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学岁月(连载之一)》作者:哈永年

 博尚文苑 2021-12-02

图文编辑:尚文


(一)入学

我出生在旧中国,整个童年充满艰辛,是党和国家把我从水深火热中解救出来。1958年,高中毕业后,我以优异成绩考入黑龙江大学生物系。

黑龙江大学坐落于省城哈尔滨,前身为“延安抗大”三分校的俄文队;后更名为延安外国语学校。抗日战争胜利后,学校搬迁到哈尔滨,名字随搬迁地自然改为“哈尔滨外国语学院”。我入学那年正赶上学校升为大学,正式命名为黑龙江大学。黑龙江大学简称“黑大”,设有外语系、中文系、哲学系、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和生物系七个系,当年招生588人。因学校刚刚扩建,校舍很是紧张,除外语、中文和哲学系有校舍外,其它理科四个系只好把校舍暂设在“哈师院”和东北林学院。

我还记得,“黑大”的首任校长兼党委书记叫刘成栋,他非常重视师资力量和生源。在省委的关怀下,对高考生择优录取。同时,在教师队伍聘任上也广开门路吸引人才。一时间许多研究生和重点大学的毕业生都来学校任教;学校为提升教师质量,还特意在全囯重点高校招聘资深教授。就我们生物系而言,当年招收新生91名,可在师资配置上,除原有13名师资外,还聘任多名专家学者。如,仅聘任的外省教授就有:原复旦大学著名动物学家张作人(系主任)和张孟闻;华东师大细胞学家王宗清;山东大学名讲师陈学旺、万集今;还有复旦大学的华祖尧和汪一定、北京大学的王钧、兰州大学的权玉民等等;省内知名学者有:东北林学院植物分类学家周以良教授;“哈师院”植物形态解剖学著名讲师周瑛;东北林学院植物生态学陈大珂教授;吉林大学植物生态学教授祝廷成等。在这些知名学者和教授培育下,我在校学习了四年。待圆满完成学业后,做为黑龙江大学第一批学生物的毕业生,于1962年9月正式走向科研工作岗位。我沿着恩师们教学和科研的道路,刻苦专研,脚踏实地专研业务,认真研究中草药,最后成为小有名气的中草药专家学者……

回忆在“黑大”的四年学习生活,里面有苦有乐也有甜。总括讲,是那个时代造就了那个时代的大学生活。简易的教学条件,虽与当今的大学没有可比性,但名师高质量的教学及言传身教,绝对不输现在大学里的师资质量。“黑大”自成立那天起,为黑龙江省及全国培育了大量人才,学校始终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艰苦创业,培育英才,励精图治,为龙江之富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

创作者简介

哈永年,1935年生,原黑龙江省祖国医药研究所副所长,中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在职其间,是省“中研院”学术委员,省科委专家组成员,国家派往非洲的中草药专家等。退休后喜欢写作,爱运动。人生信条:快乐活着就是胜利!

主播 枫韵(原名耿芹),黑龙江省大庆人,喜欢舞蹈弹琴,朗诵,在夕阳中舞动乐章,在诗歌文字的海洋里徜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