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纵横谈2.0版开卷语

 新用户0747a4i9 2021-12-02

中医纵横谈发布有一段时间了。这次,我又对已发表的文章作了一些修改和补足,相信还会有些文字、标点和文理逻辑方面的错误存在。

由于在微信公众平台的消息一经发布,几近不能修改。发表后,按规定只允许修改一次,且限定为10个字符以内。所以,只能重新以中医纵横谈2.0版的形式再发一遍,希望大家理解。

一位诺贝尔获奖者这样说过:一个国家或一门学科的进步与否,只要翻阅一下当下关于它的报纸和书刊就知道了。如果他们的笔墨只停留在既往的辉煌,那么它们哪里还能新陈代谢,哪里还有可以推动发展并付诸现实的构想?

有关中医生存和发展的一些问题,无数高人争论了一个多世纪都没有结果。因为我不是高人,只能算是一个关心祖国医学事业的人,所以我从开始就没有打算说服谁,也不会与持不同意见的同仁、朋友讨论任一论点。不过,我愿意学习同仁们自己的关于中医的非教条式的文章和观点,也愿意接受高人们非空泛式的赐教。

总之,交流的目的只是增进了解。学术观点,见仁见智,这很正常。一个声音、一个调不是学术争鸣,那是党代会。

后面的一些文题是对中医做方方面面剖析的,有些话题比较敏感、语言尖锐在所难免,故有必要先声明一下我的有关观点,尽量消弭不必要的误解或误会。

在说明之前,先写几句前人的警句吧!

大道至简真理是朴素的 在物理世界具有深远影响的的两大定律F= m aE= mc2,形式何其简单。

深入浅出 在这里意即:自己的学习研究要深入,对别人宣讲要浅出,即使对病人也要尽量做到让他们大致能懂一些最基本的内容。

星云法师有句话特别有道理:让人读不懂的文章最好写,让人一读就懂的文章最难写我在这里延伸一下:做只有自己懂而别人听不懂辩不明的学问最容易,做让人一听就懂就明晰的学问最不容易星云的话说明要对一门学问做到深入浅出,不是真懂的人是难以做到的。

我的观点之一 中医是能看病的   

不要以为我的观点是中医是不能看病的。中医当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卫士,成就有目共睹。我的主要观点之一是中医能看病,但现今的总体疗效不如西医或现代医学

从医学史上来看,没有医学,人类的人均寿命不超过30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国人人均寿命接近40岁,这多出的约10岁的人均寿命可以看作是中医的功劳。

我的观点之二废掉中医或废掉西医的说法不可理喻

说废掉中医或废掉西医(前些时候网上不是疯转刘为民博士的要取消西医的文章吗)的人,都非常幼稚、肤浅。若用网络语言说,说脑残可能有点过,说脑子有点进水还说得过去。

我的观点之三 中药、针灸、按摩是有光明前途的

中草药、针灸及按摩是先于中医基础理论而存在的医学实践,所以它们的生命力是始终与人类命运关联在一起的。而后在这些最基本的医学实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医基础理论就不一定能经受住医学实践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双重炙烤。

通俗一点说,在我们身处的物质世界或社会存在中,我们解释一些客观存在,可以有多种理论,例如诠释人体医学且影响力比较大的有中医与西医(这里忽略了世界上影响力较小的多种传统医学理论)两个理论体系。

在世界因全方位开放走向一体或说世界将成为地球村的进程(这个进程会很长)中,最终只会由一种兼容并蓄的医学体系主导。

具体一点地说,中药可以用经典的中医理论指导用药,也可以用现代药学理论指导用药。尽管后者全面指导中药使用尚需时日,但这是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后者更能使中药发展光大,青蒿素就是最好的例子。

我再怎么肯定中药,也绝不等于我认为中药是万能的,事实上中药同西药一样,有许多时候都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寸有所长,尺有所短,中药和西药的相互补充才是人类的福音

我不认同中药是没有副作用说法。我个人觉得一方面说中药是没有毒副作用的,另一方面又说是药三分毒、甚至又说“以毒攻毒”是中医的创举等说法有点不地道。我也不认同只有一碗黑水或一把黑丸才是正宗中药,更不认同精制中药(如青蒿素)只能算是西药的说法。

我的观点之四医疗市场决定医学体系的命运

其实,不管哪一种医学体系,它的命运不是掌握在医生手中,更不是掌握在少数专家的手中,而是掌握在广大患病人群手中。有病人,这种医学体系就发展壮大,病人来得少了,这种医学体系就会边缘化。不过这种过程时间漫长,至少也是几代人的事。

具体说到中医……还是打比方说吧!想必大家都认同手机最主要的功能是打电话的说法吧!想必大家都有用新手机淘汰老手机的经历吧!我们淘汰老手机,是因为老手机不能打电话吗?显然不是!是因为老手机的功能不够强大、反应慢、毛病多和使用不方便。

老手机的命运不是掌握在卖家或厂家手中,而是掌握在消费人群的手中。微软那么强大、那么成功,但它做出的手机系统得不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同,照样黯然退出手机江湖。同理,中医的命运不是掌握在医生和专家(包括支持和反对的)的手中,而是掌握在广大患病人群的手中,病人来得少了,中医就式微了。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所以中医也不会没有一个人光顾。当然,对现代医学来说也是这样。

我的意思是若中医继续不思进取,其最终命运犹如老手机。万一这预警在几代人后不幸成事实,也不是因为中医不能看病了,而是因为不思进取的中医满足不了知识水平不断上升的新生代人群的健康需求和老人群的更高更新的健康要求,到那时,中医仍然会存在,只不过在少数人群中存在,成为不折不扣的小众医学

我认为无论是何种医学体系的出现衰落,都不能怪新生代人群的以有效、实用和明白为判断准则的理念和老人群的喜新厌旧,只能在自身找原因,更不能怪竞争对手。

其实病人的要求很简单,能解决问题,或缓解病痛。解决问题了或病痛缓解了,他就会认为碰到了好医生,下次有病,他们还会再来。他们才不会理睬你医生看好他们的病是用简单实用的道理和技艺,还是用“高深通玄的学问”。换句话说,病人找医生是看病来的,而不是为想做“高深学问”来的。

假如病人越来越少,即使拥有那些汗牛充栋的典籍和自诩为世界上“最高深的学问”又有何用。

我的观点之疗效才是硬道理

有疗效,就有病人;有病人,就有口碑;有好口碑,才有光明的前景。所以中医人士的当务之急是切实提高疗效,不是在嘴上与现代医学争高下。

不考虑病人的基本要求,不重视新生代人群的基本需求,中医明天的命运就是老手机今天的命运。谈发展不看趋势,这是不懂战略;弱旅不避强锋,这是不懂战术百年口里着急,脚下不动,这是深到骨子里的慵懒。这怨得了别人吗?何时中医不自我陶醉了,也不怨天尤人了,中医才可能看到走出困境的希望。

在现代医学的快速进逼下,个人的感觉是中医边缘化的进程有加速的趋势。留给中医的时间不多了,中医再不改变自己,小众医学的命运不可避免。中医人士应注意喽!

最后,我的系列文章有些措辞可能比较尖锐,目的是刺痛那些有志于发扬光大祖国医学的中医人士,励精图治,多做实事。因为中医人士的现状不是不痛不痒的几句话所能改变的,鞭挞也许还有点作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