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珍贵了!晚清数量最多、最成系统的名人信札惊现拍场!

 wheatfa 2021-12-02

图片

左起:办理天津机器制造局候补道潘骏德、管理天津水师学堂候补道吕耀斗

此件《吕耀斗致蒋廷黼信札》是目前市场上出现的清代信札中数量较多、最成系统的晚清名人信札之一。皇皇54通108页,共计36封信札,且收信人为同一人,如此成规模成系统的信札在近几年的拍场中也是极为少见的,信中所言及慈禧太后、左宗棠、曾国藩、李鸿章、林则徐、黎兆棠、魏源等晚清政要多则,又学者文人如陈奂(倬云)、黄彭年(子寿太史)、黄体芳(漱兰学史)、邵懿臣(信西)、张元济(张筱斋)、杨鹄山等,文献价值称著。收信人蒋廷黼,官至广东潮州府知府,是近代军事家蒋百里从父,信中所言诸事非一般文人寒暄,涉及政治、仕宦、学问、诗词、文学、书法以及交友等情况,是研究吕耀斗最真实的第一手资料,同时也是研究晚清政治事件,文人士大夫交游的最佳史料。近百余年为名家自藏,来源清晰,珍贵异常,尚未出版。楠木册页装,笺纸精美,品相绝好。

图片

《吕耀斗致蒋廷黼信札》

       图片

(《吕耀斗致蒋廷黼信札》)

吕耀斗集官员、文学家以及书法家多重身份于一炉,是清代晚期传统文人士大夫的典型人物之一。20岁中榜,天纵英才,初为翰林,后官至天津水师学堂总办,朝廷二品大员,在《翁同龢日记》出现十余次,也曾得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李鸿章、左宗棠的举荐和褒美,与张汝梅、袁世凯的从祖袁甲三为姻亲关系。吕耀斗善诗词,曾著有《鹤缘词》,是常州词派晚期的组成部分。吕耀斗在书画上也有一定的造诣,“工画墨兰”,书法宗颜真卿,渗透着文人的儒雅气质以及高雅的审美趣味,信笔所书,字字天然,笔笔生华,更增加了此件作品的独特魅力。

图片

(《吕耀斗致蒋廷黼信札》涉及袁甲三、张汝梅、吕耀斗三家姻亲关系)

目前,学界对吕耀斗的研究较少,而吕耀斗的生平简介见于清宫档案、名人往来信札中。2015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姜鸣《秋风宝剑孤臣泪》,中有一篇《男儿怀抱谁人知?细说严复和吕耀斗的士途之路》,论述过吕耀斗任职北洋水师总办与严复的官场纠葛。1997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影印宫中履历档案编著的《清代官员履历档案》第4册第356页能准确地找到吕耀斗进京时所呈履历单。另外,《翁同龢日记》、《李鸿章全集》、《左宗棠全集》、《越缦堂诗文集》、《光绪朝朱批奏折》等文献记载有与吕耀斗往来的信札及奏折。

图片

(《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1997年广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第356页,吕耀斗的简介)

一、吕耀斗生平及交游

吕耀斗(1830—1895),字庭芷,号定子,江苏阳湖人(今属常州)人。道光十年(1830)九月二十一日出生,道光丙午(1846)乡试中举人,道光三十年(1850)庚戍科二甲五十八名,散馆授翰林院编修。历任翰林院编修、文渊阁校理(国家图书馆副馆长)、福建船政局提调、北洋水师堂总办、天津道、直隶永定河道等职。1887—1893年任天津水师学堂总办,为北洋水师培养管驾人才,光绪十四年授二品顶戴,光绪二十一年二月二十六日(1895年3月22日)卒于老家苏州,终年六十七岁。工画墨兰,能词。著有《鹤缘词》,是常州词派后期的代表作之一,又编有《丹徒县志》。

从这段简历可以看出,吕耀斗少年天资聪颖,年少及第,十六岁乡试中举人,二十岁中进士,春风得意,不知羡煞多少士子。在清代极为严苛的科举制度下,多少读书人皓首穷经,难以博取功名,而吕耀斗的科举却一路平坦,更为难得的是年仅二十岁,这在文人辈出的江南也是极为少见的。然而,科举的顺风顺水并不意味着士途的亨通,相反,吕耀斗进入翰林院后,士途却一路蹭蹬,40余年辗转各地,署理过军务、船务、赈灾等,却一直没有得到实缺来一展抱负,到光绪二十年(1894),才实授天津道台,可是吕耀斗还没来得及上任,便因病去世。

图片

(吕耀斗曾经参与当时中国自制的最大吨位和最先进军舰“开济”号的造船研制。)

作为一个老翰林,吕耀斗一生兢兢业业,在为官上的成就主要在于1887—1893任职天津水师学堂总办。天津水师学堂的主要职责是为李鸿章的北洋水师提供管驾人才,吕耀斗在担任总办期间,也曾得到朋友的称赞,近代词人谭献在《鹤缘词》序中称述其“剑佩奋发,胸有甲兵,然亦用而不尽用,坦然处之……出入军中,逡巡有年。”当时天津的英文报纸The Chinese Times(June 28th,1890)说吕耀斗“学识渊博,和蔼可亲。在他的管理下,当地人和外国人十分和谐融洽,没有摩擦。”外国人对他十分褒奖,同时认为“成功来自于诚恳的工作,不搞阴谋诡计。这个国家很多有用的机构,正是被各种阴谋伎俩搞得一塌糊涂。”可见,吕耀斗是位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工作的老翰林。

吕耀斗在为官的四十多年间,交友十分广泛,和他交往的主要是核心政要,如翁同龢、李鸿章、左宗棠等,也包括一些当时的文人雅士,如谭献等。同治、光绪间,《翁同龢日记》里曾记载吕耀斗多达十余次,甚至举荐吕耀斗任职,称吕耀斗为“前辈”。在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中李鸿章《李鸿章全集》、左宗棠《左宗棠全集》里也有与吕耀斗多则互相往来的信札。

图片

(《吕耀斗致蒋廷黼信札》)

详阅《翁同龢日记》共计出现17次有关吕耀斗的记载,日记时间从咸丰十一年辛酉(1861)十三日(3月23日)到光绪二十年甲午(1894)廿四日(3月1日),翁同龢一直与吕耀斗保持书信往来,跨度整整33年。吕耀斗卒于1895年,也就是说在吕去世前一年,翁同龢还给他写过信,由此可见,翁同龢与吕耀斗的深厚友谊。翁氏日记的内容包含了和吕会晤、品鉴书画以及推荐任职。下略举三例:

1、同治五年丙寅(1866)廿一日(12月27日):“出,过厂肆,遇吕定子前辈,略谈南中事。”

2、同治九年庚午(1870)十六日(2月15日):“午刻赴宋雪帆之招,宝生、莱山及吕定子再坐,出所受王石谷《松乔园图》、董宗伯寄陈眉公《云山图》长卷。”

3、光绪十九年癸巳(1893)廿三日(5月8日):“致李合肥函,为吕庭芷也,嘱以后或补或署,张丹叔携去。”

翁同龢晚于吕耀斗入仕,所以翁同龢称吕耀斗前辈,翁对这位前辈不仅深交还照顾有加,一起品鉴王翚、董其昌的书画,还与他三十余年的书信往来,将他推荐给李鸿章,让他担任职位,足可见私交深厚。

左宗棠对吕赞叹有加,还保举他做官:“吕耀斗志正行方,留心经世之学,臣虽未与谋面,得诸传说,窃重其人。”(《左宗棠全集》,第6卷,第781页。)李鸿章也推举这位老翰林云:“吕庭芷品端守洁,上年指分来直,适值停分展限之际,姑予局差以维系之。”(《李鸿章全集》,第33册,第33页。)光绪十三年四月二十日,李鸿章上奏:“吕耀斗由道光庚戌科翰林扬历中外,品学纯粹,资望已深,堪胜繁缺。”十四年十一月初四日又奏:“试用道吕耀斗帮办海运事务,请加二品顶戴。”(《李鸿章全集》,第12册,第504页)类似记载还有许多,今仅陈一二。

图片

(《吕耀斗致蒋廷黼信札》)

诗词的交友则主要有龙榆生和谭献等。吕耀斗有《鹤缘词》传世,当时词学大家陈献他做序言,近代词学宗师龙榆生有一篇《论常州词派》,把吕耀斗和他的《鹤缘词》列为常州词派之拓展,是常州词派晚期的组成部分。

透过吕耀斗的生平和交友,我们可以大致勾勒出吕耀斗在晚清的活动范围,吕耀斗是晚清翰林,也是朝廷大员、词学大家以及书画家,这种多重身份的集合,使得吕耀斗信札的学术以及文献价值尤为突出,从吕耀斗的仕宦经历也可以管窥清代官吏的晋升以及清代的官场。

图片

(《吕耀斗致蒋廷黼信札》)

二、吕耀斗信札

此套信札言及多位晚清政要、文人雅士以及政治事件等,信札未署名年份,只署日期,时间跨度大约从吕耀斗仕宦甘肃到天津水师学堂总办,这期间几乎囊括了其一生的仕宦经历,涉及名人众多,也可为历史作一个侧面的印证。此外,从吕耀斗个人来说,信札记载的内容可以看出他本身的学问、书法来源等问题,下文稍作描述。信札中名人称呼也较今之不同,如信札中称禧圣、左侯、湘侯、合肥伯、林文忠、黎钦使、魏墨深等名字皆以姓加上官职或字号称谓,其对应的是慈禧太后、左宗棠、曾国藩、李鸿章、林则徐、黎兆棠、魏源。下简单摘录信札所载史实加以简单论述。

这套信札全是寄给蒋廷黼的,另有几封在蒋廷黼后附带陈奂,二人都擅长经学,都是学问大家。吕耀斗与蒋廷黼也同为晚清官员,根据信札所记载,二人不仅在学问、官场、艺术、琐事上相交流,对于时事也颇多涉及。信札中的亮点除了晚清政要,另一方面就是文人学者的情况介绍。

蒋廷黻(1850~1912),字直博,一字穉鹤,号盥庐。蒋星槐孙,蒋光煦七子,中国近代军事理论家,陆军上将蒋百里从父。浙江海宁县硖石镇人。廷黻光绪十八年(1892年)壬辰科第三甲第85名进士,同年五月,以主事分部学习。官至广东潮州府知府。工诗,藏书处名“盥庐”。著《读左杂咏》l卷、《盥庐诗词》、《读史兵略缀言》l卷、《麻鞋纪行诗存》l卷、《随扈纪行诗存》2卷、《盥庐遗著》l卷、《盥庐词》l卷、《看镜词》l卷,《读史兵略地理疏证》、《六朝侨置州郡微实》。

陈奂(1786-1863),字倬云,号硕甫,江苏苏州人,清朝学者,经学家。晚号南园老人。祖父陈浩于乾隆年间移居苏州,入籍长洲。咸丰元年(1851年)举孝廉方正。专攻《毛诗》,“博征古书,发明其义”(《清史稿》),成《诗毛氏传疏》、《毛诗说》、《毛诗音》,于礼教名物诸方面,多有见地。另有《师友渊源记》、《宋本集韵校勘记》等。

图片

《吕耀斗致蒋廷黼》信札

蒋廷黼是吕耀斗莫逆之交,此封书信共计36封108页,约从吕在甘肃任职到天津水师学堂总办,吕耀斗和蒋廷黼一直保持书信往来。从信上所言,蒋廷黼与陈奂寓居上海,蒋廷黼一直在备考科举,吕耀斗一直给以鼓励和帮助,两人还互相交流文学,讨论古籍、书法等。吕对颜真卿的书法推崇备至,从此件手稿亦可见,清人对颜真卿书法风格的继承。

蒋廷黼的祖父蒋光煦是清代著名藏书家,蒋廷黼从小耳濡目染,对古籍、碑帖自是精通,所以吕耀斗经常与蒋廷黼讨论碑帖,让蒋廷黼帮忙选购碑帖。吕耀斗又本身对颜真卿书法极其推崇,对颜真卿字帖十分痴迷。

图片

《吕耀斗致蒋廷黼信札》涉及吕耀斗对蒋廷黼的勉励记述

吕耀斗二十岁登科,蒋廷黼作为后学一直为求取功名,吕耀斗经常勉励蒋廷黼:

“足下师承有自,又复力行不懈,他日定有成就,仕宦科第亦有数,存乎其间尤可有意缓急。七月十日”

吕耀斗与蒋廷黼谈论诗词文学较多,今仅择其一二:

“惠海国图志一部,此书价巨。”

“及吾乡李申耆先生养一文集初刻成,每部一元半,发价有索观者应。”

图片

《吕耀斗致蒋廷黼》涉及吕耀斗书法的记述

吕耀斗宗法颜鲁公,从这封信札可见一二,信中多论及颜真卿书《颜鲁公三表》、《座位帖》、《刘太冲序》等,这些碑帖都是颜真卿的行书作品,从信札的书法风格也可以观其大略。

“昨日晋京念甚,如厂肆有略旧之颜鲁公三表望代购一分,兄有不全本。冀睹其全也。三月十一日”

“赠颜鲁公三表纸色神理比兄旧藏较胜具荷。六月十七日”

“钩摹座位帖一分展玩珍秘,慰不可言。嘉平四日”

“属昕甫兄钩赠刘太冲序一分,如获拱壁,日内新晴,放棹展玩一过,洗去烦襟,何快如之。元月二十七”

图片

(《吕耀斗致蒋廷黼》信札中关于《群玉堂帖》的记述)

其中也有鉴藏米芾《群玉堂帖》的记述:

“下惟 纳福近公何处遨游至尔,昔年所赠群玉堂米帖,兄近见原刻,翁覃谿手跋,汤雨生、李春湖各跋墨迹,均与弟赠所刻相符,如冠九都陈质盦(杭友)闻,尊处有拓本各求见,惠一分缘,兄所藏两分均未带出,可启……十月二十日费家胡同发。”

三、吕耀斗信札中的晚清大臣 

根据信札四月廿一日记载,慈禧太后召见李鸿章的史实,而李鸿章受黎兆棠所托,帮忙举荐吕耀斗担任官职。晚清官场的升迁,大多需要得到朝廷高官的举荐。对吕来说,李鸿章的保举尤为重要,他在其中也筹谋多时,杨鹄山是他在京城的旧交,黎兆棠是他在担任福州船政提调的顶头上司,所以二人共同保举给李鸿章,李鸿章再推荐给慈禧。

“禧圣虽未大安,然可无虑,合肥伯廿二晋京,十二尚未旋津因,禧圣隔数日召对一次也。杨鹄山上日十二谒合肥提及,走却赆一节,合肥颇依依不舍,顷得闽中黎钦使书与合肥函商且听续音,再布专请。著安,兄耀斗顿首四月廿一日。”

图片

(《吕耀斗致蒋廷黼信札》中涉及的关键历史人物慈禧太后、李鸿章的叙述)

此封信札记载吕耀斗见同事升迁已得到信息后,不由得想到自己,而此时举荐信正在呈送途中。

“拳注之忱,有书出于寻常万之。兄昨得郑玉轩觐登,书述(初三发)。合肥伯相得闽中黎使君商调,信嘱早为书奏且言(下述)廉正精细等云……折亦须七日初到京奉,命再往马尾方为得体,惟湘阴侯相知已之,感公义衫情,必须先往一谒方合。十一日。”

李鸿章在吕耀斗遭逢罹难之际,还曾出手援助。

“粤西唐景崧主政为之谋划,北圻二三月必有开仗,但望相持得下,至热天法军不能支滇之……合肥相国又以书邀北行且俟夏间再定行止。如可脱粟布田间没齿补读,未见留一亩干净胸襟岂不快活。承此布谢致请著安兄耀斗顿首 元月廿七日崑山道中。”

图片

(《吕耀斗致蒋廷黼信札》中涉及的关键历史人物曾国藩的叙述)

与曾国藩的交往深厚,不仅仅限于公事的往来,还包括朋友之间的交游。

“左侯《盾鼻余渖》已读过,昨致湘侯一详书,或春融往诣以复商咨,各军亦未定……十一月二十九日。”

“稚鹤贤弟大人阁下顷甫相沪讬,兹平安寄上鹄翁一信,阅可得其详,兄由津赴涿谒,湘侯相承,拟留三日而别,规模闳远,信有温公人相之庆而相将即之船政局,昨日即回公谒,略事休息,下月初旬即来沪,充船赴闽容再图瞻即问。著安,兄耀斗顿首,六月十四日。”

图片

(《吕耀斗致蒋廷黼信札》中涉及的关键历史人物左宗棠的叙述)

与左宗棠之间的交往则仅仅局限于公事:

“左侯近以手书勖勉详问利弊,拨四万金接济,要工十余日。二月五日。”

“左相造船事,颇为信任兄,竭思以报知己,但不能苟合处亦必进言耿拙之性,老而不能改,何堪涉世耶,一叹兹乘同乡刘伟臣、庄秉文两兄计偕之便,泐请。元安鹄候德音,兄耀斗顿首正月廿五日。”

图片

(《吕耀斗致蒋廷黼信札》中涉及的关键历史人物林则徐的叙述)

而吕耀斗才学过人,曾为林则徐择选诗歌,出为文集。吕耀斗对林则徐诗歌的评价颇为中肯,评价林则徐的诗歌沉郁厚重。

“前数日为林文忠选诗集,格虽不高而负气沉郁,出塞复诗境一变,上追子美,下法长公,欢焕不及忧患。九月廿六日。”

吕耀斗也关注魏源。这点主要见于姜鸣《男儿怀抱谁人知?细说严复和吕耀斗的士途之路》,吕耀斗阻碍了严复的升迁之路,而从此信札得到一个相呼应的资料。

“魏墨深先生师夷长技之论,未尝无见踵其议,乃成中国漏卮,日日求去,为人羁绊。于国无丝毫之益,扪心有邱山之憾,明春决能去微,吾弟孰能喻此苦衷哉。九月初四。”

从上可以看出,与吕耀斗官场起到重要作用的人主要有李鸿章、左宗棠、曾国藩、黎兆棠、杨鹄山等朝廷官员,由于这些官员的参与,吕耀斗才能在官场上得到升迁。在晚清复杂的官场背景下,普通文士要想得到升迁是极其困难的,而捷径之一就是依托朝廷重要高官的保举,这也突出反映了晚清官场的一个侧面。

四、吕耀斗信札中的文人交友

吕耀斗信札中提到了多位文人雅士,这与他的品行和喜好分不开的。吕耀斗读书致翰林,大部分时间都在忙于文字方面的事宜,这些文士一方面与吕耀斗交游,一方面探讨文学艺术,是吕耀斗的重要师友。这些师友是晚清学术的巨擘大家,有蒋廷黼(稚鹤)、陈奂(倬云)、黄彭年(子寿太史)、黄体芳(漱兰学史)、邵懿臣(信西)、张元济(张筱斋)、杨鹄山、瑞伯等。

图片

(《吕耀斗致蒋廷黼信札》中涉及的关键历史人物张元济的叙述)

1、与出版家、教育家张元济的交友记述:

“兄初九托皖友张筱斋大令入京之复,由梁家园车夹道。姚子湘,归安人,署转寄。六月十七日”

张元济(1867年10月25日—1959年8月14日),男,字筱斋,号菊生,浙江海盐人。中国杰出的出版家、教育家、爱国实业家。

图片

(《吕耀斗致蒋廷黼信札》中涉及的关键历史人物黄彭年的叙述)

图片

(《吕耀斗致蒋廷黼信札》中涉及的关键历史人物黄体芳的叙述)

2、与学者黄彭年、黄体芳之间的记述:

“子寿太史,夏间来津,秋中兄至省又追随饮讌且赠诗为别,但者居中勘位置即当道推荐,亦尚未延请至漱兰学使处聘多人。”

黄彭年(1824—1890)清代官吏、学者。字子寿,号陶楼,晚号更生,贵州贵筑县(今贵阳市)人,黄辅辰之子。道光二十七年进士,授编修。同治元年入骆秉章四川幕府,镇压石达开军,官至湖北布政使。尝掌教关中书院、保定莲池书院。又应李鸿章聘修《畿辅通志》。官至江苏布政使。黄彭年著有《三省边防考略》、《金沙江考略》、《陶楼文钞》等。

黄体芳(1832—1899),字漱兰,号莼隐,别署瘦楠、东瓯憨山老人,人称“瑞安先生”,瑞安县城人,咸丰元年(1851)举人,同治二年(1863)进士,与兄黄体立、子黄绍箕、侄黄绍第、侄孙黄曾铭一门五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后累官至内阁学士、江苏学政、兵部左侍郎、左都御史,后主讲于金陵文正书院。晚年参加强学会,主张变法图存。是维新派人物,支持康有为变法,频上书言时政得失。因弹劾李鸿章,忤旨,被降职为通政使。著有《漱兰诗葺》。

图片

(《吕耀斗致蒋廷黼信札》中涉及的关键历史人物邵懿臣的叙述)

3、与学者邵懿臣之间的记述:

“杏耘中道捐馆,二世兄当勘筵起,都君承诰属朱寿生张稿再当,公据为吉光片羽,当归丛书,向未之见,位西先生忱以录,深愿一读,屡承。”

邵懿臣(1810~1861)(一作懿辰)字位西,浙江仁和人。生于清仁宗嘉庆十五年,卒于文宗咸丰十一年,年五十二岁。道光十一年(1831)举人。考取内阁中书。荐升刑部员外郎,入直军机处。四年,坐济宁防河无效,罢归。家居养亲,专治义理之学,文宗桐城。

信札中还有多为文人存字或号,有待考证,而信中所言诸为学者文人大多与吕耀斗有往来,是研究吕耀斗交友情况的重要佐证。

图片

(《吕耀斗致蒋廷黼信札》中涉及吕耀斗与张汝梅、袁三甲是三家是姻亲关系的叙述)

五、人物传记及史传补充

信中还有关于一些历史人物的介绍以及家族情况。如吕耀斗与张汝梅、袁三甲是三家是姻亲关系,吕与张是亲家,袁甲三的第三子娶张汝梅的女儿,张汝梅后官至陕西、山东巡抚,袁三甲是袁世凯的从祖,三家之关系见于此信札,在门第极为看中的清代,吕耀斗也并非一般人。

“昨匆促晤谭,未尽所云,呈上敝亲家张汉仙(太人,吴中丞)寿文兄立临淮袁端敏公军中,订立汉仙重之以婚姻,三小儿娶于张。兹拟求代斫石拘,骈散均可,余容面罄承请。稚鹤吾弟旅安。兄耀斗顿,朔日。”

张汝梅,字汉仙,河南密县人。因参与剿办安徽王家圩贼匪(即太平军)出力,于咸丰七年六月,被中枢赏蓝翎。旋提升为知县。曾任广西右江道、山西按察使、山西布政使、陕西布政司、陕西巡抚、山东巡抚等职。

袁三甲,清代官吏。字午桥,河南项城(今项城南)人。道光进士。袁世凯的从祖父。道光二十年(1850年)任御史。咸丰三年(1853年),南下攻打捻军,任帮办团练大臣。五年因与和春、福济不合遭劾革职。

图片

(《吕耀斗致蒋廷黼信札》中涉及地方史家杨棨的家庭情况的叙述)

关于丹徒地方史家杨棨的家庭情况,杨棨有两个儿子,长子杨鹄山、次子杨鸿典,杨鹄山是吕耀斗在京城时的好友,信札中多次出现。

“丹徒杨羡门先生(棨)之二少君杨鹄山(壬子孝廉)、鸿典,久典农曹现改直隶觐登(居津),精能有学识,伊与兄京宦旧交,曾为谭及。十六”

杨棨(1787~1862),字羡门,号甦庵。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生,丹徒人。地方史家。道光五年(1825年)选贡生。道光二十四年刊行《京口山水志》20卷,后又自刊《蝶庵赋钞》2卷、《蝶庵诗钞》4卷,《出围城记》因无资刊刻,先以抄本行世。

图片

(《吕耀斗致蒋廷黼》信札中涉及晚清战事的记述)

还有一些关于晚清战事的记述,多为吕耀斗经历:

“越南军事近接粤西,徐中丞腾庐密咨刘团尚并情。粤西唐景崧主政为之谋划,北圻二三月必有开仗,但望相持得下,至热天法军不能支滇之。蒙自一路山水险恶,镇南一路亦陆道崎岖似可无虑,其舍舟登陆也。闽中得新简杨厚虔为督辩,防务当固衡阳一城,见之委溢。报中李次青廉访刀传作也。兄婉辞船席,甚为费力,得请释然矣。合肥相国又以书邀北行且俟夏间再定行止。如可脱粟布田间没齿补读,未见留一亩干净胸襟岂不快活。承此布谢致请 著安 兄耀斗顿首 元月廿七日崑山道中。”

唐景崧,同治四年(1865年)进士,选为庶吉士,后授吏部主事。光绪八年(1882年),法国入侵越南北圻,唐景崧自请出关赴越南招刘永福黑旗军,取得成功。

“刘永福孤军撑拄,为中华吐气,不意大功。乃自偏隅孤孽,得不愧煞”。

刘永福(1837—1917),字渊亭,汉族,广西上思人,祖籍博白东平,清末民初名将,原是反清的黑旗军将领,1883年率黑旗军参加中法战争,屡次大败法军。

图片

《吕耀斗致蒋廷黼》信札

纵观吕耀斗一生浮沉宦海,多不得志,而内心却有词人雅致,其善作诗词,工书画。在晚清动荡不安的时局里,吕耀斗凭借过人的智慧,致力于官场,兼济天下,这其中离不开李鸿章、左宗棠、曾国藩、黎兆棠等重要官员的提携,而正是这些中兴名臣的举荐,吕耀斗才能担任天津水师学堂总办,为北洋水师培养管驾人才,为近代以来的海军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年少登科,文采卓然,爱好交友,书法取法颜真卿,诗词是常州词派后期的代表,展现出一位传统士大夫的形象。

在这套文人间交流的书信中,不仅有吕耀斗在学问、文学方面的探讨,书札与学术融为一体,文学价值卓著;还涉及生老病死、节令馈赠、干戈离乱、社会变革,史料价值珍贵;此信札是吕耀斗自然书写的状态,能反映书家的人文修养和气质,展现翰墨风采,审美价值突出。

从这件吕耀斗致蒋廷黼信札中,我们进入了吕耀斗的内心世界,走进了晚清那个动荡不堪的岁月,吕耀斗只是晚清士大夫的一个缩影,但却可以投射出属于那个时代的光彩。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代在不断改变,而优秀的文化不变,传统得以延续,文化得以传承,信札的传统穿越过去,清晰地呈现在世人面前,流光溢彩,熠熠生辉。

北京荣宝拍卖 , 交易担保 , 放心买 , lot 3732 吕耀斗致蒋廷黻信札 小程序

图片

图片

图片

预展时间

2021年11月30日—12月1日 

(09:30-19:00) 

拍卖时间

2021年12月2日

展拍地点

北京富力万丽酒店三层

(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61号)

图片

图片

- The End -

图片

北京荣宝网拍小程序现已开通

敬请收藏,期待您的参拍!



北京荣宝网拍小程序,长按前往关注!


北京荣宝拍卖有限公司/琉璃厂西街36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