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怀疑,这个冬天会很冷。这不还没进12月,东北的雪已经「大到模糊」。 比起风衣、夹克、羊羔毛,羽绒服一定是瑟瑟寒风中最可靠的终极战袍。所以不难理解,这个保暖领域的金字塔尖,激起了诸多品牌的入局热情。 然⽽,当你兴致冲冲整上⼀件羽绒服,约上好友朝山野出发,总会遇到⼀个百思不解的困惑:怎么看上去不错,也同样填充优质绒,抗冻⼒却总赶不上同⾏伙伴穿的户外⽻绒服? 原因不少,⼀⾔蔽之就是冬季⼭林环境复杂,不论是远途进⼭登个雪峰,还是周末去近郊来段千⼋百⽶的爬升徒步,⽓候都不好掌握。狂⻛、⼤雪、低温,外加运动状态下的⾃身产热……以上哪项需求点的应对或平衡,都不单是绒的事⼉。 今天,不妨就来跟⼤伙从细处唠唠:⾯对极寒,究竟该怎么选⽻绒服? 保暖,别只顾着看绒 但凡聊到羽绒服,聚焦点永远在绒上:鹅绒还是鸭绒?充绒量多少?蓬松度有几百?仿佛只要确保了绒,就等同GET到了一份品质首肯。 可现实哪有什么一定。出去撒欢蹦跶出了汗,穿的羽绒服瞬间就觉得不对劲了:不仅闷闷的,还有些微潮,风一吹还掠着一丝凉意,“怎么不那么保暖了?” 其中的奥秘,在于透气。 这是⼀个极容易被忽视的性能,却也是⼀件⽻绒服⾥极为讲究⼯艺的环节。再粗暴点,它的优劣会直接影响你购买的⽻绒服的保暖续航时间、穿戴舒适度,进⽽决定户外出⾏时的整体运动表现。 这也是极寒环境下,衡量⼀件⽻绒服是否优质最为关键的指标之⼀ 原理很简单:处于活动状态下的身体会产生热量,积蓄一段时间后形成汗蒸气。这些微小致密的气体分子会在身体与羽绒服间反复游离横跳,倘若无法有效排出,则会慢慢浸润打湿羽绒。如此一来,不仅会让保暖性大打折扣,更糟的是破坏身体内外微气候的平衡,形成「湿寒」。 ▲人体热量散失的四种方式。 湿,是冬季户外最避讳的,特别在中⾼海拔环境下,⽐单纯的冷还糟糕。正因此,有时你甚⾄会听到「透湿性」的说法。 透气与透湿,较真起来可得些篇幅,大可不必在此尽数展开,划三条重点: ●透气,指面料能否让空气通过,与之相关的是羽绒服的锁温力; ●透湿,指水/汗蒸气能否通过,直接影响的就是「闷」的问题; ●透气必然透湿,但反之不一定(大范围上还是说透气性的原因)。 So一件优质户外羽绒服应该具备的特性就是,无论什么环境,既能高效排出汗气,又尽可能多的锁住温度。 而这,很大程度取决于羽绒服采用的面料科技和研发时设计的剪裁细节。无论哪一方面,都是无数户外经历积累的血泪教训,万不是照着打板抄个样子就齐活的事儿。 那些埋在暗处的玄机 事实上,一件户外羽绒服的黑科技远不止透气,还必须兼顾一定程度的防水和不错的挡风性能,才能全方位让所充的高质量绒子拥有最佳的保暖续航力以及更舒适的穿戴体验。 防⽔,当然不是跟冲锋⾐⽐。以中⾼海拔攀登为例,是在遭遇突发⾬雪变化时能在⼀段时间内抵御⽔滴快速侵⼊内⾥⽻绒。为了实现要达到以上全部条件,⽬前最主流的⾯料当属Gore-Tex与Event两种。 以更为普及的Gore-Tex来说,其原型由聚四氟乙烯材料经过加速猛拉膨胀近十倍后的新型聚合物——膨体聚四氟乙烯(ePTEE)。 ▲Gore-Tex材料发明者Robert W. Gore与材料微距图。 它能实现的工艺效果很绝: 防水+透气,被Gore-Tex完美统一。1978年,世界级攀登者Jim Whittaker成功登顶K2,一举将这种神奇的面料拽进了大众视野。时至今日,你能在许多产品里猝不及防的跟Gore-Tex打上照面,例如Nike Air Force的某个系列。 如果说面料是户外羽绒服的科技门槛,那剪裁细节则更考验研发者们对户外各项运动环境的熟悉度。举个简单的例子,毫无户外活动经验的人,是不会想到把拉链头设计成更适合单手操作的双头挂绳式的。 为了让羽绒服更保暖,为身体留住更多的热量,还必须在更多细节处做无休止地精进。整体来说,除了最大面积的躯干部分,有以下几处需要特别处理的地儿: ●头部&脖颈:在严寒状态下,裸露的头部会带走10%左右的身体热量。(数据来源:《应用生理学杂志》,作者:Thea Pretorius & Gerald K. Bristow)。 ▲优质羽绒服会有连帽设计来同时对头部与脖颈做保护。 羽绒服的连帽设计会大大增加保暖性,可这项设计也对工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稍微哪个细节不到位,反倒容易弄巧成拙了。 ●袖口&下摆:这两处如果设计不得当,灌入的风也会在极短时间内带走许多热量。 ▲弹力袖口可以有效防止热量流失。 说了这么多,你肯定想问:面对最强寒冬 究竟该入手一件什么样的羽绒服呢? 首先,请在专业户外或有户外服装研发背景的品牌里选择。退一万步,即便各家工艺有参差,整体水准也有一定保障。 其次,看绒。因为在其他变量被限定时,充绒量、绒的品质、蓬松度等还是判断一件羽绒服保暖力的基础标准。毕竟500蓬跟800蓬,没有可比性。比较而言,鹅绒最优,鸭绒次之。 ![]() 倘若同充优质鹅绒,⼜该怎么选呢?⽀⼀招:看是否做过特殊的⼯艺处理,⽐如拒⽔。 鉴于「⽻绒遇⽔,保暖⻣折」的最⼤BUG,更优质的⽻绒服品牌会对天然⽻绒表⾯做特殊处理,⽐如DWR化学涂层,进⽽在⽻绒表⾯形成疏⽔膜,维持其不被浸润,具备持久的防泼⽔效果。 ![]() 最后,请务必仔细斟酌面料选择与剪裁设计。使用诸如Gore-Tex之类的涂层工艺科技面料是必要的。不过,就算同是Gore-Tex,也还各有各差。 比如,2018年革新上线的Gore-Tex Infinium™ windstopper®产品与普通硬芯防水材料很不一样,关键有两点: ●连微风都穿不透的轻便纺织面料 根据Gore的标准,只有当面料的空气渗透率不超过1.0 cfm (< 5 l/m2/s) 才算真正防风。而Gore-Tex Infinium™ Windstopper®产品能轻松满足上述标准。(来源:GORE官网) ●超薄保护层 薄膜技术拥有数十亿个微孔,微孔尺寸比水蒸气分子大900倍,因此风无法进入,但汗气却能轻松排出。(来源:GORE官网) 换人话说就是,超薄保护层+超轻便纺织面料,一方面为抵御严寒提供了额外的一层保护,另一方面也拓展适配了更多元的户外活动场景。它不再是厚重而硬实的,而是柔软又亲肤的,极好兼顾了功能性与舒适度。 ![]() ▲羽绒服和网球一起放进滚筒高速甩干,凯乐石900蓬GTX鹅绒防水羽绒服8000GT经受住摩擦碰撞的测试考验。 或许正是看中了该面料的独特之处,凯乐石便大胆研发了8000GT系列—— 900蓬GTX防水鹅绒羽绒服。900的蓬松度,市面仅0.001%羽绒服能达到。针对产品选用的高端鹅绒,放三个数据大家瞅瞅: 充绒量为250g、含绒量为90%、绒子直径50mm。它仨能提供的保暖力完全是MAX级别👇。 ![]() 其次,凯乐⽯还为鹅绒添加了拒⽔⼯艺,加上Gore-Tex Infinium™的强⼤⾯料科技,相当于给⽻绒服的防⽔性能上了双保险。就算今⼉要上8000⽶+,它也妥妥没⽑病。 ![]() 除开以上,Gore-Tex Infinium™在这件羽绒服上发挥出的挡风效果也堪称一绝,据说能屏蔽134km/暴风雪和12级强台风。 虽说咱没法模拟台风,但也用吹风机与蜡烛做了个小实验,各位品品效果: ![]() 不过,也别被这么强⼤的性能吓住,也并⾮只有中⾼海拔登雪⼭的专业户外⼈才能穿。这款⾯料妙在在性能与穿戴感上找到了最佳的平衡,即便是⽇常通勤、周末休闲、徒步郊游,也毫⽆累赘臃肿之感,反倒能在冬季的各类户外活动⾥尽情享受灵活⾃在的体验 ![]() ![]() 细节上,8000GT就更考究了。不仅设计了有效防⽌⻛雪侵袭的⾼帽领,所有接缝也做了GORETEX全压胶,全身拉链拒水。 ![]() 3D风雪帽还能在360°防风时兼顾头盔使用,并在肩、下摆、袖肘等易磨损部位做了补强。 可以说,8000GT将羽绒服的每一项指标都做精进到了极致。 或许面对即将到来的最强寒冬,你该试试这件「为极寒而生」的战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