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6年,江西一水库水位下降露出大量佛像,专家:它们来历不简单

 追梦文库 2021-12-02

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在东汉时期就传入了我国,当时因为异域色彩明显,受到本土儒、道两家的联合压制,不得不开始本土化改革。吸取、融合了中国文化思想后,逐渐衍生出了大乘佛教。

佛教东传至今已历千年,在这千年时光中,留下了大量的关于佛陀、菩萨的造像、壁画,佛教寺庙更是遍地都是,唐时诗人杜牧,在他创作的《江南春》中,“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一联,更是体现了佛教在中国的兴盛。

2016年,江西一水库水位下降露出大量佛像,专家:它们来历不简单

这些寺庙、造像、壁画也都是我国的重要历史文化遗产,今天要讲的故事就和佛像有关。2016年时,江西省的一个水库水位下降之后,人们无意发现水库之中竟然露出了一尊佛像的头,这立马引起了有关部门的注意,当专家们对这个水库进行深入调查时,发现佛像的来历十分的不简单······

醉仙湖下佛像出

在江西省抚州市南城县内有一个美丽的湖泊,因为湖畔有一个名叫醉仙岩的岩洞,因此该湖得名为“醉仙湖”,不过“醉仙湖”的历史其实并不是很长,甚至还没有新中国的年龄长,它还有另外一个名字:“洪门水库”。

2016年,江西一水库水位下降露出大量佛像,专家:它们来历不简单

醉仙湖

洪门水库位于抚河的支流——黎滩河中段。抚州地区虽然河道密集、溪流纵横,但是降水分布不均匀。境内经常出现旱涝灾害以及水土流失问题,修建洪门水库可以大大地缓解这类现象。

洪门水库是截留黎滩河形成的,该水库控制流域面积高达2376平方公里,最大库容12.14亿立方米,是抚河流域第1个综合水利枢纽工程,也是全江西省第三大的水库。

2016年,江西一水库水位下降露出大量佛像,专家:它们来历不简单

醉仙湖

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洪门水库也成为了当地知名的旅游景点,还产生了相对应的神话传说。说吕洞宾的弟子“下八仙”刘海当年在醉仙湖上和“中八仙”张果老不期而遇,两人为了争夺“中、下”的名分大打出手,在斗争中,刘海的宝贝三足金蟾掉到了湖里,化为了醉仙湖上金蟾峰,日夜矗立在碧水中央为当地百姓聚财。

2016年11月,洪门水库因为要改造溢洪道闸门专门进行了放水,水位也因此降到了20多年来最低。然而就在此时,人们发现水库中出现了一个有趣的东西:“一个佛头”。

2016年,江西一水库水位下降露出大量佛像,专家:它们来历不简单

佛头

这个佛头的出现,当即就引起了当地居民的轰动,他们从来没想过水库之下竟然还有这种东西,迅速和当地文物部门取得了联系。

当地文物部门接到通知后,对此十分重视,立即派人前来进行了调查。

以洪门水库的水量,想要将其完全抽干进行文物发掘显然是不可能的,为此,专家们到了后只是进行了现场勘查,初步掌握了一些资料,下一步行动需要等待上级的指示。

水下勘查

2016年,江西一水库水位下降露出大量佛像,专家:它们来历不简单

经过初步勘查,专家们确认这应该是摩崖造像,问题是一般而言,摩崖造像都依附于寺庙,但是洪门水库周边根本就没有任何残存寺庙的痕迹,专家们甚至连这一座佛像究竟是哪个年代雕刻的都确定不了。

2017年1月6日,国家文物局水下遗产保护中心专门派出了一支专业的水下考古队,对洪门水库内的这一座佛像及周边水域进行水下探索,意图探查清楚隐藏在水下的文物、古迹究竟是什么。

2016年,江西一水库水位下降露出大量佛像,专家:它们来历不简单

这支考古队总共30余人,携带了旁扫声纳、多波速测深声等先进设备,抵达当地之后迅速投入了紧张的工作之中。

这次探索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摩崖造像水域的水文、地理等基础信息,摸清楚摩崖造像所处水下文化遗存的情况,总共只有10天。

经过考古队初步测量后确认,那一尊露出水面后引起周边震动的佛头,其实是一整座大型佛像,包括佛光和底座在内总共约3.81米高,其中,光那一枚佛头就有70厘米高,佛头的厚度差不多有65厘米左右。

2016年,江西一水库水位下降露出大量佛像,专家:它们来历不简单

摩崖石幡

让考古专家们感到惊讶的是,这一尊摩崖石刻佛造像,其实并不是个例,考古队员们在它的南侧还发现了摩崖石幡。上面刻着“南无地藏王菩萨”、“南无大势至菩萨”、“南无阿弥陀佛”、“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大海众菩萨”等字迹,在每一个石幡上面,还有一块差不多有30多个字的摩崖石刻。

又过了7个月之后,2017年8月1日,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专家们,又一次来到了南城县,准备再一次对洪门水库下面的摩崖造像进行水下考古。

2016年,江西一水库水位下降露出大量佛像,专家:它们来历不简单

水下考古队的负责人正在布置当天的勘探工作任务

这一次,专家们准备得十分充分,事先就拟定了详细且周密的水下考古发掘技术方案,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尽快摸清楚,这一位于水库中的重要文化遗产的水下分布情况,和现在的保存现状,同时,根据考古研究,进一步的挖掘出这一文化遗产的起源。

这一次水下考古勘察作业持续了整整30天,专家们还发现了其他的佛像,这些石佛造像群虽然被泡了数十年仍然十分的精致,保存得十分的完好,并没有遭受多么大的破坏。

那么,这些埋没在水下的摩崖石刻,到底是什么时候建造而成的呢?当有记者就此问题询问专家时,专家表示:它们的来历,可并不简单。

2016年,江西一水库水位下降露出大量佛像,专家:它们来历不简单

佛像的年代

江西和佛教可以说颇有渊源,东汉恒帝时,原西域安息国王太子安世高来到中国宣扬佛法,翻译了一批佛经之后为了躲避祸乱,离开当时的国都洛阳到南方游历,他也成了最早一批进入江西的佛教僧侣,并在江西传播藏传佛教。因此,江西的佛教的历史可以说十分的悠久了。

不过,虽然历史悠久,但因为历朝历代的统治者或有心或无意地打压,再加上江西的百姓并没有多少余财供奉佛教,虔诚的信徒并不算多,佛教发展断断续续,也没有形成固定的场所。因此,最开始专家们很难直接断定这些佛像到底是哪个年代造出来的。

2016年,江西一水库水位下降露出大量佛像,专家:它们来历不简单

当第二批专家抵达后,通过对佛像进一步研究,专家们发现,佛像的头部螺发前方有一个又大又圆的髻珠,佛像的面容看起来比较圆润,五官的分布也比较的紧凑,因此断定佛像很可能形成于明代。

有了大致年代,考察这些佛像的来历就简单多了。我国是世界上历史记录最为完整的国家,只要根据古籍查找,总能判断出这些佛像的来历。

2016年,江西一水库水位下降露出大量佛像,专家:它们来历不简单

朱权

对历史熟悉的朋友都知道,明朝时实行分封制,在江西共分封了三个藩王,分别是宁王、淮王和益王,而宁献王朱权、益端王朱祐槟、益庄王朱厚烨的墓都和本地有关联。朱祐槟是明宪宗朱见深的第六个儿子,封地建昌府就在抚州南城。他们家族在南城县延续了上百年,有七八代人。

据史料记载,当初修建水库的时候,库区里面还包括硝石镇和周边63个自然村。这个硝石镇历史上就是南城县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明朝的时候,硝石镇是整个南城县最富庶的地方,而硝石镇附近很可能有益王家族的墓地群。

2016年,江西一水库水位下降露出大量佛像,专家:它们来历不简单

结合前面的几点,有专家因此判断,这些摩崖石刻很可能与益王家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毕竟以普通人的身家,是不可能搞出这么大规模的摩崖石刻的,一来没钱,二来也没那个能力。

如果专家们推测的没有错误的话,那么水下的这一墓葬群里面,很可能有着大量的重要历史文物。这一点是很好判断的,比如曾被村民私自盗挖的宁康王朱觐钧墓和其徐妃墓,被盗墓贼“造访”过的益宣王朱翊鈏墓和益定王朱由木的墓地,考古工作者进行抢救性发掘时,都发掘出了大量的文物。

2016年,江西一水库水位下降露出大量佛像,专家:它们来历不简单

以益宣王朱翊鈏为例,当时在他的坟墓里就出土了整整23件玉器,604颗玉珠以及108颗琥珀珠,除此之外,考古队还在朱翊鈏的坟墓里面发掘出了巨量的金银、历书。在和朱翊鈏同葬的孙氏的墓中,还挖掘出了整整139件玉器、上百颗宝石、三千多多枚珍珠、六百多颗小玉珠,除此之外挖掘到了一尊用羊脂玉雕刻的佛像。

如果说水下真的有益王家族的墓葬群的话,里面的文物古董肯定不会比这些少。

其实,这次水位下降不止发现了摩崖石刻,被水淹没了将近60年的硝石古镇也有一部分遗迹露出了水面,专家们同时发现了一些其他的佛像。除此之外,在距离“佛头”较远的地方,专家们还发现了一座刻着“节孝”碑文的圣旨牌坊

2016年,江西一水库水位下降露出大量佛像,专家:它们来历不简单

“节孝”圣旨牌坊

当硝石古镇时隔近60年“重现江湖”的消息传开之后,立即吸引来了大批的观光客。基本上每天洪门水库都有两三百名慕名而来的游客,大家都想看一看传说中的千年古镇的风貌。而当地政府也趁此机会开始打造“洪门古镇”文化。

游客多了,一些有着“商业眼光”的人也多了,由此诞生了一批明明不具备载客条件,却仍要驾驶渔船或者农用船进出洪门水库的“摆渡人”。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无良商家趁机哄抬票价,甚至用不符合标准的船只以次充好。,在当时,给水库的保护工作添了不小的麻烦。游客们的生命安全也不能得到保证。

2016年,江西一水库水位下降露出大量佛像,专家:它们来历不简单

当初洪门水库的佛像出土时,曾经出现过很多很多的谣言,有人说这一尊佛像是盗墓贼丢弃的,还有人故意散布恐慌,将出水的佛像和神鬼之事联系了起来,到处散布谣言。好在,经过专家们的研究探索真相大白,这些乱七八糟、乌烟瘴气的谣言自然就不攻自破。

时至今日,那一位不知姓名的藩王的墓葬群仍然好好地待在水下,以我们当今的技术水平还无法将之完好的开掘,而且也不可能直接将洪门水库里面的水全部抽干以挖掘古墓。只能等待未来有一天,考古技术达到一定程度之后,也许会考虑会对水下的墓葬群进行抢救性的发掘。

众所周知,我们国家有着5000年前历史,先人们也留下了大量的文化瑰宝供我们探寻,也正因此,很多国人都对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

不过,光对历史有兴趣而对文物保护知之甚少的话,亲自前往文物发掘地难免会对文物造成破坏,如果真对历史感兴趣的话,在博物馆或新闻中看看即可,又何必冒着生命危险赶往发掘现场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