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想治“穷病”,先改了“穷命”再说!

 闲野之家 2021-12-01

想得到某样东西,最可靠的方法是让自己配得上它

前天在朋友圈里转发了一条视频,并附带了一小段评论。有读者留言希望我能深入聊聊这个话题。还没看过的朋友可以先看下面这段视频。很多人认为,贫穷就是收入低,住不起房子,上不起学,没有钱看病买药。总而言之,贫穷=没钱。反过来说,只要提供了物质保障,就可以消除贫困。这或许就是大部分普通人的看法。但今天想讲的,可能会让很多人难以接受。

 
 

2019年上映的电影《我不是药神》中有这样一句话:“发现这世上只有一种病,穷病。这种病你没法治,也治不过来。”这句话不知道触动了多少人的心弦。让有些人强装出来的体面,哗啦啦的碎裂一地。

图片

穷病,到底是怎么得上的。得了穷病的人,真的没救了吗?

钱,一直都是中国人谈论最多的话题。两个陌生人见面,三言两语的寒暄过后便会拐弯抹角的打听对方在哪里工作,孩子在哪里上学,住哪个小区,最近去过哪里吃饭等等。进而估摸出对方的身家和收入水平。然后决定以什么样的态度与之相处。北京谓之“盘道”。如果对方不仅家底殷实,而且还有不俗的出身或者有三分权在握,那便有了被高看一眼的资本。

网上有一句流行语“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其实贫和穷是不一样的。贫,正体字是“貧”。上面是“分”,下面是“贝”。形容一个小钱还要掰成两半花。可见经济之窘迫。《说文》中有解释,贫,财分少也。所以,贫主要是指人的资源匮乏。

穷的正体字写法是“窮”。但是在古文字里的“穷”,穴字头下面并不是“躬”而是“躳”。注意右边的“吕”。这是个象形文字,本意是脊椎骨。因此,“穷”的造字本意是一个人在低矮的洞穴里面,身体和脊背受到压迫,导致人变得弯曲不自由。

图片

因此,得了“穷病”的人在物质困顿的同时,精神上也是不自由的。能力迭代固然是造就穷人的原因之一。但目光短浅;认同荒诞;愿意用不断压低的生活条件换取一时苟安;对别人的痛苦视而不见,甚至因为灾难没有发生在自己身上而偷笑;只谋金钱不取权利;不相信自己也有改变现状的机会,才是穷人共有的素质。所谓人穷志短,莫过如此!

所以,有的人贫,但他们只是没有钱而已;而很多人虽然有钱,日子也算过得去。但却是精神上的“穷”人。远的不说。就说最近风头正劲的“司马南”,在我眼中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穷”人。咱们按下他北京的家“南锣鼓巷8号”(网友调查为厕所)不表。就说此獠在美国加州Fremont的房子。现在的市值已经超过百万美金。无论怎么说,这位司马网红也不属于物质生活匮乏的人。但他的精神世界却实在不好恭维。

我看过一些他做的视频。开头处总要啰嗦一通:“我是中国公民,北京市民,东城区居民司马南”。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一个人越缺少什么就越会在乎什么。例如,有的人自称游历过很多地方。但他们很有可能只是在列车上记住了沿途的几个地名。有的人喜欢吹嘘自己很有学问。每有露脸的机会,便会顺嘴拉出一长串书单。而他最大的可能是只记住了这些书的名字。内容上,能读完“序言”就算深入研究了。改革开放初期,很多乡镇企业家都喜欢在书柜里摆上满满当当的精装名著充门面,目的就是怕被人看出自己的鄙陋。司马南这种“见过世面”的人,其实内心也是充满焦虑。因为每一个撒谎的人最怕的就是被人拆穿,所以要竭尽全力的装逼。

还有一些人,确实是吃过苦挨过饿。这种可怕的印象会一直烙印在脑子里,伴随其终生。心理学上叫“创伤后遗症”。网友爆料。11月22日,河北石家庄,当地几家餐饮商户联合为清洁工人准备了免费午餐,并在电视台发了布告。没想到清洁工还没来,就被闻讯赶来的各路居家大妈蜂拥而至哄抢!大妈们先是用盘子舀,后来争抢不过!干脆用手抓!场面一度失控。

 
 

其实类似一幕屡见不鲜。在邮轮上的自助餐厅里,在进博会的展台上。甚至有一些退休老人拿着退休金坐着免费的公交车,组团到乡下进行“0元采摘”活动。就算被当地村民逮到现行,也可以往地上一躺说自己心脏病犯了。这些人是真的没有钱,吃不上喝不上了吗?大概率是不会的。他们只不过是觉得,不吃白不吃,不拿白不拿,有便宜不占王八蛋!这种人才是真正的“穷”人。经济上再独立,精神也是跪着的。他们灵魂深处膜拜的是动物世界、丛林法则。自己遭受的苦难和迫害无法伸张,就要千方百计的再从别人身上找补回来。

图片

占便宜心理的背面是认命和顺服。往往看起来比猴都精的人,实际上比猪还蠢。所以你会发现。越是这种人,越是会轻松拜倒在显而易见的欺骗面前。成为那些搞屁凸屁的,卖100年保险的,搞传销诈骗的,以及贩卖爱国的大V黄生之流的重点照顾对象。被人狠狠割了一遍又一遍。最后还会不无遗憾的说一句“这都是命啊!”因为他们赌的就是“我不会是最倒霉的那个”。恰如电影《华尔街之狼》中小李子所说:穷人之所以好骗,就是因为他们不仅笨,而且贪婪。

所谓离现实越远,就会离幻想越近。描绘的愿景越宏大,越能从精神上将“穷”人征服。人们会感谢给他钱的人,给他帮助的人,给他“ Energy”的人,甚至是给他造成痛苦的人。但少有会感谢点醒他、给他思想的人。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把富人的钱都平均的分配给穷人。不就可以一步到位的解决贫困问题了吗?恭喜你,已经和联合国粮食计划署署长戴维·比斯利想到一块儿去了。此前,他通过网上喊话马斯克捐赠个人2%的股票(约60亿美元)用于解决全球饥饿问题。在白左眼里,解决贫困的方式就是,把富人和穷人的财富简单的相加再除以二。这个调调其实并不比农民起义军高明到哪里。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弗里德曼认为:一个将平等置于自由之上的社会,既得不到平等也得不到自由。一个将自由置于平等之上的社会,将会得到更大程度上的平等和自由。

而联合国的白左官员们真正想要的,拆穿了就是控制社会财富分配的权力。并且通过控制财富分配,实现让自己变得富有的目的。根据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在“逼捐”马斯克后,发布的一份66亿美元使用计划表明。其中35亿美元用于购买粮食以及运输,20亿美元用于发放现金和商品券,7亿美元是给具体受援国的管理费用,剩下4亿美元是留给自己的管理费用。就问你NICE不NICE!

图片

2000多年前,亚里士多德提过这么一个问题:假如有一把世上最好的琴,和一群琴师。这把琴应该给谁?答案有三个选项:

A、给最差的琴师,促使他精进琴艺,追赶上来;

B、给最好的琴师,让他物尽其美;

C、抓阄。

而事实上,无论采取哪种方式,这把琴最后都会到最好的琴师手上。这也就是经济学里著名的“科斯定律”: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并且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小,那么,无论在开始时将财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市场机制会自动实现资源配置的帕雷托最优。可以被简单的理解为:在谁手里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就归谁。所以,哪怕拿走了富人的财产。只要市场机制依然存在,一段时间以后,这些财富还会回到富人的手里。穷人之所以会失去财富,是因为他们的认知世界充满了短视、悲观以及不切实际的幻想。

而在非市场的环境下。穷人则压根不会去想,自己为什么会被剥夺财富和权利。弗里德曼是这样解释的:(一些人)反对市场经济的主要原因恰恰在于它给予了人们渴望得到的东西,而没有给予特定群体认为自己理应得到的东西。大多数反对自由市场的论断,其背后是缺乏对自由本身的信念。

所以,想治“穷病”,必先改“穷命”!而改变“穷命”,要从先拿自己当个有独立灵魂的人开始。正如查理·芒格说,想得到某样东西,最可靠的方法是让自己配得上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