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老三论观点与医学实践(一)

 新用户0747a4i9 2021-12-02

1.     等结果性原理(殊途同归)

系统论认为,系统可以从一个始点,经由不同的路径而到达同一个终点。从人的总体层面来说,就是人必有一死,而且死的方式和过程绝不相同;从器官水平来看,一个脏器的任何疾病若长期反复,最终都会导致该脏器的功能不全(如心、肺、肝、肾等);一个脏器的功能不全,最终都会导致多器官功能不全。此外所有致癌因素长期作用某一组织细胞,最终都会导致癌变。

这个原理运用得当的话,我们可以预测一些可能的结果,对我们诊治疾病大有帮助。曾有医生问我,脂肪肝存在发展的最终结果是什么?关于这一点,一般书上说的并不明了。我告诉他最终结果是肝功能不全,即时不治疗也不控制和调整饮食,这个病程也十分漫长,绝大多数人会在出现肝功能不全之前,出现其它致命疾病。

此外,这个原理还告诉我们:医学循证是相对的,不可循证是绝对的。

2.  1 + 1 ≠ 2

系统内部各子系统或子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不是简单的加减关系。概略地说,两种对人体有益或有利的因素协同作用,其综合效应一般都是1+1﹤2而两种对人体不利的因素协同作用,其效应基本是1+1﹥2。对此规律最有力的证据是:人要有多种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才能健康长寿,人只要持续有一种不良习惯,最终必受其害;再如一个和对手势均力敌的球队,要多人状态好,才有可能赢球,这个球队只要一个人不在状态,就要输球。

在临床上,我们应该低估有利因素的作用,充分重视不利因素的影响,或者说防治一种不利影响比增加两种有利或可能有利的影响有意义得多。

3.  快变量与慢变量

协同学认为,在一个系统内部的许多变量中,我们总可以找到这样的变量,即它们变化速度较慢,但它们却决定着系统的状态及其变化。

在人体系统的万千变量中,大致可分为两类变量,一类是快变量,一类是慢变量。快变量的典型代表如肝功能中的转氨酶,心肌酶等;慢变量如肝功能中的白蛋白水平,糖尿病人的自身胰岛素水平等。此外,有的疾病还有中速变量,如糖尿病的糖化血红蛋白。

快变量是多由细胞的即时的可逆性损伤所致,而可逆性损伤可通过细胞修复恢复;慢变量往往是组织器官的不可逆损伤所致,但由于组织细胞往往都有强大的功能储备,所以慢变量的变化起初是人们察觉不到的,或者说是人体强大的代偿功能掩盖了慢变量的变化,我们受到了欺骗。慢变量的显性变化意味着组织器官的内部正常结构遭受了严重破坏,结构代偿与功能代偿的潜力都已耗尽,出现该组织器官功能的全面障碍。

我们医生在临床上往往是把注意力都集中在快变量上。例如无黄疸型肝炎,不少医生注重降酶,而不注重护肝;糖尿病病人注重降糖(多种降糖药并用)而不注意保护胰腺(如不控制饮食量和饮食结构等),这是不是都有点本末倒置?

                       待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