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祖禅宗传天下,佛教大事问黄梅。五祖寺庙天下知,但人们知道五祖开始结庵修行的地方吗?唐朝永徽年间,五祖弘忍大师在双峰山下四祖寺拜别四祖道信大师。手捧着佛祖代代相传的衣钵,向红日升起的东方走来,寻找修行的地方。来到文沟村的狮子山口,只见两座山梁围拢像一把围椅,中间夹一山冲。冲东边山梁叫卓壁山,冲西边山梁叫过胜坡。两边山梁各约有两公里长,山头高约300米。 卓壁山头卓立陡峭,怪石林立。两边山上古木参天,鸟语花香。山冲泉水淙淙,山沟小溪清澈透底。如此胜境,真是一个修行的好地方。五祖弘忍停住了前行的脚步,在此结庵修行。卓壁山成为了五祖授法后结庵修行的第一站(清光绪二年《黄梅县志》载:卓壁山。去县东二十里,五祖初结庵处)。 明代僧人在五祖弘忍卓壁山修行处,建了一座灵泉寺,许多高僧在此修行。由于战乱,灵泉寺几毁几建。1966年重新修建名叫卓壁寺。卓壁山是英雄的山。1851年(即清咸丰年间)洪秀全领导太平军起义,黄梅人民积极响应,起义的黄梅太平军在黄梅建立了四大寨,即卓壁寨、红花寨、古角寨、挪步园寨,卓壁寨是黄梅太平军革命四大古寨之一。黄梅卓壁寨的太平军积极贯彻太平天国理想,自始至终与清政府武装进行殊死斗争。军纪严明,战斗力极强,使清政府正规军队望风披靡。后因清朝的重兵剿灭,卓壁寨太平军失败,现卓壁山上留下故寨遗迹。卓壁山是红色的山。在土地革命时期,以邹一清(1906—1983,卓壁山下杉木乡文沟村宋咀人,黄梅早期革命领导者之一,1927年入党后,即担任中共黄梅县卓壁党支部书记)为代表的中共党人,高举革命的旗帜,以卓壁寺为联络点,借卓壁山名,与战友化名大老卓、细老卓、大老壁、细老壁,秘密开展地下革命工作,与敌人进行了殊死的斗争。他们为了躲避敌人的追捕,在卓壁山周边树林中隐藏,并在卓壁山东边的陶岭山洞中坚持。播撒革命火种,直到革命战争的胜利。 日本鬼子侵入黄梅后,卓壁山成为抗日根据地。其中以邹一清,戢记火等为代表的大批抗日战士拿起武器与日本鬼子作殊死的斗争。日本鬼子为了消灭坚守卓壁山的革命志士,经常到卓壁山扫荡。有一次日本鬼子到卓壁山东边陶岭扫荡,我二爷文火旺老人跑反躲藏在陶岭的密林中,不幸被鬼子发现,鬼子朝我二爷开枪,子弹打中我二爷的胳膊,二爷快速向山上密林跑,才幸免于难。直到死胳膊上还留有日本鬼子枪弹的贯通伤疤。 卓壁山是孕育生命的山。卓壁山的石头由于是石灰石,卓壁山生长茅材和树木,文沟和於岭的村民千百年来用茅材树枝和石灰石烧石灰。全县做屋所用的石灰几乎都是文沟和於岭石灰窑供应的。使村民有固定的收入来源,保证了卓壁山周围群众的生存发展。文沟的石灰是全县的名牌。 在农业学大寨中,县委书记、县人武部部长许成礼在於岭村驻点,组织群众在卓壁山冲中间筑起了大坝,建成了一座寺冲水库,一库清水滋润着周围的百姓。在山冲下面,平整土地,将山冲下部建起了良田。旱涝保收,使於岭村民丰衣足食。 卓壁山是五祖开始结庵修行的佛山,是英雄的山,是红色的山,是保证周围村民生存的山。以卓壁山为中心,上至停前水码、童寨,下至梅山烟铺,方圆十余里,据《黄梅县志》记载:自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即设有卓壁镇,至民国廿五年(1936)撤设,存续期长270余年。人们敬仰五祖,远足到五祖寺礼佛,但也不要忘记五祖开始结庵修行的卓壁寺。【作者简介】文战华,中共党员,大专学历,杉木乡退休乡长,热爱写作摄影,多次撰文发表,热心快肠,发挥余热,甘当大家的勤务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