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教案)-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2021-12-02 | 阅:  转:  |  分享 
  
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一、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1、西汉的建立:

(1)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即汉高祖。

(2)制度:①西汉初年的各种制度基本沿袭秦朝;②地方行政制度采取郡县与分封并行制,给汉王朝的统治和稳定下了隐患。

(3)七国之乱:汉景在位时,削减诸侯封地,引发了七国叛乱。

2、文景之治

①思想:尊奉黄老无为思想。②政策: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

③措施:减轻赋税、徭役和刑罚,提倡节俭,减少财政支出。

④结果:经济得到明显恢复,社会稳定。史称“文景之治”。



二、西汉的强盛

背景:汉武帝在位期间,西汉国力强盛。

采取措施:(1)政治上:

①颁布“推恩令”,成功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②设立中朝,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③确立察举制为新官吏选拔制度。

④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分设刺史,监察辖区内郡级官员及子弟和豪强势力

⑤任用酷吏治理地方,严厉打击豪强、游侠等社会势力的不法行为

(2)经济上:

①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②实行盐铁官营,由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

③推行均输平准,国家插手并经营商业贸易,增加收入,平抑物价。

④抑制工商业者,向他们征收财产税

(3)思想上:

①接受董仲舒建议独尊儒术②公元前36年设五经博士确立儒学独尊地位①任用卫青、霍去病为将,控制了阴山以南和河西走廊的大片区域;在河西走廊设立酒泉、武威、张掖、敦煌四郡,加强管理。

②派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逐渐形成“丝绸之路”,促进了西域与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

③公元前60年,在乌垒城设置西域都护府,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

④对东南沿海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更加有效。

三、东汉的兴衰

1、西汉的灭亡

(1)背景:西汉后期,政治日趋黑暗,土地兼并剧烈,赋税役沉重,社会动荡。

(2)西汉灭亡:建立9年,外戚王莽夺取皇位,改国号为新,西汉灭亡。

(3)新的灭亡:①王莽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但不切实际,激化社会矛盾。②23年,绿林军击败王莽军队主力,攻入长安,王葬政权被推翻。

2、光武中兴

(1)背景:25年,西汉宗室刘秀重建汉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即汉光武帝。

(2)措施

①政治上:加强皇权增强尚书台的作用;严格控制外戚干政;裁并郡县,裁减官吏,节省开支;整顿吏治处贪污腐败。

②经济上:清查全国垦田、户口数量;释放奴牌。

③思想上:重视儒学。

(3)结果:社会经济在稳定的政局下重新发展起来,史称“光武中兴”。

3、东汉衰亡

(1)东汉衰亡的原因

①政治上:出现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党锢之祸:东汉后期政治腐朽黑暗,一些正直宫员和士人触犯了宦官利益,被评陷为“党人”,遭到严厉镇压。)

②经济上:豪强地主势力在东汉发展迅速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2)过程

①184年,张角创立“太平道”发动起义起义军称“黄巾军”。黄中起义动摇了东汉王朝的统治基础。

②地方长官越机拥兵自重军阀割据局面出现东汉政权名存实亡。

四、两汉的文化

1、史学成就

(1)西汉司马迁《史记》

①内容:叙述了上起皇帝、下至汉武帝年间约三千年的历史。

②地位:我国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2)东汉班固《汉书》: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2、文学成就



(2)乐府诗:乐府是国家专管音乐的机构,乐府采集民歌修改而成的诗称为乐府诗,其中很多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真实情况。

(3)五言诗:东汉民间流行,语言朴实、生动,传播广泛。

3、科技

(1)医学

①成书于战国至西汉间的《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理论②《神农本草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医药学专著③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创造性地确立了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的辨证施治原则,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在中国史乃至世界数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最早引用了西周初年勾股定理的特例商高定理纸成为主要书写材料一本认为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本农书1.政治上: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2.经济上:经济发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3.政策上:统治者重视,大兴太学,形成比较完善的教育体系,提高了文化素质

4.民族关系上:相对稳定,交流频繁,互通有无;

5.对外关系上:交流频繁,相互学习;

6.个人因素:历史人物的个人努力,也是文化繁荣的重要因素。



献花(0)
+1
(本文系老马和老马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