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梦》|林如海的人缘有多差?从举荐贾雨村可知,贾政是他唯一的人脉

 漫话红楼 2021-12-02

为了帮助贾雨村复出,林如海可谓尽心尽力,不但亲自给贾雨村写推荐信,还不需要雨村担心费用,更是安排船只让雨村和黛玉一起进贾府。

这件事,成了林如海重情重义的证据。一个家教而已,完全可以正常解聘,为什么要不惜动用关系网并主动包揽一切?这是需要读者质疑并深挖的问题。

透过这个问题,我们会发现,作为世家子弟的探花郎,林如海的人缘极差。他不遗余力地帮助贾雨村,有他无奈之下的个人目的。

把雨村举荐给贾政,属于不走正道,因为林如海在正道上没有人脉。

贾雨村被免官之后,从政之心未泯,一直在等待机会。在林家做了一年家教后,机会来了:“都中奏准起复旧员。

所谓“起复旧员”,就是官员被革职后复出,再度被启用。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有职位空缺,需要人补充上去。不过,这时通常是职位少,等待起复的旧员多,所以需要走关系。

林如海是在职官员,第一时间得到了消息。因为黛玉即将进京,不再需要家教了,他便自作主张为雨村做了安排:“预为筹画至此,已修下荐书一封,转托内兄(贾政)务为周全协佐。”

这份热情和用心,确实如林如海所言,是“尽弟之鄙诚”,诚意满满。不过,问题也由此而来:起复候缺是吏部的事,用谁不用谁,用在哪里,是吏部说了算。林如海发现雨村是个值得举荐的人才,大可直接推荐到吏部。林如海是探花,正儿八经科考出来的,那时的人,不但注重同窗情谊,还特别注重同科情谊。再加上他做了多年的兰台寺大夫,怎么也应该交几个朋友吧?他为什么不能走举荐的正途呢?

需要说明的是,儒家文化里,举荐人才是件广受赞誉的事,因为这体现了识才重才的品格。贾雨村符合起复的条件,林如海举荐他,不算走后门。如果林如海在吏部有能说上话的关系,这不过就是一句话的事。

可是,林如海没有走这条正途,而是“转托内兄(贾政)务为周全协佐”。

注意这个“转托”,就是转了个弯,自己不直接办,由贾政去经手。

问题又来了,贾政是什么人?他只是个工部员外郎,论职位,他与吏部不搭界,起复这种事与他无关,他也需要去托人。更重要的是,书中明确说贾政“不惯俗务”。

什么是俗务?风雅之外的事务,都叫俗务,这种托人情走关系的事,更是俗得不能再俗的俗务。也就是说,这种事,贾政并不喜欢做。

这就自然得出结论:林如海人缘极差,这种并不违反原则的举荐之事,他都没能力办到,只能通过“不惯俗务”的贾政。

冷子兴的佐证:林如海找贾政帮忙,已成惯例。

贾雨村听到“都中奏准起复旧员”的消息,正好和冷子兴在一起,冷子兴马上建议雨村,“央烦林如海,转向都中去央烦贾政”。

冷子兴的这种反应很奇怪,不合常理,原因就和上面分析的一样:按照常理,林如海完全有能力帮助贾雨村,用得着去“央烦贾政”吗?

根据冷子兴对贾府之事如数家珍来看,他早就知道林如海经常这样“央烦贾政”,所以产生了惯性思维:林如海想在官场中办什么份外之事,都得找贾政。

这足以说明,林如海在官场中没有人脉,贾政是他唯一的人脉。

对此,林如海应该深为苦恼。虽说贾政看重他,对他有求必应,但这种依赖并不是什么好事。由此就能解释林如海为什么主动帮贾雨村复出:他与雨村私交不错,彼此又心性相通,如果帮助雨村进入了官场,就是建立了一条铁得不能再铁的人脉。

我始终不怀疑林如海的品性,也不怀疑他待人的真诚,但作者给他的人设,就是读书读得过于迂腐的书呆子。像他这样的书呆子,不懂变通,不擅交际,情商低,当然还有读书人的清高,所以人际关系不会好。

这一点,我们能从黛玉身上看到烙印:不懂主动与人交好,清高自傲,结果就是人缘差。如果不是宝钗愿意无限包容她、引导她,她在贾府的生活才真的会是“风刀霜剑严相逼”。

然而,讽刺的是,林如海想要建立的贾雨村这条人脉,却是看错了人。贾雨村非但不是正人君子,而且是一头披着羊皮的狼。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