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辛集市千年古城旧城(三)万象旧城

 燕赵历史研讨会 2021-12-01

海龙


我小的时候,家境贫困,从没有一个人上过学堂和私塾,都识不了几个字。父母从小就教育我一定要上学,好好念书。我没有辜负家长的期望,1956年秋我考上了束鹿县旧城完小附设的第一届初中班,称旧城完小附中,后来叫旧城初级中学,现在叫辛集市第二中学。旧城初级中学第一年共招生四个班,我在三班,校址在旧城东西大街西头路北。我们的教室那时候在当铺北边的一个大四合院里,旧城完小也在此院上课。当铺内有很多房子,还有礼堂,老师和学生的宿舍就在当铺院落内。有一年我们在当铺院内挖白菜窖时还发掘出了一大坛子洋钱(也就是银元),有几百枚之多。

  

我还没有在旧城上学时,就知道旧城是束鹿县的老县城,是一座被水淹没的古城。经常听老人们讲旧城的传说和故事,听的最多如《三丘古洞》、《红草坡》、《纸糊的北京 铁打的旧城》、《贺爷轶事》等。上学期间也经常走在旧城的大街小巷,对牌楼架子遗址、戏院子、城隍庙、古戏楼、红草坡、三官庙等地方很熟悉,所以对旧城的印象较深,也可以说是对旧城情有独钟。

我上学的路上路过一个高大的土丘,后来才知道此地叫三丘,也叫束鹿岩,当年曾是明代束鹿八景之一“三丘古洞”所在地。古洞现在看不到了,但沙土丘还在,记得有十米左右高,还有一座小庙,不知道供奉的是什么。至于民间传说中的神仙,也不知真假,每次经过那里,都要多看几眼。三丘往南西边有一个小村子叫石家庄,该村姓贺的明清两朝时在朝为官,在家修建了一座贺家大院,建有高楼,很是气派,远处看就像一座城池。据说抗日战争期间被小日本的飞机轰炸破坏,楼房被夷为平房。旧城的东边一里多地有个东关村,旧城明代的东城门就在东关村西口,明代旧城的西门在城隍庙西,也就是后来改为供销社商场的柜台下面,由此可见后来重建旧城时向西移了不少。旧城南边有张兴墓,民间称“红草坡”。

旧城自古是冀中粮食的贸易中心,号称“冀中粮城”;过去旧城地处陆路和水路的交通要道,商贸发达,每逢庙会或农历双日,四面八方的人们汇集于此进行交易,商贾云集,有“旧城大集”之称,名震一方。店铺主要集中在镇中心的东西大街和南北大街两侧,有百货店、布店、盐店、杂货店、鞋帽店、糕点店、酱菜店、茶馆、饭店、肉铺、卤煮鸡店、酒肆、书店、文具店、家具店、旅店、大车店以及流动摊点等等样样俱全。旧城的饮食摊店很多,城隍庙附近的小街上有不少饭馆。每逢过集,人来人往,热闹非凡。不论是饭馆还是街道两旁食品摊的小吃,都人满为患,各种炒菜、丸子肉、驴肉、牛肉、羊杂、荞麦饸饹、荞麦面扒糕、红枣炸糕、小米面煎饼等都排满了等候品尝的人们。旧城还是冀中有名粮食市、菜市、水果市、木货市、牲口市和棉花、花生、大豆的集散地,辐射晋县、深泽、安平,深县、饶阳、武强等县市,方圆几十公里外的都来这里赶集交易。

  

旧城因为原来寺庙多,所以庙会更是多得令人难忘,规模也大。农历正月、三月、五月、八月、十月都有庙会,庙会上有马戏、杂耍、说书的、西洋镜、拉洋片、打把式卖膏药的、耍猴的等等。唱戏分两种,一是高台戏,一般在老戏楼唱,看戏用不着花钱。二是封闭的戏园,进入里面看戏要买票。演出的有昆曲、河北梆子、京剧、评剧、丝弦、老调、柳子调等,台上演员卖力的唱,台下人山人海,观众叫好声、掌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常。

一、北昆之都——旧城和旧城“祥庆社”

说到昆曲,旧城的“祥庆社”在中国北方首屈一指。创办者王香斋(1869-1936),名丹桂,旧城村人。晚清秀才,诗书琴画无所不通,尤工书法,字体颜筋柳骨刚劲力,张兴墓的碑文便是由知县张凤台撰文,王香斋书写的,至今保存完好。曾任旧城镇镇长、旧城商会会长、河北省议员。

昆曲是我国的一个传统剧种,有南昆、北昆之分,曾在戏曲舞台上冠绝一时。清末民初,该剧种日渐式微。班社解体、艺人流散,处于灭绝的边缘。王香斋出身富裕之家,精通音律。王香斋对音律很有研究,尤其酷爱昆曲,几乎成癖。他于1920年组建昆曲戏班“祥庆社”,并自任班主。当时,昆曲景况不佳,班社很少。“祥庆社”的建立,使昆曲艺人有了用武之地,许多著名演员都闻名而至。

王香斋为了扩大“祥庆社”的影响,还招收部分艺徒跟班学戏。王香斋待人宽厚,对困难演员经常给予资助。经营人不敷出时,对整个戏班予以补贴。他的仁义大度,使许多著名艺人慕名而来。武生王益友、侯永奎,旦角庞士琪、徐世昌,老生徐廷壁,丑角白福顺、李克明,净角张根发、侯玉山、侯益隆等先后来到该班,一时间名角荟萃,高手云集,成为北昆中实力雄厚、阵容整齐、较有名气的班社。为使艺术传承有人,他要求戏班要严格课徒,一招一式绝不马虎,使艺徒都能具备扎实的功底。20多名艺徒中,后来大多数都成为北方昆曲中的艺术骨干。

“祥庆社”坚持了10年,在我国戏剧史上书写了可圈可点的一页。王香斋通过“祥庆社”保护了一批北昆的艺术精英培养了一批北昆艺术新秀、为挽救国粹昆曲艺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王香斋

二、旧城的束鹿特色名吃

饮食行业俗称“勤行”,保定的汉味,天津的海味,历城的鲁味,在旧城皆能找到。“七七”事变前,旧城有名的饭庄有“宴宾楼”和“魏春”,“宴宾楼”在凤凰咀,“魏春”在西大街路南,“魏春”是旧城最大的饭庄。“宴宾楼”的大厨从保定过来,可以承做保定府风味的山珍海味宴席。

(一)里脊带汁。里脊带汁是旧城的一种名小吃,也称过油肉带汁。制作过油肉带汁的原料非常简单,主料就是猪瘦肉(或里脊),先将猪瘦肉洗净,横丝切成两公分大小薄厚均匀的肉片,加入鸡蛋、淀粉、味精、盐等搅拌粘稠,俗称“浆挂糊”,这样在油炸过程中能使肉片膨松不失其鲜还能变得柔软嫩滑。辅料有木耳、蒜薹(或者其他时令菜)、西红柿、黄花菜等。里脊带汁的味道酸、鲜、香俱全。

(二)秦椒料。“秦椒料”实为“勤脚料”,是贾进忠家的祖传名吃。菜品里有素丸子、白豆腐、过汕的豆腐泡、木耳、黄豆芽、蒜苔、牛血(俗称红豆腐)等。当地曾流传着一则谚语:“腥汕渣、大葱花、红白豆腐黄豆芽:没有丸子泡,不叫蓁椒料”,对这个菜进行了高度概括。它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味道鲜美,香盈适口。汤汁勾芡后主辅料的味道互相渗透,醇厚滑爽,回味悠长。多材质且晕素结合,营养丰富;二是原料普通,价格便宜,可谓物美价廉,非常适合大众消费。在旧社会,特别受市井平民和体力劳动者的欢迎。

这个菜的本名叫“勤脚料”是有来历的。旧时称饮食业为“勤行”,喻其从业者辛勤、劳苦;菜中所用原料大都是做高档菜时的下脚料,弃之可惜,再加以利用后成本很低。两者结合,故名“勤脚料”。后以谐音口口相传才有了“蓁椒料”这一俗称。也伴生了在辛集旧城流行的“豆腐脑里没有豆腐,蓁椒料里没有蓁椒”这则谚语。

(三)后悔汤。真正的豆腐脑以黄豆为原料,磨浆后用石膏或卤水点成。旧城有一名吃也叫豆腐脑,但却没有豆腐脑,俗称“后悔汤”。它的创始人是张王宋村的张三,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后传于旧城镇的马敦。豆腐脑虽然是汤里来水里去,但制作却十分复杂,用料非常考究,名是豆腐脑,但却没有豆腐,主要是做汤,放至面筋而成。其制作方法是先用饶阳县区忠村做的黄豆酱(必须陈3年),加入高汤,再加入做卤煮鸡用过的陈汤,放入大肚铜锅熬制。然后将和的白面团放入水中揉洗,取出面筋,抻成薄片以温油炸酥备用。洗面筋剩下的水兑入锅内搅匀。吃时碗内放入切块的面筋,盛入汤汁,表面浇上用鸡油、猪油、香油、花椒混合炸制的料油。成品爽滑适口,浓香四溢,佐以油案饼, 油多不腻,回味长久,深受顾客喜爱。

旧城的豆腐脑为什么又叫“后悔汤”呢? 因为旧城豆腐脑虽然价格贵,但除少量面筋外,不过是一碗汤而已,饭量大的人用于裹腹作用不大,花钱吃了觉得后悔。但它又美味可口,对食客极具诱惑力,如果错过机会不吃,更感到后悔。出于这两种原因, 旧城的豆腐脑被人们戏称为“后悔汤”,说:“吃了后悔不吃后悔”因名“后悔汤”。

 (四)一品锅。原王同兴饭店的一品锅为代表,此菜以历史悠久,制作精细、清香味美而闻名。它的原料有:鸡蛋、瘦肉、熟肥肉、粉面、花椒水、葱、姜、蒜,木耳、酱油、盐、醋等。做法是将鸡蛋煮熟,横着切开,肉制馅加粉面备用,然后油六成热时将切好的鸡蛋抹上肉,炸成原鸡蛋样的丸子,再放在油锅炸成黄透为止。将熟肉烧好切成长丁或大片备用。以上工序完成后,即做高汤,将主料放入去沫为好,加少量香油、味精即成。该菜素荤相烩,食而不腻,清香适口。

(五)炒饼。束鹿的炒饼历史悠久,分焖炒和焦炒,焖炒简单,焦炒用油多,价格高一些。以经济实惠、快捷方便、味道鲜美而远近闻名。它的主要原料有:白面、油、盐、酱、葱丝、姜丝、蒜片、菜、鸡蛋、肉等。 其制作方法是:先将白面烙成薄饼,切成1寸长、1个半厘米粗细的饼丝,等把菜底炒好后,兑好汤头,然后把饼丝放匀,盖锅盖二三分钟,加香油用筷子搅均即成,这实际是焖饼。如果吃焦炒则先把饼丝过油炸焦加菜底。炒饼后用炒勺制作的汤叫“勺清汤”,也叫“清勺汤”,酸香可口。

炒饼的主要品种有:素炒、肉炒。肉炒又分肥肉炒、瘦肉炒、里脊炒等。主要特点是:菜底清楚,下料齐全,放时准确,汤头适当,吃时给人一种油多不腻,香而适口,味道鲜美的感觉。旧城贾进忠家的炒饼很有物色。

     三、近代旧城的榨油业

食品油加工是束鹿县(今辛集市)的传统产业,在历史上曾以品种多、质量好、规模大而名噪华北地区。产品销售多为华北各省、市,甚至远销江南、西北及欧美、东南亚诸国。近代,亦曾为外埠加工蓖麻工业润滑油。据民国26年(1937)统计,旧城有油坊30多家,其中规模较大的13家。设油榨115个,油槽21个,对砣碾子52个,牲畜130头、雇工近500人,资金每家多为5-10万大洋。比较著名的作坊有“利田成”、“利兴成”、“利德成”、“聚太昌”。“永聚昌”、“泰昌”、“隆昌”、“永泰恒”、“兆兴园”、“典聚盛”、“太兴”。“永泰恒”、“增记”等。辛集市第二棉油厂的前身是“万泉涌”汕坊,由在天津经商的王庆丰于清宣统元年(1909)在旧城创办。受“戊戌变法”和“洋务运动”的影响,他考察到旧城榨油业规模很大但管理方式和生产设备保守落后,大有发展空间,于是放弃了在天津的商务而转向旧城的实业。他先后从德国和丹麦引进蒸汽锅驮机和“西门子”汽轮发电机,结束了传统的以牲畜和人力榨油的历史。采用先进的管理方式,实行榨油、轧花、粮食加工多种经营。工人按汽笛声上下班,厂内以电灯照明,在经营上充满近代工业的文明气息。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军在旧城设立据点,控制了这里的油业生产,使旧城榨油业处于半停产状态。解放后万泉涌油坊由县人民政府接管,工人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迅速恢复生产,1950年即跻身河北省八大棉油厂行列。


 

                                   2021年11月28日


附:唐将军张兴传碑文

唐死节臣张兴者,束鹿旧城人也。性悍骄而明辨,身长七尺,力举万斤,饭斗米,肉十斤,有廉将军风。先代世系邑乘阙如,太宗时授饶阳神将。天宝十五载,禄山叛于燕,攻饶阳猛甚,兴开张祸福,譬晓敌人,婴守弥年,众心益固,洎沧、赵、清、景相继沦陷,河朔二十四郡几无净土。贼将史思明率数万贼薄城下,危如累卵,朝不保夕。兴环甲登城,持陌刀抚循士卒,色不为动。贼将人,一举刀辄毙数人,众贼胆寒。奈穷城困久援绝,罗掘俱空,城破被缚,天乎何尤!思明劝之降日:“将军真壮士, 能屈节当受高爵。”兴对日:“昔严颜一巴郡将,犹不降张飞,我大郡将,安能委自逆虏,今得一死足矣。然愿以一言为诫。”思明日:“云何? ”兴日:“天子遇禄山如父子, 今不知报德,乃举兵犯阙,涂炭生灵,大丈夫不能为国剪除凶逆,反屈膝其下,何哉?所以从贼者,求富贵耳!燕巢于幕,岂能久安。”思明日:“将军不观天道耶,吾上起兵二十万,直趋洛阳,天下大定。以偏师叩函谷,守将面缚,唐室亡矣。”兴日:“桀、纣、秦、隋穷人力,毒四海,天恕人怨,故商、周、汉、唐代有神器,无违德也。今禄山非数帝之贤,不过苟延岁月,终就擒耳。”思明怒,锯杀之。死且骂贼,众无不叹服。而兴之死如生,大节凛然千古矣。葬于旧城之南冢上,草色皆赤,人谓血诚所感云。

赞曰:世称燕赵多奇士,土风豪劲,志节峥嵘,振古如斯。唐运中衰,逆镇血腥,河朔州郡鼎沸风靡。兴以鹿岩旧族,授节饶阳,一死报君,义声千载,盖世北方,刚劲之磅礴郁积而钟之乎期?人谚日:“疾风知劲草, 板荡识忠臣。”如兴者,忠肝义魄屹不可夺,殆睢阳、常山之流亚欤?大陸多才,时艰孔棘,吾愿都人土慎毋以委琐龌龊者而隳乡先达之遗风云。

赐进士出身军机处存记在任候补直隶州束鹿县知县张凤台撰文。

束鹿县附贡生王丹桂书丹。

大清光绪三十有二年秋八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