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奥德赛

 Ficusss 2021-12-01

前些天开始抄《围炉夜话》,一共二百二十一则,以“安身立业”为总话题,著述了道德、修身、读书、安贫乐道、教子、忠孝、勤俭等十个方面。选择抄写这部典籍完全是因为它的名字,围炉,夜话,一下子让人有了画面感,不管窗外是多萧瑟的景象屋子里头总是暖烘烘的,天色暗下来,点上一只蜡烛,火炉烧得正旺,一家人或者三五好友围坐一起,从一餐饭聊到男儿情怀与担当,再到教子与孝廉。
 
《围炉夜话》与《菜根谭》《小窗幽记》并称为处世三大奇书。精华居多,不适应现代社会的东西也在。
 
我发现了一个比较典型的特征,里头会提到鬼神以及他们的世界,言之凿凿让人觉得那个年代的人都是笃定有鬼神的。其实那个年代也不算遥远,该书成于清朝咸丰年间,也就是中国的最后一个王朝的将近末期。
 
“孝子忠臣,是天地正气所钟,鬼神亦为之呵护。圣经贤传,乃古今命脉所系,人物悉赖以裁成。”
“作善降祥,不善降殃,可见尘世之间,已分天堂地狱。”
“君子存心,但凭忠信,而妇孺皆敬之如神,所以君子乐得为君子;小人处世,尽设机关,而乡党皆避之若鬼,所以小人枉做了小人。”
 
其实在现在看来,鬼神之说有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让大家遵守社会秩序,也是方便统治者的管理和社会的安定。到底有没有虽然我们都不知道,但是如果按有的方式去做事,只要别走火入魔,那还是可以起到警醒作用的。
 
其次提到较多的是“教子”。
 
教育环境的重要在于为大家种上很多颗各种品格的种子,倘若有一天,遇到合适的土壤和阳光,会立刻发芽,更重要的是让年幼的孩子把一些品质渗透在骨子里,在他长大成人时,会少去很多摸索和迷茫,对于各方花费时间争执和辩论的议题,他已经掌握了辩证方法论,这样总是会比别人快上几步。
 
我对于前阵子风靡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区”这种鸡汤不置可否,大意是每个人都有自己成事的时间段,不必催促也不必羡慕他人的成绩,我只赞同一小点,那就是优秀的人总会发光照耀别人并无需急切表现,被发现也是长久的积累而不是走运爆红,对于时区的说法,感觉就是一种误导,从小被嘱托了各种期望,父母生怕孩子在自己手中时输在了起跑线,无法给成年后的你一个交代,结果成年了长大了出笼了你反而给自己摄入安定剂,没事的,大家都有时差,我现在不可以不代表以后不可以。我想说的就是不可以就是不可以,反思过后的努力才是本心,像一条砧板上的胖头鱼任人宰割还想入非非可以鲤鱼跳龙门,那真的是上了毒鸡汤的当了。
 
但有的可能不是完完全全与现代社会契合。如“与其使乡党有誉言,不如令乡党无怨言;与其为子孙谋产业,不如教子孙习恒业。”“乡党”真是古人一种典型的舆论压力的来源,跟几十年前的街坊邻居,和现在的微博一样,你做得不好势必有人喷你,你做得好也未必有人夸你,别人的评价不能说不重要,但是还是不要被外界评论所绑架了的好,有时候是一种无形的监督,有时候就是一种枷锁,还有就是习恒业,现在都主张创新和科技上的研发,一味地找寻一个永远的职业似乎已经不太可能,核心技术要掌握,在变化中求个稳才是最好。
 
另,二十多岁可能正是欲望最多活力最大的时候,可是欲求不满会使得面目狰狞,人远之。
 
生活里的苦恼有一部分皆是由于自己的大头梦还没做完然后被现实踹醒。
 
说来,理想与欲望的界限究竟太模糊,这不能怪我们人,不想做废柴就要树立目标去实现,实现不了又会苦恼。我们人类,总是会给自己找出各种各样的烦恼来以免自己出世。因为出世是一种不配合,不配合大家就不跟你玩了,而出世入世都自如未免要求太苛刻,不是普罗大众可以随意切换的,所以就要入世,入世太深,又会作孽,为了满足欲望犯下错误。这样看来,人生的每一步都是险象环生,只不过我们都沉浸其中无法自拔,还会被七情困扰着,哪有世界飞到棋盘之上统筹全局来安抚自我呢。
 


最近刚过秋分,还拍到了月亮,当拍到月球表面的凹凸不平时还是有点兴奋的。秋分,太阳直射地球赤道,把阳光和温暖平均分配给南北半球,古语有云:“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一年的庄稼在这几天慢慢有了眉目,有了收成,农民工人阶级学生娃子,都在这个季节里有了那么些收获,或者准备收获些什么,天气又正正好,只是稍有干燥,喝点暖茶。
 
吃完火锅在回家的路上放了王菲唱的《我的我的祖国》,走在异国的乡间小道上,听着从海的那边传来的声音,那种明快和畅意,真的是在唱我和我的祖国,仿佛祖国和我的感情一下子由抽象变具体,可以渗透在角角落落里,洋溢在每个屋顶和每个枝头。期待国庆,那时一定泪盈眼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