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身心保教——咸宁市家长直播课第五期

 新父母在线 2021-12-02

一、保教结合

案例:贝贝自己吃饭……

保中有教,教中有保,保教结合,已成为当代幼儿保教工作者的共识。

传统的幼儿保育模式重在幼儿生物病因的防治,“不患病,睡得安,吃得饱,长得高”。

现代幼儿需要“睡得香,吃得合理,长得美,玩得好”;他们需要更多的心理与社会方面的关心。

现代幼儿保教模式必须顺应这种变化。

二、家庭幼儿保教要点

1.优生和提高遗传素质:要熟知遗传素质与教育的关系,了解多种遗传病的防治方法,了解优生与各类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优生保教为健康发展打下一个良好基础。

2.掌握幼儿生长发育规律:知晓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解剖生理特点和发育标志,熟悉幼儿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以及针对性的卫生保教措施,以促进幼儿躯体的健康发育。

3.做好疾病防治:掌握幼儿传染病预防的原则、措施与护理方法,明了预防接种的意义,熟知数种非传染性常见病的病因、表现和防治措施以及预防幼儿意外伤害和急救的办法。

4.关注幼儿心理卫生:要掌握幼儿心理健康判断方法,熟悉影响心理健康的内外因素,熟知幼儿心理防治的具体方法。

5.注重幼儿教育过程卫生:科学制定幼儿生活制度,熟悉幼儿体育锻炼的方法,加强与幼儿园老师的交流沟通。

6.搞好幼儿营养与膳食卫生:熟知幼儿营养知识,掌握幼儿合理营养与膳食平衡措施以及膳食调配的要求。

7.创设良好的幼儿家庭生活环境。

8.加强幼儿健康教育:让幼儿从小懂得一些基本的健康知识,具备良好的健康态度,形成健康的行为与习惯。

9.做好幼儿健康评估工作,熟知适合家长使用的简便易行的评价方法。

三、幼儿心理健康

1.智力符合常态:

心理健康的幼儿智力是正常的,多数幼儿的IQ在85~115分之间。他们能够适应幼儿园的学习生活,与周围环境取得平衡。

智力低下的幼儿,社会适应能力差,常常不能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与学习,心理压力大,健康难以维持,需要特殊的保教和护理。只要防护与训练工作做得及时,那些轻度智力低下的幼儿可望逐步适应社会生活与学习,即达到心理健康状态。防止滥贴“标签”现象。

2.情绪稳定而愉快:

心理健康的幼儿以积极的情绪表现为主,充满了喜悦与欢乐,这样的情绪有助于提高活动的效率,多会受到家长和教师的表扬与称赞。

健康的幼儿会出现短时的消极情绪,如在受到教师的批评或家长的惩罚时会表现出哭闹、委屈等,这些情绪表现有助于他们不满情绪的发泄,有助于维护心理健康水平。

幼儿的情绪处在发展变化过程中,家长要注意幼儿的情绪保教,为他们创设良好的情绪外部条件,让他们的各种情绪都有适当的表现机会,并注意引导他们逐步学会用理智控制情绪,变消极情绪为积极情绪。

3.意志健全与行为协调:

心理健康的幼儿3岁前就有意志的萌芽表现,能初步借助言语来支配自己的行动,出现独立行动的愿望。3岁后,意志品质中的自觉性、坚持性和自制力得以发展。

意志不健全的孩子挫折容忍力差,怕困难,违拗,做事三心二意,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自控力;行为表现上前后矛盾,思维混乱,做事有头无尾,行为反应变化无常,为一点小事大发脾气。

要注意从小培养孩子的健康意志品质,提高他们的自制能力,并训练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与习惯,学会对生活环境中各类刺激的正确应对与反应。

4.性格与自我意识良好:

心理健康的幼儿性格相对稳定,开朗,热情,大方,勇敢,谦虚,诚实,乐于助人;

在自我意识上,开始正确认识与评价自己,自尊感在发展,寻求独立性,对自己充满了信心。

心理不健康的幼儿性格发展不良,表现出胆怯、冷漠、吝啬、孤僻、敌意、自卑,缺乏自尊心。

幼儿的性格可塑性很大,要注意从小培养,在自我意识方面让他们学会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多给他们成功机会,以表扬为主,对挫折失败不过分求全责备,增进自尊心自信心。

5.人际交往和谐:

心理健康的幼儿乐于与人交往,善于和同伴合作共享,理解与尊敬教师,待人慷慨友善,容易被别人理解和接受。

心理不健康的幼儿不能与人合作,对人漠不关心,缺乏同情心,斤斤计较,猜疑嫉妒,不能置身于集体,与人格格不入。

幼儿交往技能较差,需要逐步教育训练。家长要鼓励孩子多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让孩子们在共同的游戏活动过程中交流思想与情感,遵守活动规则,学会一定的交往技能。

四、幼儿行为问题预防

1.第一级预防:

提高幼儿心理素质,消除病因。

在家庭预防方面,从胎儿开始,做好围产期保教,预防感染,加强营养;提供和睦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教育要一致,不溺爱,不歧视,满足孩子的心理需要,提高家长对孩子的教养水平。

在社区预防方面,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加强幼儿心理问题防治的立法,逐步建立市、区、街(或县、乡、村)三级防治网络,培训各类幼儿心理保教人员。

2.第二级预防:

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心理异常幼儿。

第二级预防的工作重点是幼儿园和家庭。要制定幼儿心理行为筛查制度,对智力、心理状态、行为表现、发育史和家庭环境定期监测,建立心理行为档案,发现问题幼儿,及时请专家诊治。

对那些“高危”幼儿(心理发育偏常,早期经历创伤,家庭背景不良等)要重点防护。家庭积极配合,幼儿园可以开设幼儿行为咨询室、幼儿特殊教育训练班等,为问题幼儿提供及时服务。

3.第三级预防:

减轻患儿的损害,促进康复。

第三级预防的工作主要在医院、康复机构和家庭进行。

对患儿要精心指导、训练和护理,使问题得以纠正,减少后遗症的发生。还要注意消除对患儿的社会偏见与歧视,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使之正常生活。

家庭环境的改造尤为重要,家长是孩子责无旁贷的监护人,应当积极参与配合,坚持对孩子进行长期、细致的家庭辅导训练,使他们逐步康复。 

思考与互动:如何做好孩子的保教?请分享家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