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品味医道之十七:天罡气和十二经

 野狐中医 2021-12-01

或许是处于怕泄露天机的缘由,传统文化中很多词语都被赋予了神话的色彩。比如《西游记》中说孙悟空会七十二般地煞变化,猪八戒会三十六般天罡变化,还有《水浒传》里也讲到了水泊梁山一百单八将,分为三十六天罡和七十二地煞,这些都赋予了所谓”天罡“、”地煞“神秘的色彩。

那么,什么是天罡,什么又是地煞了?

七十二地煞,与地有关,其实指的是古代气象学中的“七十二候”。七十二候是我国古人根据黄河流域的地理、气候、和自然界的一些景象编写而成,以五日为候,三候为气,六气为时,四时为岁,一年共七十二候。各候均以一个物候现象相应,称“候应”。《素问·六节藏象论》中:“岐伯曰: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六气谓之时,四时谓之岁,而各从其主治焉。”说得就是这种东西。
天罡,指北斗七星的斗柄。北斗七星是天帝的车马,天罡所指即是天帝巡视的地方。天帝除了车马之外,还应当有护卫,所以古人又将北斗所指的丛星中选择了三十六颗,称为三十六天罡,又称三十六天将,负责保护天帝和众神的安全。
前面我们说了,北斗所指是真气化生的方向,其实真气是针对人而言,天的真气另外有一个名称——“天罡气”,而它对冲的位置,称为“煞气"。
关于这些,阿伟哥可不是信口开河哟。
《道法会元》卷七十七:
“夫天上天罡,阳精也,真土也,乃天之真阳也。”
“夫身中天罡,亦阳精也,真土也。比内事为药物,为黄婆。丹田为黄庭,居於身中之中为天罡气,其实号曰中黄气,变化於心也。”
“耳眼口鼻舌,精神魂魄意,攒簇向中宫,化作先天气。即中黄气也。吾身中之天罡气也。”
“以我之阳精,合天地之阳精,阳精即天罡也。”
“运我之阳精,存我之阳神,直上与天通。随其天罡所指之方,运神合气,方为妙道。”
原文很长,估计大家没有兴趣通读,所以阿伟哥节选了一下。大意就是,以人来类比天,则天有“天罡气”,人有“先天气(真气)”,修行需要以人的“先天气”合天的“天罡气”,就会有神奇的效验。
当然,这样做有没有效验,阿伟哥也不知道,但是古人肯定是确信无疑的。因此,我们也就明白了,所谓“虚邪贼风”,其实就是“煞气”,所谓“避之有时”,是指古人“掐指一算”,知道在特定的时间“煞气”会出现在特定的方位,自然要根据时间来躲避;所谓“恬淡虚无”,有人说是人生修养的四个境界,也是修行的具体方法,而所谓的“真气从之”,阿伟哥原来一直百思不得其解,人体的真气要“从”什么?直到看到了“天罡”,才恍然大悟——人有“真气”,天有“罡气”,人从的是自然之道,“真气“从的是天地之间按照时空规律不断变化的“天罡气”。
由此,我们也就解开了人体“十二经脉”之谜。

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巧合”——天球系统里面的刻度称为“经纬”,而人体十二条经脉也有一个“经”字,这是为什么呢?

古人将南北的道路称为经,东西的道路称为纬。后来引申到天文上,成为了天球的坐标系统。纬线是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天球一周的圆圈;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线,也称子午线。

古人为了观测日月星辰的运动,将天球上的天赤道和地平圈分成了十二份,用十二地支来标识,因此,十二地支实际上是天球的经线与赤道圈和地平圈的十二个交点。

《黄帝内经》将十二经脉称之为“经”,显然不是随意命名,是比类于天文中经线概念的结果。

地球自转一圈就是一天,造成的视运动结果就是日月星辰围绕地球转了一圈,也就是在沿着子丑寅卯……这个跑道跑了一圈。这十二个关键点,比类到人体上,就是“十二经脉”。

理由?

没有道理可讲,就是这么“取类比象”来的。

北斗斗柄所指,一日一夜周流十二地支,“天罡气”随着时间的变化,在不同方向上产生不同的强弱变化。

人体真气,一日一夜周流十二经脉,同样随着时间的变化,在不同经脉中产生不同的强弱变化。

《难经·八难》云:“诸十二经脉者,皆系于生气之原。所谓生气之原者,谓十二经之根本,谓肾间动气也。

《难经·六十六难》:“脐下肾间动气者,人之生命也,十二经之根本也,故名曰原。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经历于五脏六腑。

对于《难经》中所说的“肾间动气”,到底是什么,读过前面文章的朋友不会陌生,那就是“真气”,也就是天上的“天罡气”(参见品味医道之九:真气从何而来)。


喜欢,就到我的公众号看看

阿伟哥只把真正的干货给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