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武则天秘藏的王羲之真迹

 王亚民书画研习 2021-12-02

明代有一个著名的藏书楼,名叫“真赏斋”,楼主人将大量的前人旧藏收纳于此,没想到一场大火,将其付之一炬。清朝乾隆年间,乾清宫失火,大量的内府所藏真迹被烧毁。

而在这两次的火灾当中,有一件王羲之的真迹被烧毁,原来的丈余长的手卷,仅仅剩下了几平尺,有经过了200多年的流徙辗转,此作被辽宁沈阳博物馆收藏,也就是曾经的东北省博物馆。

此作也是目前现存唯一的王羲之书法真迹,全卷仅存208个字。

武则天时期,皇家开始大肆搜集王羲之法帖真迹,这种风气一直延续到了唐朝末年,武则天在万岁通天元年的时候,王羲之有一个后人名叫王方庆,当时担任散骑常侍,类似今天的“秘书长”的职位,为了讨好武则天,他将自己祖上传下来的王羲之家族等28个人的书法墨迹,献给了武则天。

武则天大喜,于是对其进行了封赏,这28个人的作品,包含了王羲之的父辈王旷、王导等人,也包含了王羲之的子侄辈,比如王献之、王凝之、王徽之、王荟、王珣等人的书法真迹,足足有28人之多。

我们知道,学习书法的核心乃是掌握笔法,而笔法在晋唐时代向来都是家族之间传播,这件“二王”家族的书法真迹,乃是根正苗红的“二王”笔法真相,可以称得上是书法界的一部“武林秘笈”了。其珍贵程度可想而知。

武则天大喜之下,将此帖命名为了《万岁通天帖》,并且敕令高手匠人对此作进行了仿制,这种仿制技术在今天自然已经失传,据记载,仿制的过程进行了半年之久,而这件“仿品”满朝文武竟无一人能辨真伪。

而后,武则天将仿品还给了王方庆,而真迹曾在武则天龙御归天之时险些被陪葬,此作历经千百年的递藏,并且经历的两次大火,原来的28个人的书法墨迹,如今仅仅剩下了8个人的10通手札,但是饶是如此,此作的价值也是当代存世的任何一件作品所无法比拟的。


这件《万岁通天帖》也成为了当代人探求魏晋笔法真相的一件最重要的法帖范本,又因为此作乃是墨迹本,更加增加了此作的可学性,并且其字数之多,人数之多,皆是晋人道统,只需要将这本帖的用笔领悟通透,你对于“魏晋笔法”就能够全盘通晓,再去学习唐宋诸家,便能够游刃有余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