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鱼嚼梅花影

 江北大汉 2021-12-02
冬季是一年中最冷、最萧瑟的季节。这个季节里,万物凋敝,植物停止生长,不少动物也进入冬眠状态。就鱼类来说,则是活动性严重下降,很多种类的鱼儿会选择以“埋塘”的方式越冬。对于钓鱼人来说,这自然也是一个相对寂寞、难熬的时段。不过,对于那些并不特别在意渔获,而更看重过程,看重在垂钓的过程中努力获得内心的平静钓鱼人来说,只要能够出现在水边,就是欣喜、就是快乐。所以,即便是天寒地冻、即便是鱼儿踪迹难觅,他们也会出钓。
柳宗元著名的诗篇《江雪》就为我们刻画了一个超级钓鱼迷冬钓的情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从这幅画面中,你能深刻感受到冬日的空旷、凄冷;但你同时也一定能感受到那位钓者——栖身一叶孤舟,身着一袭蓑衣的老翁的顽强与执着。
在读到清人释敬安的《题寒江钓雪图》这首诗之前,我一直以为就冬钓题材的钓鱼诗词作品来说,无人能出柳宗元《江雪》诗之右;但在读过这首诗之后,我以为不能这样武断,至少说后一首诗不逊前者,在某些方面甚至还很有自己的特点。尤其是最后一句“鱼嚼梅花影”,堪称神来之笔,让人叫绝。为什么?因为写出了自然环境的特点——冷的同时,又充满了禅意。全诗是这样的:垂钓板桥东,雪压蓑衣冷。江寒水不流,鱼嚼梅花影。
这是一个相当寒冷的冬日。气温之低、环境之恶劣,我们可以从“雪压蓑衣冷”、“江寒水不流”上看出:一方面因为大雪纷飞,另一方面因为在水边呆的时间很不短了,所以,蓑衣之上已经开始积雪。同时,即便是身着蓑衣,但因为静止不动,也因为寒气逼人,所以,钓鱼人还是感到了冷——这是一种彻骨凉的冷,冷到了就连江水似乎也已因为气温过低而丧失了活力,凝滞不流的地步。在气温如此之低,环境如此恶劣的情况下,那位钓者为什么依旧在这里坚守?那只能是因为他对钓鱼十分痴迷——大凡超级钓鱼迷都应该能够理解这一点。我们不能排除的另一点是,在钓鱼之外,他或许还可能有他这样的用心:他需要借助这样的机会冥思与净心。
特别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这幅诗人为我们描绘的图画中,我们不只看到了严寒,还看到了生命的律动:在这十分寒冷的季节里,梅花已经悄然绽放,为人们捎来了第一份大地即将回春的信息;鱼儿也已经开始从冬眠状态中苏醒——或者是其即便是在极度严寒的冬季,并没有彻底丧失生命的活力。因为只要是有冬钓经验的人就知道,有些鱼类如鲫鱼、鲤鱼是不畏严寒,在数九寒天依然可能在水下觅食的。而倒映在水下的梅花,便成为这些最具生命活力或者最早恢复生命的活力的鱼儿的惊喜。
这首诗的作者释敬安,俗名黄读山,字寄禅,号八指头陀,晚清著名的禅宗诗僧,尤工五言绝句。作为诗僧,他的作品渗透着“禅”与“净”。他的这首冬钓诗一定程度上就体现了这一特点。而他的家乡我们也不能不提,因为这是一个山灵水秀,出了不少奇人的地方:湖南湘潭。作为钓友的我,在三年前曾经到过那里。那里的水面未必很大,但是很多;在目力所及的范围之内,我们几乎都能至少看到一到两位钓友的身影。因此我们不难想象,释敬安很一定是我们钓友中的一员,因此,他也才有可能写出如此传神的钓鱼诗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