡萄球菌溶血素对下列细胞损伤最强的是A.白细胞B.红细胞C
.血小板D.肝细胞E.成纤维细胞答案B解析第十五章第一节葡萄球菌属12.(4分)HAV的主要传播途径是A.输血B.
垂直传播C.媒介昆虫D.性接触E.粪-口途径答案E解析第三十三章第一节甲型肝炎病毒13.(4分)与MHC-Ⅱ类分子结
合的是:A.CD2B.CD4C.CD3D.CD5E..CD8答案B解析第五章第二节HLA抗原(分子)的结构、分
布、功能14.(4分)一类含有核酸或蛋白质侵染因子的简单微生物是A.亚病毒B.真菌C.支原体D.衣原体答案A解析第
二十八章第五节病毒的分类15.(4分)与细菌致病性无关的是A.荚膜B.菌毛C.脂多糖D.脂磷壁酸E.异染颗粒答
案E解析第十四章第二节细菌的致病性16.(4分)细菌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多数病原菌最适PH为A.pH=7.2~7.6B.pH
=5.2~7.6C.pH=7.2~9.6D.pH=2~9答案A解析第十一章第二节细菌的营养与代谢17.(4分)沙眼由以下哪
种微生物引起A.螺旋体B.立克次体C.支原体D.衣原体E.病毒答案D解析第二十四章衣原体18.(4分)最容易发
生抗原性变异的病毒是A.流感病毒B.麻疹病毒C.腮腺炎病毒D.风疹病毒E.肝炎病毒答案A解析第三十一章第一节流
行性感冒病毒19.(4分)三条补体激活途径的共同点是A.参与级联反应的补体成分相同B.C5转化酶的组成相同C.C3转化
酶的组成相同D.激活物质相同E.攻膜复合物的形成及其溶细胞效应相同答案E解析第三章第二节补体系统的激活与调节20.(4分)
以下病原体抵抗力最弱的是A.钩端螺旋体B.梅毒螺旋体C.回归热螺旋体D.立克次体E.真菌答案B解析第二十五章第
二节梅毒螺旋体二、判断题1.(4分)目前临床将TCR-、mlg-CD56-、CD16+淋巴细胞鉴定为NK细胞答案错误解析第四章
第二节免疫细胞2.(4分)抗原表位的性质、数目和分子量的大小决定了抗原的特异性答案错误解析第一章第三节特异性和交叉反应3.(4分)
人类是淋病奈瑟菌的唯一宿主,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感染后引起淋病答案正确解析免疫学基础4.(4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间接法主要用于检测血清中抗原答案错误解析第九章第一节免疫诊断5.(4分)在脾脏中B细胞主要分布于白髓淋巴小结及红髓的脾索答案正确
献花(0)
+1
(本文系云中书屋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