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蒙古族居住分布的格局 统一蒙古高原、建立蒙古帝国后,成吉思汗及其子孙三代蒙古可汗,做的三件大事,对后世蒙古族居住地和人口分布格局影响很大:第一件,赏赐包括木华黎在内的88位功臣;第二件,裂土封赏诸弟及诸子;第三件,三次远征亚欧,开疆拓土。这三件大事,尤其是孛儿只斤家族的分封,连成吉思汗也没有想到,在将来会影响蒙古民族的发展命运,奠定后世蒙古民族居住地范围广、人口大分散小聚集的格局基础。这种格局影响到他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对亚洲和东欧新民族的形成起了决定性作用。 (一)分封八十八功臣 八十八功臣千户长的封地遍及蒙古帝国辖区和拟辖区,人口分散居住在蒙古帝国统辖区域的各个城镇要地。千户长之下有百户长,十户长等,他们分散在城镇之外的其他的重要之地。 从分散各地的农耕蒙古族人口聚集的村庄考察就会发现,其居住地区大都是当地土地肥沃水草肥美的地方,按着农耕的谚语说是“旱涝保收”的地方。由此可推知三点:一是蒙古人是这里最早的居民;二是这里是百户长或十户长居住理政的地方;三是这里曾是蒙古人圈牧的放牧地,没有被农耕破坏植被环境。蒙古民族大分散小聚集的居住,且各居住地之间有很远距离的间隔,和这种功臣千户长分封制有很大关系。当蒙古族人失去土地统辖权后,这些间隔地带为其他民族(特别是汉族和俄罗斯族)占据居住提供了方便。本来不太多的人口,管理偌大疆域,分散各地,族群小聚集,甚至最后融入其他民族,造就了蒙古族及蒙古涵化民族遍及世界各地的局面,除了征战因素之外,千户长分封管理制度更是一个重要因素。 蒙古人按生产方式分为草原百姓和林木百姓,草原百姓亦称“蒙古本族”,是指铁木真统一的在蒙古草原上以游牧为生的诸部落的部众;林木百姓亦称“森林部落百姓”、“林木中的百姓”,是指术赤奉命招降的在萨彦岭北麓地区以及贝加尔湖畔的森林湖泊以狩猎为生的诸部落的部众。 蒙古人按地位分为迭儿列斤蒙古和尼伦蒙古。迭儿列斤蒙古指的是一般的蒙古人;尼伦蒙古,又译为尼鲁温蒙古,是指“三贤圣母”豁阿·阿兰的“天光三子”繁衍出来的各部落的蒙古人,一般认为他们比其他氏族高贵。所以,一般蒙古人和高贵蒙古人所属之地自然殊异很大。 1206年,统一蒙古高原后,铁木真在斡难河召开忽里勒台,被尊为成吉思汗。他对共同建国有功者,都封授了千户长。这是蒙古帝国第一次分封。划分了95个千户,封了88位千户长,把帝国所及疆域划分成95块,由88人各自管辖封授所属的区域。这88位千户长分属蒙古各部,分封后各部落再重新分配,又出现分封的部落之地或其他分封地,像分割等切圆一样分割下去。其中迭儿列斤蒙古八部共19位;尼伦蒙古十六部共37位;色目、野塔塔儿、白塔塔儿等共七部共15位;族属不详者有17位。具体到各部落受封功臣分布详情如下: 一、迭儿列斤蒙古八部有19位功臣受封 (一)巴牙兀惕部1位 1、不合驸马,又译不合·古列坚,不花,抹歌,位列第81位功臣千户长。他的曾孙女,就是元朝第二位皇帝元成宗孛儿只斤·铁穆耳的皇后伯牙吾·卜鲁罕。 (二)弘吉剌部4位 1、阿勒赤驸马(?—1238),又译按陈,阿勒出,孛儿帖皇后的兄弟。位列第86位功臣千户长,掌管三个千户。儿子赤古驸马。 2、赤古驸马,又译赤窟,尚成吉思汗第四女秃满伦公主。位列第85位功臣千户长。父亲阿勒赤驸马。 3、木格,又译蒙哥,忙哥,位列第37位功臣千户长。 4、翁吉阑,位列第59位功臣千户长。 (三)斡勒忽讷兀惕部2位 1、斡剌儿驸马,又译泰出驸马,塔出,是成吉思汗的亲舅舅,又娶了成吉思汗的女儿阿勒塔伦公主。位列第79位功臣千户长。 2、轻吉牙歹,位列第80位功臣千户长。 (四)亦乞列思部1位 1、不秃驸马,又译孛秃,不图,娶成吉思汗妹妹帖木伦公主和女儿火臣别吉。位列第87位功臣千户长,掌管二个千户。 (五)速勒都思部4位 1、出勒格台,又译赤勒古台,位列第14位功臣千户长。弟弟塔孩。 2、塔孩,又译塔乞,塔海,位列第24位功臣千户长。哥哥赤勒古台。 3、阿失黑驸马,位列第83位功臣千户长。 4、锁儿罕·失剌,位列第27位功臣千户长,赐号答剌罕。儿子赤佬温,成吉思汗的四杰之一,女儿合答安,成吉思汗第四斡儿朵可敦(皇后)。 (六)许慎部3位 1、孛罗忽勒,又译博尔忽,博儿浑,是在成吉思汗攻打主儿勤部时,在营地捡到的孩子,位列第15位功臣千户长,成吉思汗的四杰之一,也是四养子之一。儿子脱欢。 2、脱欢,位列第60位功臣千户长。父亲博尔忽。 3、客帖,本名旭失台,位列第50位功臣千户长。 (七)豁罗剌思部1位 1、薛潮兀儿,又译薛赤兀儿,失乞兀儿,位列第77位功臣千户长。 (八)兀良合惕部3位 1、者勒蔑,又译折里麦,济拉玛,位列第9位功臣千户长。四骏(獒)之一。弟弟察兀儿罕。 2、察兀儿孩,又译察兀儿罕,抄儿寒,位列第58位功臣千户长。哥哥者勒蔑。 3、速别额台(1175—1248),又译速不台,雪不台,位列第51位功臣千户长,四骏(獒)之一。 二、尼伦蒙古十六部37位 (一)八邻部5位 1、阿剌,又译阿剌黑,位列第26位功臣千户长,弟弟纳牙阿,孙子就是灭宋的伯颜。 2、乃牙阿,又译纳牙阿,位列第32位功臣中军万户长。哥哥阿剌黑。 3、许孙,又译兀孙老人,是一名萨满巫师,通天巫阔阔出①被杀后,许孙被成吉思汗指定为萨满首领。位列第20位功臣千户长。 4、阔阔搠思,又译阔可搠思,位列第30位功臣千户长。 5、豁儿赤,萨满巫师,位列第4位功臣千户长,他曾预言成吉思汗当国主。 (二)那牙勤部1位 1、冢率,又译种索,种赛,位列第33位功臣千户长。 (三)巴鲁剌思部4位 1、忽必来,又译虎必来,位列第8位功臣千户长。四骏之一。弟弟忽都思。 2、忽都思,第42位功臣千户长。哥哥忽必来。 3、不鲁罕,又译布鲁罕,位列第28位功臣千户长。 4、合剌察儿(1176—1255),又译哈剌察儿,位列第29位功臣千户长。五世孙跛子帖木儿。即建立帖木儿帝国的跛子帖木儿。 (四)合答儿斤部1位 1、合兀阑,又译木忽儿·忽兰,位列第70位功臣千户长。 (五)兀鲁特部4位 1、主儿扯歹,又译术赤台,拙赤,术儿彻丹,位列第6位功臣千户长。儿子怯台。 2、客台,又译怯台,可忒,位列第57位功臣千户长。父亲主儿扯歹;族弟薄察。 3、不只儿,又译薄察,八扎不臣,位列第38位功臣千户长。族兄怯台。 4、孛坚,又译孛罕,位列第41位功臣千户长。 (六)忙兀特部3位 1、忽亦勒答儿(?—1203),又译畏答儿,忽因塔儿,位列第21位功臣千户长,儿子蒙哥·合勒扎。 2、蒙可·合勒札,又译蒙哥·合勒扎,木哥·汉札,位列第52位功臣千户长。父亲畏答儿。 3、者台,又译者歹,哲台,位列第23位功臣千户长。 (七)别速剔部4位 1、者别(?—1224),又译哲别,遮别,位列第47位功臣千户长,四骏之一。 2、迭该,又译戴喀,位列第11位功臣千户长。弟弟古出古儿。 3、古出古儿,又译古儿速儿,位列第34位功臣千户长。哥哥迭该。 4、阔阔出①,是成吉思汗和札木合分裂后,路过蔑儿乞营地捡到的孩子,位列第18位功臣千户长,四养子之一。 (八)斡罗纳兀惕部4位 1、巴剌·斡罗纳儿台,又译八郎,位列第35位功臣千户长。 2、巴歹,又译把歹,把带,位列第55位功臣千户长。哥哥乞昔礼。 3、乞失里黑,又译乞昔礼,乞失黎黑,位列第56位功臣千户长。弟弟把歹。 4、阿只乃,又译阿术鲁,阿术哈,位列第75位功臣千户长。 (九)晃豁坛部4位 1、蒙力克父亲,又译明里也赤哥。成吉思汗继父,位列第1位功臣千户长。儿子脱栾、扯儿必、速亦客秃、答亦儿、通天巫阔阔出。 2、脱栾,又译脱仑,脱忽兰。位列第12位功臣千户长。父亲蒙力克,弟弟速亦客秃,答亦儿,通天巫阔阔出。 3、速亦客秃。又译雪亦客秃·扯儿必,位列第31位功臣千户长。父亲蒙力克,哥哥脱栾,弟弟答亦儿,通天巫阔阔出 4、答亦儿,又译歹亦儿,带儿,位列第36位功臣千户长。父亲蒙力克,兄弟脱栾,速亦客秃,通天巫阔阔出。 (十)阿鲁剌惕部1位 1、孛斡儿出,又译博尔术,位列第2位功臣右翼万户长。成吉思汗四杰之一 (十一)格泥格思部1位 1、忽难,位列第7位功臣千户长。 (十二)撒勒只兀惕部1位 1、蒙古兀儿,又译蒙客兀儿,位列第39位功臣千户长。 (十三)赤那思部1位 1、察合安·豁阿(?—1191),又译捏兀歹·察合安·兀洼。位列第25位功臣千户长。 (十四)昭烈惕部1位 1、失鲁孩,又译失鲁该,雪里坚,位列第22位功臣千户长。 (十五)敞失兀惕部1位 1、汪古儿,成吉思汗堂兄弟,乞颜部长支首领,位列第13位功臣千户长。 (十六)雪你惕部1位 1、帖木儿,位列第61位功臣千户长。 三、色目、野塔塔儿、白塔塔儿七部15位 (一)汪古部1位 1、阿剌忽失·的吉惕·忽里驸马,位列第88位功臣,掌管五个千户。 (二)斡亦剌惕部1位 1、合歹驸马,又译亦纳勒赤,哈答,位列第84位功臣千户长。娶术赤女火雷公主。妹妹是贵由皇后海迷失。 (三)野塔塔儿森林部落之塔儿忽惕部1位 1、合答安,即合答安·答勒都儿罕,位列第63位功臣千户长。 (四)白塔塔儿之札剌亦儿部7位 1、木合黎国王(1170—1223),又译木华黎,木合黎,位列第3位功臣左翼万户长。三叔者卜格,堂弟秃格。成吉思汗四杰之一。 2、秃格,又译统格,位列第10位功臣千户长。三叔者卜格,堂兄木华黎。 3、者卜客,又译哲不哥,者卜格,位列第44位功臣千户长,侄子木华黎、秃格。 4、亦鲁该,又译亦鲁格,位列第5位功臣千户长。弟弟朵罗阿歹。 5、朵罗阿歹,又译阿勒赤歹,额勒只带,位列第40位功臣千户长。哥哥亦鲁该。 6、巴剌·扯儿必,又译八剌·扯儿必,位列第49位功臣千户长。 7、余鲁罕,又译朔鲁罕,拙赤·札兀儿罕,位列第45位功臣千户长。 (五)白塔塔儿之蔑儿乞部1位 1、曲出,又译古出,成吉思汗攻打蔑儿乞营救老婆孛儿帖时,在营地捡到的,成为月伦太后的养子,位列开国功臣第17位。四养子之一。 (六)白塔塔儿之克烈部3位 1、忽儿察忽思,位列第53位功臣千户长。 2、失剌忽勒,又译昔剌·斡忽勒,位列第67位功臣千户长。哥哥脱不花。 3、脱不合,又译脱不花,脱不台,位列第74位功臣千户长。弟弟昔剌·斡忽勒。 (七)白塔塔儿之塔塔儿部1位 1、失吉忽秃忽,在斡里札河之战后,在营地被捡到,位列第16位功臣千户长,四养子之一。 四、族属不详的功臣17位 1、豁儿豁孙,又译火鲁和孙,位列第19位功臣千户长。 2、马剌勒,位列第43位功臣千户长。 3、阔阔,位列第46位功臣千户长。 4、兀都台,位列第48位功臣千户长。 5、苟吉,又译掌吉,畅吉,位列第54位功臣千户长。 6、篾格秃,又译蒙格秃,位列第62位功臣千户长。 7、抹罗合,位列第64位功臣千户长。 8、朵里不合,位列第65位功臣千户长。 9、亦都合歹,又译亦都忽歹,位列第66位功臣千户长。 10、倒温,位列第68位功臣千户长。 11、塔马赤,位列第69位功臣千户长。 12、阿勒赤,又译阿里出,位列第71位功臣千户长。 13、脱卜撒合又译脱撒合,位列第72位功臣千户长。 14、统灰歹,又译朵歹,位列第73位功臣千户长。 15、秃亦迭格儿,位列第76位功臣千户长。 16、者迭儿,又译也迭儿,直脱儿,位列第78位功臣千户长。 17、忽邻勒又译曲怜,忽里勒,忽怜,位列第82位功臣千户长。 五、成吉思汗对“共同建国有功”的诸功臣的封授,也有例外。成吉思汗麾下四杰之一的赤佬温是功臣之中唯一没有位列功臣榜的功臣。他的父亲锁儿罕·失剌位列第27位功臣千户长,名义是锁儿罕·失剌的封赏,但实质上是赤佬温代父领军。成吉思汗这样分封亦有智慧,因为赤老温妹妹合答安为其第四斡儿朵可敦(皇后),赤老温一家是皇亲国戚,额外厚赏,于国无益,可能还引起嫉妒嫌怨。故只赏赐其父,实权仍是他的。 虽然赤佬温和其他三杰一样,领第四怯薛,但因为他早死,窝阔台时代把速勒都思部二千户授予皇子阔端,其家族之人就没有继续领第四怯薛,而是由第一怯薛的博尔忽后裔担任,赤佬温家族在中国地区的权势就逐渐没落。不过,赤佬温之子宿敦跟随旭烈兀西征,其子孙后裔在伊儿汗国发扬光大,后来繁衍出哈扎拉人,定居于今阿富汗中部地区。 成吉思汗的分赐赏封的结果,就是本来不太多的蒙古人口,像星星散布天宇一般,点缀在蒙古帝国所辖的广袤区域内,在各自的点上闪亮发光,众星拱辰般拱卫着这个强大的蒙古帝国。大分散的格局就形成了。比如木华黎国王分封的万户,遍及中原大地,融入到汉族人口的汪洋大海中,我们看现今河南省蒙古族人口的分布便知。再比如术赤一支蒙古人。分封后,术赤带走的9千户,就永远分布于远离蒙古故土的今额尔齐斯河以西,今咸海、里海之北,远及钦察草原,即现今的中亚和东欧地区的800多万平方公里(也许比这还大)的地方,假设粗略估算,9千户,平均每户10人左右,总人口约在9—10万人之间,10万左右的人口,分散到8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按最多的10万人计算,每平方公里只有约0.0125个蒙古人,也就是说1万平方公里的地方,才有125个蒙古人,他们不可能远离蒙古人群体而独自居驻某地,小聚集的局面就出现了。在居住点的少数人受其他民族群体影响,远离蒙古语族居住群体,语言和宗教信仰孤立,随着时间推移,融入其他民族或形成新的民族,就成为了趋势,只是个时间问题。如术赤之子拔都和他的金帐汗国后裔演变形成了今东欧的鞑靼人与中亚的乌孜别克人和哈萨克人。 注释①蒙元时期有四个叫“阔阔出”的著名人物,一是蒙古帝国时期的“四养子”之一阔阔出,位列第18位功臣千户长,协助成吉思汗处理汗国事务,相当于现在的中央书记处书记、处理中央机密文件、是大汗的亲密战友;二是通天巫阔阔出,是第一千户长老臣蒙力克的四子,蒙古萨满教首领,首上“成吉思汗”汗号,深受宠信。后自恃地位特殊,骄横乱政,辱夺大汗的兄弟和其部众,挑拨大汗与兄弟间的关系,被大汗用计处死。三是忽必烈之子阔阔出,因战功,封宁远王。后守边因怠于备御,遭叛王笃哇袭击兵败被罢,后又拥戴元武宗海山即皇位,以功封宁王。后与越王结谋叛罪,流放高丽。四是元朝官员阔阔出,唐兀人。业弓世家小丑孙,塔尔忽台之子。善制弓,且善射。尝向世祖(忽必烈)献所造弓,遂命为近侍,后擢为大同路广胜库达鲁花赤,管理贮藏兵器。大德元年(1297年),升大同路武州达鲁花赤,兼管本州诸军奥鲁劝农事。又监建州、利州,改佥四川道廉访司事,拜监察御史。累官中大夫,大宁路总管,后卒于官任。 (二)分封诸弟诸子 分封和赏赐,不仅仅是权利的恩赐,而更重要的是人口和土地(或游牧之地)利益的再分配。远征意味着有很多蒙古勇士远离故土迁徙各地,扩张占领土地之后,要冲之地,既要管理又要驻军镇守,家眷随之迁居而来,形成小聚集大分散的格局;但是相对当地人口而言,毕竟蒙古人口属于少数。更有甚者,与当地民族通婚混血,形成新的民族,人种、文化、宗教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高原后,1206年,在现在蒙古国境内,以哈喇和林为都城,建立了大蒙古帝国。1207—1211年之间,成吉思汗分封了诸弟和诸子,赐予民户和牧地。 首先,成吉思汗把蒙古故土以东的疆土分封给诸弟。分封给其母诃额伦与同母幼弟帖木格·斡赤斤共计1万户;同母二弟哈布图·哈萨尔4千户;同母三弟合赤温已故,其子阿剌赤台得2千户;异母弟别勒古台1.5千户;合计为1.75万户。母亲诃额伦的封地在也里古纳河(今额尔古纳河)、阔连海子(今呼伦湖)和海剌儿河(今海拉尔河)一带。帖木格·斡赤斤的封地与哈布图·哈萨尔的封地紧紧相连,从额尔古纳河以东、海拉尔河以南一直到今贝尔湖、哈拉哈河一带,后来又扩展到大兴安岭以东,延伸到塔兀儿河(今洮儿河)、那兀江(今嫩江)、松花江流域。帖木格·斡赤斤封地哈拉哈河以南地区,是合赤温后裔王阿剌赤台的封地,即在兀鲁灰河(今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乌尔盖河)和合兰真沙陀一带,北接别勒古台封地,东至合剌温山(大兴安岭南脉),南抵胡卢忽儿河(在今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别勒古台的封地在斡难河、怯绿连河中游之地,南与阿剌赤台封地为邻。以上四家的封地位于蒙古高原东部地区,故称为“东道诸王”。 其次,成吉思汗把蒙古故土以西的疆土分封给诸嫡子。孛儿帖所生嫡子,长子术赤得9千户;次子察合台得8千户;三子窝阔台得5千户;幼子拖雷得5千户;合计2.7万户。进行了再次分封。术赤封地在今额尔齐斯河以西,今咸海、里海之北,远及东欧的钦察草原;察合台封地在别失八里(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境内)以西,迄于阿姆河;窝阔台封地在叶迷立河(今新疆额敏河)流域和按台山(今阿尔泰山)一带。以上三家诸王称为“西道诸王”。 遵循“幼子守灶”的蒙古习俗,幼子拖雷继承了从克鲁伦河至阿尔泰山的成吉思汗的“大营盘”,其范围大致包括今蒙古国全境以及俄罗斯贝加尔湖流域地区。 随后组织多次远征,先后有40多个国家、700多个民族都归附于蒙古,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疆域面积空前辽阔的蒙古大帝国。蒙古大军13世纪的远征,一部分蒙古人陆续离开了蒙古草原,来到了中亚、西亚和东欧大陆。 其三,蒙古涵化民族的形成。蒙古人和成吉思汗家族的子孙后裔在近五个世纪的历史中,建立了众多国家和政权,如1242年建立的金帐汗国,统治俄罗斯各公国长达240年;1225—1321年统治河中地区的察合台汗国;1264—1388年统辖波斯地区的伊儿汗国等等。蒙古人在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后裔王们的带领下,融合了当地民族、部落文化,其间相互影响,逐渐演变形成了新的民族和国家。这一现象在文化和民族学领域中,被称为涵化现象。这种以蒙古族与其他民族和部落融合形成的民族被称为蒙古涵化民族。在这些由蒙古涵化民族组成的国家里,民众把蒙古人和成吉思汗尊为祖先,这些民族的统治阶层和贵族大多是孛儿只斤·铁木真家族的后裔。 第四,从几个角度研究蒙古民族以及蒙古涵化民族发展走向的特点。 蒙古民族以及蒙古涵化民族的地理分布:蒙古民族分布有中国蒙古族、蒙古国以喀尔喀蒙古人为主体的蒙古族、俄联邦境内的卡尔梅克人和布里亚特人;蒙古涵化民族分布有俄罗斯联邦境内的鞑靼人、阿尔泰人和图瓦人;在中亚的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境内有乌兹别克人和哈萨克人;在西亚的阿富汗及印度次大陆有哈扎拉人和莫卧儿人。 蒙古帝国的成吉思汗家族世系延续:铁木真兄弟及铁木真四嫡子的后裔绝大部分留在了中国以外的其他国家,演变形成欧化或突厥化的其他民族,术赤和他的金帐汗国后裔演变形成了东欧的鞑靼人和中亚的乌孜别克人和哈萨克人;窝阔台汗国后来并入了察合台汗国,他们有很多后裔又融入了乌孜别克人和哈萨克人中;拖雷之子旭烈兀的后裔演变形成西亚的哈扎拉人。铁木真二弟哈布图·哈萨尔的后裔、幼子拖雷和孙子忽必烈的部分后裔、其子察合台和窝阔台的后裔的极少数部分留在了中国和蒙古帝国故地。他们的后裔演变形成了现在的卡尔梅克人、阿尔泰人、图瓦人、布里亚特人、蒙古国的蒙古族和中国的蒙古族;察合台和窝阔台后裔的极少数部分还演化形成中国西北地区的其他少数民族。 蒙古族和蒙古涵化民族在世界各国的人口数量:蒙古族人口数量,中国蒙古族人口约600万;蒙古国蒙古族人总数约273万;俄罗斯联邦的布里亚特人约45万、卡尔梅克人约20万。蒙古涵化民族人口数量,俄罗斯联邦的鞑靼人约600万、图瓦人约25万、阿尔泰人约8万;阿富汗及西亚和印度次大陆的哈扎拉人约200万;在中亚(乌孜别克族和哈萨克族在中亚各国家都有散居)乌孜别克族约1600万、哈萨克族约1400万。还有散居世界各地的蒙古族人口。据有关统计,在全世界,蒙古族和蒙古涵化民族总人数近5000万人。 从人种和种族人类学特征来判别:鞑靼人离开蒙古高原的时间最早,距离蒙古腹地达万里之遥,来到白种人的故乡欧洲,经过长达800多年的蒙古人与欧洲其他民族的混血,兼具白种人与黄种人的人类学特征,多数人更接近白种人。据说列宁就有蒙古血统,俄罗斯现任总统普京有人据其外貌特征,也得出其拥有蒙古血统的结论;鞑靼人的白种人血统要比黄种人血统多,多数人更接近白种人;乌孜别克人的白种人血统成分比鞑靼人要少;哈扎拉人、哈萨克人以黄种人的人类学特征为主,但也有白种人血统成分;布里亚特人、图瓦人、阿尔泰人、卡尔梅克人、蒙古国的喀尔喀人及其他蒙古语族人、中国的蒙古族都具备典型的黄种人的人类学特征。 使用语言语系的变化:蒙古涵化民族现在使用的语言主要是阿尔泰语系,只有哈扎拉人操的是印欧语系。操阿尔泰语系的蒙古族和蒙古涵化民族又分别属于两个语族,即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和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操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的民族有鞑靼人、图瓦人、阿尔泰人、乌孜别克人、哈萨克人。由于这些人与蒙古人的渊源关系,他们在山水地名和畜牧业术语方面还保留着蒙古语特点。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的有中蒙的蒙古族人、布里亚特人、卡尔梅克人。中国还有土族、东乡族、保安族、裕固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等民族,在他们的语言中都保留着蒙古语成分和蒙古语词汇。 语言的文字的使用:原苏联所属的俄罗斯联邦、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境内的蒙古涵化民族以及蒙古族,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鞑靼人、乌孜别克人、哈萨克人使用阿拉伯字母拼写本民族语言。布里亚特人、卡尔梅克人、图瓦人、阿尔泰人都使用传统蒙古文拼写语言。在苏联政府的干预下,20世纪30年代后,都抛弃传统蒙古文改用斯拉夫字母拼写本民族语言。蒙古国当时也追随苏联,走了同样的路。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他们又陆续和部分地恢复了原来使用的传统蒙古文。只有中国的蒙古族一直都使用着传统蒙古文。 生存的经济基础:从古代开始,畜牧业一直都是这些民族赖以生存的主要生产手段。直到今天,畜牧业在蒙古国蒙古人、布里亚特蒙古人、卡尔梅克蒙古人、图瓦人、阿尔泰人、哈萨克人中仍占有重要的经济地位。哈萨克人至今还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 宗教信仰归属:鞑靼人、乌孜别克人、哈萨克人、哈扎拉人都是伊斯兰逊尼派教徒,虽然生活习惯上都不同程度上伊斯兰化了,但仍然保留了部分蒙古人的遗风。另外,布里亚特人、卡尔梅克人、图瓦人、阿尔泰人、哈萨克人、蒙古国蒙古人都有曾经生活在元朝和清朝的经历,因此他们与中国都颇有渊源关系,依然保留与中国蒙古人一样的宗教信仰。只有哈萨克人成为伊斯兰教徒。 综上所述,孛儿只斤家族的分封,决定了蒙古民族的发展走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