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保定古莲花池的旧忆

 唯我英才 2021-12-02

位于保定古城中心的古莲花池,是我国著名的十大园林之一,凡是来到保定旅游参观的朋友,无一不把它作为一个重点的景地而争先恐后的去游览它的了,对于这个古莲花池,我们这些身处当地的保定人,更是对它热爱有加,终生伴随而不弃的。

在这过去的几十年来,我对这古莲花池也有众多的不解之缘,下面不妨择出几件事说道说道,让你也了解一下我和它的故事吧。

转塔的故事

那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时候,在园里东边靠南的篇留洞西侧,莲池南岸甬路再向南不远,康乐厅(即在早的藻泳楼)往东和绿野梯桥北边靠西处,这原来是个小广场,它是供儿童游戏的地方,孩子们经常会聚在广场周边踢键子、玩跳绳、弹玻璃球玩布袋呀,唯独广场中心有一个叫转塔的大型玩具最受小朋友们的欢迎了,说起那时的转塔,现在己经绝跡了,当然现在在大型的游乐场还有它的踪影,不过它是机械化而又高大上的一种游戏机械了,它和早先人工玩法的转塔是不一样的。那时人工式的转塔,装置比较简单,它是在广场中央平整的土地上埋了一根有三米多高,粗有三十公分左右的一根大木柱子,表面刷着醒目的红漆,它的上端有个铁轴,围着铁轴是上下两个园形的铁盘,下面的铁盘与铁轴是一体的它们焊在一起並且窂窂地固定在木柱的顶端,而上面那个铁盘中间有园孔,轻松地套在那根铁轴上,它的外径大于下面那个铁盘的外径,在它的四周均匀地打出几对对称的园孔,再用粗铁环套入这一个个的园孔内,每个铁环下面往下都拴有一根结实的粗绳子,它的下端是个不大的绳套,它的圈子大小能伸进一个人的两腿进去,它离地约有二尺多高,上面那个铁盘是可以围着那根铁轴自由转圈的。孩子们是这样玩的,首先是每根绳子有一个孩子,事先把左腿套进这绳子下端的绳套里直到接近大腿的根部,这时两手抓紧绳子,双腿点地做出出发的姿势,大家都准备好了后就会有人招乎开始,于是孩子们尽量离中间的柱子远点,以柱子为园心向偏外的方向急速地向前跑去,並且越跑越快,跑到一定的速度后这些孩子在速度和离心力的作用下,身体由绳子的带动着,圍着中间的木柱旋转起来,这时用来加速的双脚也离地收了上去,整个人就全由绳子系着並悬空地向外旋转起来,为了保持应有的离心力和向前的旋转速度,他们有分工地、陸续地配合着,不时放下两腿再向前奔跑加速,加快到一定的速度后再收起双脚让身体继续绕着柱子旋转下去,有技高者还会以自己手握腿套的绳子为园心地自转起来,或者松开一只手作出飞翔的动作来的,总之这是一个显示只有齐心协力团结一致,才能完成好的游戏。当然它也可以在人少的的时候玩,这时主要掌握玩的人员要对称平衡就可以的。

这个在当时很受小朋友们欢迎的转塔存在了不少年头,再后来我就不知何时它就消失了。

古莲花花池的院子里有一座全市有名的露天电影院

那时在古莲池院子东側的南边,过了绿野梯桥,再经过红枣坡、六幢亭,上坡处向南向西,有一个较大的广场,这里曾经是个露天舞场,后来才改造成了露天电影院了,它东边不远是莲池管理处和保定市群众艺术館的所在地,南边墙外和西邻墙外,分别是菊胡同路北和松鹤园路东民居的后身。

那时的这个露天电影院是在这广场上用苇蓆围成的,它的银幕面向东方,简易的售票处在靠北的地方,影院的门口向东靠北开门,进去大门后那就是那用长木条,下面垫着砖的一排排的的座位,真夠着简单极了,那时的电影票价是每人每场一角钱,不对号,自由找座儿的,这设施在当时也是夠着平民化的了,在这露天影院放映的都是正式影院放映过影片,人们习惯地叫它是二轮影片,那时的正式影院放映的头轮片的票价是每人每场贰角伍分钱,相比较起来这露天电影的价钱还是挺亲民的,所以它的观众很多的,尤其是夏秋季节,更是人流火爆的,这除了看电影票价便宜,另外一点那就是这里地势偏高通风好,时不时地感觉到从北边莲池那里水面上吹过来的凉风,带着莲池水面的凉气吹了过来,使人更觉得凉快无比了,在这一点上,那时的的正式影院没有空调设置,只有用电扇吹风降温,比起这露天电影院来,确实是热的多了。

记得在那时放映的众多影片中,印象最深的是《野火春风斗古城》这部发生在保定的故事,为此而摄制的同名电影故事影片,因为影片中有许多镜头是在保定,尤其还有在这古莲花池拍摄的,它自打头一轮在保定公映时,人们都万人空巷地挤向市里的所有影院並争相观看的了,但时隔不久在保定二轮公映时,那还是盛况空前的,这更多地是体现了古城人民对家乡的热愛。这个露天电影院给人们带来了欢乐,虽然己消失了几十年,但至今日,人们还会时常唸叨着它的。

下面再讲一下有名的莲池滑冰场,它的历史就长多了,在那个时代,几乎每年冬天水面结冰的时候,有关单位都会开放这利用莲池水面冻结成的大冰场,用它来开展滑冰运动,为此在工作的先期,要把池中己干枯了的莲花叶和叶\柄去除干净后,再将池中适当的蓄上清水,让整个池面结上厚厚的冰层,经过人工多次试验这冰面上确实能承载大量的人群后,才能收费开场滑冰的,这收费是分场次有时限的,每场每人一角钱,卖票收来的这钱,主要用于冰场工作人员的工资和场地灯光用电费,用还有冰场清扫工具的开支。这冰场的主办方是当时的保定市体委,因为有一年冬天寒假时我去体育场打工,那里每天晚上有灯光球场开放,每当夜深收场后,我们得及时打扫场地清运垃圾,为明天的开场做准备,有一天傍晚我刚上晚班,管事的头儿就叫住了我,让我马上去莲池的冰场帮忙去,这我才知道这会事,我去到那主要是维持秩序,收场后打扫冰场,人走光了后,先把冰场上由于众人腳下的冰刀把冰面划出许多的细汫和不少的冰渣,得首先用竹扫帚和木掀把冰渣向外推扫到冰场外围堆了起来。下一步是用长长的黑色橡皮胶管,把自来水均匀地撒向冰场的各个地方,自来水经过一夜的冻结后会使冰面平整光滑起来,为第二天冰场的使用做好准备,这就是冰场工作人员的工作全过程,当然他们还要负责维护冰场的秩序和收取来场滑冰者的入场卷这些活儿的。

说起滑冰,你感兴趣的话是很有看头的,首先这常来冰场的高手占了主角,他们比起初学者,他们人虽少但很耀眼,他们基本分两类,一类是速度滑冰,另一类是花样滑冰,这两类人脚下穿的冰刀是不一样的,速滑者的冰刀是两头尖,刀体比较薄的那种,花样滑者的冰刀比较厚短,刀的前方向上弯並在转弯处留有锯齿状的凸起,用来刹住向前的冲力而使冰刀停止向前滑动,更能在做各种动作时起到随时刹车的作用。速滑者除了追求速度带来的快乐会时而甩开双臂使身体向前加力,也会双手背在身后任身体向前轻松地滑去,有也有的会做个高难度飞行动作,即双臂向两侧平伸,一条腿向后方伸直身体与冰面成平行状,整个人像在冰面上一个腾飞的燕子,由于速滑者用的冰刀前后是尖直的,用它刹车就会用到这刀尖的部分向冰面戳去,由于冲力大,刀尖在冰面上会划起不少冰渣来的,看上去脚下是飞溅的冰花伴随着身体的滑行而腾起的一条冰雾,这动作对冰面的破坏是很大的。

在整个冰场上往往是速滑者都在场子的外圈顺着一个方向人人间隔着一定距离向前的滑动,而场中心部分则是花样滑冰者和初学者活动的场地了。在冰场外,除了有售票处还有为那些没有冰鞋的人出租冰鞋的服务,更有场外修磨冰鞋上冰刀的人,他们用手摇的砂轮机和磨刀石为那冰鞋上的冰刀磨出刃口来,使滑行者用起来轻松省力,一般速滑的冰鞋的冰刀,主要是磨出刀刃和刀尖来,价钱要相对便宜些,而花样刀就不一样了,他要在较厚的冰刀实体上的整个实体部分用砂轮仔细地在顺着刀片长度的中间,打磨出一条∪形的沟槽来,並要刃磨刀体前端的锯齿状凸起,使它锋利起来,使刀体能更快地刺进冰面,起到快速刹车的作用,那打磨好的刀体长度部分,由于中向凹进,使两侧各有了一个刀刃,这就使得滑冰者做各种动作时防止身体侧翻而摔倒,因此磨这种花样冰刀费时费力要技艺,价钱自然地要比那种速滑冰刀贵了许多。

时过境迁,几十年过去了,以上这些在古莲花池经历过的故事,至今仍历历在目难以忘怀的,它既有儿时在莲池游玩的欢乐和童趣,也有成年后在莲池这个地方留下的人生经历和为此带来的快乐印记,它会使人终生留恋而难以刮舍的。

由于篇幅的关係,有关我经历过的古莲花池的种种故事,如以前我曾发表过的美篇文章《读书有感“《莲池河北省博物馆》的旧亿》一文中说的故事,也是我经历过的古莲花池发生的故事,关心这段故事的朋友,请到“美篇”的“保定的老白”这个专栏里去翻看吧,在这里就不列出此文的内容了。

文未附上保定古莲花池的一些景色的照片和具体内容的介绍,供您欣赏。

o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