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玉砣痕(古玉砣工痕迹鉴定)

 古玉文化研究 2021-12-01
    在上一期的文章中,方老师与诸位玉友以及同学们重点的学习了关于古玉痕迹,关于大砣,细砣,与宽砣的直线类砣痕迹的研究与馆藏古玉的对照,我相信只要认真阅读并加以理解的同学,对于古代制玉的直砣类工痕的鉴别以及运用已经有了较为精准的掌握,愿诸位玉友能够学以致用,鉴定水平与审美高度逐步提升。

上一期关于(大砣,细砣,宽砣)研究

  那么这一期,我们接着讲关于古玉砣具的研究,在上一篇文章中,已经说到过,古玉砣具种类共分为五种,直线类砣具已经讲了三种,那么这一期的文章研究重点为,古玉砣具(平砣)的研究与馆藏古玉运用的对照。


(古玉砣具,五种类别)

古玉砣具(平砣的运用与研究)

(古玉砣具,平砣)

  如上图所见,古玉砣痕讲解第四种,平砣,顾名思义,砣的接触面是平的,他与其他砣种存在明显的区别,功能上也存在极大不同,平砣因其刀口无锋,主要的功能为磨制,这一点同学们要牢记,很重要,他的功能是磨。

原始文化期单持(平磨)

古玉砣具(磨轮)

   平砣的起源非常的悠久,其模型在文化期时代已经诞生,红山文化,良渚等等打磨皆离不开平砣,早期为手持式推磨平砣,逐渐由手持演变为上图的磨轮,古玉器经雕琢后,阳线推磨,或者阴线深度修磨,皆离不开平砣。

(进一步演变单机)

(春秋青铜质成熟期平砣)

演变为成熟期(水车平磨砣具)

   磨轮逐渐演变为单人或双人磨车,玉器圈内也称为水车,磨玉工具随着时代与科技的变化,磨具也变得越来越精良,由石向青铜器时期变化,再由青铜器向铁器磨具迈进,每一件砣具的诞生皆对应着相应的时代,这是学习重点,也是鉴定时代的一个节点。

红山文化平砣磨具推磨工艺

(平砣运用于起阳菱工艺)

(工艺逐步熟练,纹饰逐步精美)

(平砣,几乎涵盖所有修磨)

  对于平砣的运用,战国时期秦时代已经用于玉印阴刻,纹饰平顺,底部与两侧呈现椭圆状态,与平砣形态形成遥相呼应的研磨工痕,可能光看上面的字口,对于平砣还不能够有很深的理解,下面我再帖一张勾砣战国印章的图片,两者一对比,平砣的磨与勾砣的琢就有了很深的理解,诸位切记中心点,平砣无锋,主要为磨,那么它的主要功能便是磨去菱角,那么即使平砣的阴刻线,相同的,也是无菱角的。

  文章的最后与诸位闲聊两句,古玉圈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圈子,因为写了很多关于古玉类的心得文章,褒贬不一,有的朋友劝我说,(道不轻传,法不贱卖),也有的朋友看到我在古玉圈中赚了钱,说我不过是个“商人”,也有朋友看到我在传播古玉文化,说我是个“野心家”,这让我想起了悲惨世界里的主人公,主人公是一名神父,他会经常和富人在一起,也经常参加一些富人的聚会,并以此敞开前门迎接他们进入教会,祈求富人们能够给予教会一些物质的捐赠,人们笑话他,讥讽他是一个物质的神父,贪婪金银的教父,没有原则的教父,是个商人神父,而这位教父默默不言,从来不去争辩,这位神父把捐赠来的财物通过后门无偿的毫无保留的捐赠给了那些穷人们,让他们也能感受到来自人间的温暖,神父说,我不过是在完成我的使命罢了,我不过是一个传递者,古人也云,穷者,独善其身,这个世上其实独善其身是最容易的也是最简单的一种活法,但是我觉得,我作为一个古玉人,我还没有穷到独善其身的份上,我从前门汲取来的知识我不过是通过后门赠予了古玉文化研究上的清寒子弟,因为不管是知识或是财物,我不过是前门获赠后门赠予罢了,所以我觉得我写古玉文章说古玉鉴别知识并不存在轻传贱卖,因为这些东西本来就不属于我,我不过是一个时代的储存者,在保存的时候能够有时间研究它,玩它一辈子开心一辈子已经很知足了,如果我独善其身,那么我觉得有愧于传播于我古玉知识的前辈们,也有愧于在我还是古玉寒门青子的时候,前辈们给予我物质帮衬,这也是我想起了前辈张伯驹先生的一句名言,诸君共勉并细品:“予所收藏,不必终身为予有,但使永存吾土,流传有序。

方叶之

古玉学者敬呈

古玉鉴定
知识与灵魂碰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