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轼: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很多人只知道第一句的全诗来了丨一日一诗

 诗书海海 2021-12-01
春  宵
【宋·苏轼】

   春宵一刻值千金,

   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

   秋千院落夜沉沉。


释    疑


①春宵:春夜

②一刻:形容时间很短。刻,计时名称,古代一昼夜共作百刻。

③有:第一个“”字为蕴含、散发之意;第二个“有”字为“具有”之意。

④阴:通“荫”,荫本义为荫蔽,月光荫蔽大地,引申为“普通”之意。

⑤歌管:歌声和管弦声。

⑥秋千:古代一种体育和游戏的传统器具。

⑦夜沉沉:夜很深了。

译    文

春天的夜晚,即使是一刻钟也价值千金。花儿散发出淡淡的清香,皎洁的月光在花下投射出朦胧的阴影。
远处高楼上,达官贵族们还在尽情地享受着歌舞管乐,夜已经很深了,挂着秋千的庭院沉浸在一片幽寂之中。

海 海 赏 析


     这首绝句歌咏春日之夜,花月美丽,景色宜人。花儿送来幽香,月儿投下清明,歌管细细,秋千因风轻荡,主人进入甜蜜的梦乡。
    
     诗人笔幅广阔,瞎想丰富,饱含着人事的欢欣与爱情的温馨,唱出了幻想中所追求的幸福美满生活。

     另一方面的意义在于劝喻世人要珍惜大好春光。诗家评论曾有“韩潮苏海”之说,形容苏轼的风格深广如海。这首诗就淋漓地表现了这种风格。

     诗的一开头,就发出了警策语:“春宵一刻值千金”。这岂不是表达了古人“惜寸阴,惜分阴”之说吗?高度概括了春宵(光阴)的价值,其精神力量涌透全诗,接着由反而正,讥讽那些行乐之徒的醉生梦死,享乐腐化,浪费光阴,使诗意含蓄委婉,让翻滚的激流流入海水深处,而其笔调更显得汪洋恣肆了。    


作 者 简 介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他是北宋文坛巨擘,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罕见的全才人物。苏轼在散文书法绘画音乐以及学术上均有很高的造诣。

     1057年,苏轼22岁,苏辙19岁,兄弟二人经宋仁宗殿试同时进士及第并深得一代宗师欧阳修赏识,认为苏轼“他日文章必独天下”。仁宗皇帝也兴奋地认为“朕今日为子孙得两相矣”!苏轼的文章从此名满天下,成为学者楷模。

     苏轼、苏辙和他们的父亲苏洵合称“三苏”,均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中,传为千古佳话。

     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做官的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25岁时任河南福昌主薄,次年参加制科考试入三等(最高),升为陕西凤翔府判官。三年后入京,正值新旧两党围绕“王安石变法”争斗不休之际,苏轼上书对新法提出中肯批评,遭人诬奏,他不屑争辩,自请外放。

      先任杭州通判,在任期间整治六井,解除杭州因近海和大旱而遭受的饮水之难。此后辗转东南担任密州、徐州、湖州等地知州,所到之处,皆因体恤民情、为政勤苦,深受百姓拥戴。尤以徐州抗洪找到煤矿解决民用燃料匮乏之功为最。

      1079年,朝官李定等人摘取苏轼诗句,弹劾苏轼攻击新法,不忠于朝,包藏祸心。苏轼在任上被捕入狱,遭到严刑拷问,折磨数月,险遭杀身之祸,史称“乌台诗案”。后经多方营救,加之苏轼才高,幸免一死,贬官湖北黄州团练副使,备尝艰辛。

      宋神宗死后,司马光执政,尽废新法。已提升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的苏轼驳议此举过激。后又出朝,担任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知州。其中任杭州知州期间不修官舍、买米赈民,大灾之年杭州无一人饿死。同时大规模兴修水利,疏浚西湖,筑堤成景,是为后世美称的“苏堤春晓”。

      晚年的苏轼仍不免遭新党“讥斥先朝”之祸,前后在广东惠州、海南儋州这些在当时还是荒蛮之地的偏远小城生活六年之久,临赴海南之前,62岁的苏轼料想自己风烛残年、病榻之躯涉洋过海,必将一去不返,于是立下遗嘱,安排后事,子孙恸哭送行到江边。

      苏轼到海南后生活极苦,常麻衣亲耕。他身处逆境却神采超然。许多学子千里追随与其同耕同学,海南自此学风日盛并产生了当地历史上第一位进士

      1100年,宋徽宗继位后,允许苏轼内迁并复原职。返程中病逝于江苏常州。“吴越之民相与哭于市”、“讣闻四方,无贤愚皆咨嗟出涕”。后人作祭文称他“道大难容,才高为累”,“闻所未闻”。

      渊博丰厚的学识、豪爽外向的性格、沧桑坎坷的阅历,使得苏轼成为北宋文坛成就最高的文学巨匠,他留给后世4200篇散文,2700多首诗歌,360多首词。他为诗、为词、为文皆如为人一样挥洒自如,无所不知。他的词极大地拓宽了题材领域,突破了音乐上的限制,自由地抒发各种各样的情绪、感受,开创了词的新境界——“豪放派”词风。



7.31


喜欢就关注我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