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6-5、创业轶事
2021-12-01 | 阅:  转:  |  分享 
  
6-5、创业轶事1985年出版的《伦敦海图》上,找不到我们这个山海关船厂,绘制者可能疏忽,也可能认为标注出来没有意义。但作为一名建设者和船厂
职工,这里发生的事情,给我们留下了终生的记忆。喝生水“秘方”打仗讲究“兵马未到,粮草先行”,但当年的建设者们,连水都没有就上阵了。
起初靠水壶、水车勉强维持,经常断水。后来打了大眼井,但水仍然不够用,每天只能供水十几分钟。供水压力很低,“二楼滴,一楼尿,三楼以上
把水挑”,家家准备水缸、水桶,天天排队等水。最难的要数我们这些单身,凉水都排不上,更别说开水。脸可以不洗,水不能不喝。喝生水不是没
喝过,可这大眼井的水特殊,喝下去肚子马上咕噜,用不了半个小时就得往厕所跑。这样,差不多每个星期都得往去医院。上医院得次数多了,从医
生开的处方中得到启示。既然土霉素能治拉稀,是否也能用来预防?试过以后,还真有效。此后,喝生水就吃土霉素,对身体有什么害处就完全顾不
得了。雪下到屋里来了1974年得冬天,我们是在指挥楼(付2号楼)中渡过的。楼刚交工不久,没有暖气。大自然好像跟我们过不去,那年冬天
奇冷。白天还好些,但晚上很难熬。三九严寒,北风呼啸,大家衣服也不脱,卷着身子,蒙上棉被,在梦中去追寻火炉、太阳......“雪下到
屋里来了!”有人惊叫。打开灯一看,哪里是什么雪呀!是未干墙壁上结的霜太厚,撑不住掉落到身上。早晨起来,脸盆里剩下的残水,全部结成冰
。电线杆子是怎样立起来的从山海关船厂到五里台的三万五千伏高压输电线,是船厂职工完全靠自己的能力建起来的,其中难度最大的是立电线杆。
那时一无吊车,二无卷扬机,只有一台手推绞盘,两根粗麻绳,一段钢丝绳,几副脚扣。施工人员是张秋荣(唯一的技术人员)、陈国章、李跃东等
带领的约50名尚未毕业的学生(山海关船厂技校77级)。立电线杆可不比栽树,全线99级共一百多根电线杆,每根都有两吨多重。要靠肩扛人
抬运到现场,挖好基坑,人拉手拽将电线杆立起来,谈何容易!蛮干是不行的,十分危险。张秋荣制定的施工方案是:两个粗麻绳一根钢丝绳均系在
电线杆顶部,杆子入基坑出挖一斜坡,粗麻绳由两组学生成90度左右拉拽,中间钢丝绳由第三组学生推绞盘绞。旗子一挥,口哨一响,电线杆子缓
缓竖起。那时,无论是拉大绳的,还是推绞盘的,谁不玩命干?那两吨多重的电线杆子要是倒下来,可不是闹着玩儿的。让人等搅拌机建厂初期,最
激动人心的莫过于两个干船坞混凝土浇注。现在浇注混凝土,有各种各样的运输工具。但那时候,唯一的运输工具是人拉海河车。两个干船坞(五万
吨级、1.5万吨级各一个)混凝土总浇注量近3万立方米,一次浇注量可达千吨,所需沙、石、水泥以及混凝土的运输量十分巨大,全部靠人拉海
河车。混凝土浇注时,必须保证连续不断,在给定的时间内浇注完,即一次性浇注,否则要铲掉重新浇注。因此,每次浇注,全厂人员总动员,三班
倒,拉起海河车一路小跑,场面十分壮观。浇注五万吨级干船坞坞口时,笔者带77级的技校学生50多人(连排编制),负责向水泥搅拌机运送沙
、石、水泥。这些学生都十分能干,张辉利、宋海军、董秀来等连、排长带头,组织突击队,口号是:“让人等搅拌机,绝不能让搅拌机等人”。几
个小时的连续浇注,几个小时的连续小跑,上衣脱了,汗流顺着脊背、脸颊往下淌。他们做到了,他们兑现了自己的口号诺言。中央新闻制片厂的摄
影记者见状,忙问:“这是哪来的民工?”我说:“哪来的民工?他们都是学生!”记者听后愕然。37分钟卸一列火车山海关船厂港池东西两道防
波堤,是建设者移山填海的产物。东防波堤抛石段长1302米,东防波堤抛石段长920米,总抛石量估计超过40万立方米。一块大石头抛倒海
里,扑通一声就没了踪影。硬从海里填出个大堤来,不知用了多少列车的石料。全场不分男女老少齐动员,运石料的火车一到,不论白天黑夜,人们
从四面八方涌上火车,将一块块石头推下火车平板厢,人喊声、石头落地声响成一片。待声音渐竭,车已卸完。火车徐徐开动,铁路两侧留下两条花
岗岩堆成的长龙。据说现代化的卸车机卸一列火车也需要个把钟头,可当年卸运石头的火车,最快的一次仅用了37分钟。如今46年过去,以这次
卸车时间计,已经过了65万多个37分钟,可总觉得那37分钟太长,而这46年,就像眨了以下眼睛。山海关船厂:原交通部所属船厂,1972年开始兴建,2007年转股改制,是国有大型船舶企业之一。1994年初稿2020年9月20日二稿
献花(0)
+1
(本文系小河水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