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格律诗PK古体诗,诗道骏言如此点评

 爱思考的老骥 2021-12-02

作者:诗道骏言

缘起

文章图片1

原作七言古诗分析

首先,分析其形式:1这首诗八句四韵,偶句押平韵,首句平收入韵.2第二句“仄仄平平仄仄平”为标准律句,第三句“平平仄仄仄平仄”为拗律句,其他句子不是律句。也就是说,这首诗含有律诗的部分要素,但是其他六个句子不是律句,且中间两联没有对仗,总体上看,它不能算是七律,可以判断为七言古体诗。注意,是七言古体诗,但不是打油诗,因为它没有油腔滑调,没有诙谐搞笑的风格。所以,帖主把题目标为“格律诗PK打油诗”,是不专业、不严谨的。

文章图片2

其次,我们看它的内容。第一联说,自己人到中年,身不由己,父母身体也出现令人忧虑的衰老现象。第二联讲,孩子还没有长大成人,妻子还得为柴米油盐酱醋茶发愁,自己很内疚。第三联叙述角度发生转折,老婆孩子埋怨自己长期在外,不能全家团聚,自己又苦恼他人不理解自己的苦衷。第四联作结,道出自己终年奔波在外的缘由,如果不是为了挣一些碎银钱,谁愿意奔忙劳碌呢?

我们可以看出,作者表达的情绪是:忧愁—愧疚—(被埋怨、被误解)委屈—解释、抱怨。可以说是一波三折,内涵非常丰富。可以说,用朴素自然的语言,书写真实的生活,表达出压力重重的中年男人复杂的内心情感,具有感人的力量。

文章图片3

当然,遣词造句方面还有一些瑕疵,主要在第六、七句。第六句,“夏虫”指谁?这是个问题,如果泛指不理解自己的人,还说得过去,如果是指自己的妻儿的,则抒情过当了,与前面的愧疚之情略有矛盾。第七句“若非”(如果不是)二字与后面的“碎银二三两”搭配上略有不当,如果改为“非为”(如果不是为了),就更准确了。

改后七言律诗分析

我们再看,用来PK原作的七律——某帖主根据上述古体诗修改而成的七律:

文章图片4

首先,分析形式。根据传统格律人的习惯,不标注,就默认用的平水韵,所以,此诗用了平水韵。平仄、粘对、押韵、对仗,没有问题,符合七律体制。

其次,我们看它的内容:首联,感叹自己财务不自由、身体状况堪忧。颔联,诉说自己孩子太小,还是婴儿,希望父母能健康长寿(当然,也可以理解为,父母希望自己不要离开家。修改后的句子“父母”语义角色不明朗,可以是施事也可以是受事,这就造成了句意的歧解)。颈联,讲自己勤劳朴实,却贫困不堪,心怀忧愁。尾联,抒发自己因为上有老下有小,所以才肯忍辱负重。

这首律诗,音律上整齐、流畅,比原来的古体诗好。但是,内容上却大打折扣了。

文章图片5

PK双方对比

下面我们来逐句对比分析,看看改后的律诗与原诗的差距。

第一句,原作“人到四十不自由”,说的是一种整体无奈的感觉,律诗改成“何时财务得自由”,内容集中到“财务”一方面,内容浅露、单薄了很多。原句的“不自由”包括财务,但绝不限于财务,所以,原句表意是含蓄丰富的。而且,“财务”二字是个抽象概念,不是诗歌的语言,比“人生”的韵味差远了。

第二句,原作“转眼高堂体见忧”,人家抒发的是对父母身体的担忧,“转眼”是感叹时光流逝飞快,自己已经老大不小了。律诗“年方四十体能忧”,表达的是对自己早衰的叹息,“年方”表示自己觉得自己还年轻,意思与原句大相径庭。而且“体能”一词抽象概念,缺乏诗意。

文章图片6

第三句,原诗“檐前犬子尚难立”,用词形象,古朴有韵味,孩子小,还没有长大成人。律诗改为“膝前襁褓扶难立”,形象性与原句不差上下,但是,意思却大大改变了。原诗说“檐前”,表示自己没在家,孩子在家。律诗改为“膝前”,则表示诗人和孩子在一起呢,真实性没有了。原诗说“犬子”,只是谦称,并没有具体指多大;律诗改为“襁褓”,则强行把人家的孩子安排成了还不会走路的婴儿,真实性更荡然无存了,想一想四十岁的人了,孩子还在襁褓中,可能吗?所以,律诗的修改,是拙劣的。

第四句,原诗“负尽糟糠为盐油”,让妻子为柴米油盐发愁,自己太对不起结发妻子了,“负尽”一词表达了内疚之深。这句话含义丰富,而且生动形象。改后的律诗“堂上双亲盼久留”,则完全改变了原意,删除了原作者对妻子的感情,只是补充了原作第二句的意思,而且“盼久留”远不如原作的“体见忧”表达的感情深沉。

文章图片7

第五句,原诗“妻儿怨我难聚首”,转换视角通过妻儿之怨,表达生活中的无奈和遗憾。改后变成“朴实辛勤从不懒”,完全是自诉,完全是概念化的语言,没有形象性。

第六句,原诗“夏虫难解冬寒愁”,表达原作者对妻儿不理解的不满。改后句“清贫苦闷更长愁”,也是概念化的表达,不如原诗句形象。

第七句,原诗“若非碎银二三两”是个假设小句,“碎银二三两”很形象。改后“若非为子还为父”,也是假设小句,突出了自己身份的枢纽作用,其实不过补充了原诗前三句所包含的意思,形象性比“碎银”差多了。

第八句,原诗“谁愿劳碌志未踌”,“踌”是“从容自得”的意思,承接第七句,解释自己辛勤劳碌不开心,并非自己所愿,呼应了前面妻儿之怨以及首句不自由,属于完美作结。改后诗“岂用容人辱与羞”,也是呼应前面假设小句,但“辱与羞”从何而来?这是修改者凭空添加的,语意抽象平淡,回应前文的作用没有体现出来。

文章图片8

总之,在老夫看来,原作七言古诗,朴实、生动、真情饱满,起承转合有度,抒情一波三折,语言生动形象,是一首很好的作品。修改后的七律,除了格律形式合规了,内容流失了许多,感情的抒发平淡无奇,语言抽象干瘪,概念化严重,缺少诗的韵味。最重要的是,修改后的律诗严重失真,把原作者身体写成了未老先衰、把人家孩子写成了尚在襁褓、把人家妻子的艰难埋怨删除了,把人家对父母体衰的担忧删除了。这首律诗的品位比原作古体诗差了两个等级。打个比方,原诗好比一碗配料丰富、口味浓浓的牛肉胡辣汤,修改后的律诗则好像一碗兑水稀释过的黄瓜蛋花汤。

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比较,老夫的结论是:

原作七言古诗比修改后的七律好得多,七言古诗胜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